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改能否推行取决于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否正确的理解和能动地实施。所以,在新课改实践中,语文教师应该由原来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转换为教学意义上的对话者。语文教师的教学创造精神也随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从而在相当程度上通过对课程的塑造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语文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狈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了教师成为评价角色转向为课程学习的激励者。教师不能忽视语文是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忽视这种文化蕴涵的价值观念,忽视语文教师为学生打好深厚文化基础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范式的转型呼唤"能动学习","能动学习"的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第一主体,是"主体性觉悟"的"探究者"。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能动的探究者,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自觉,唤醒主体思维,释放教学时空,盘活主体觉悟,优化探究过程,提升探究效能。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形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构建学生核心素养根基于紧密渗入时空的教学实践之中。所有学生都是具有认知能力的行动者,其认知能力嵌入实践意识,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能够在话语层面上描述他们的行为及理由。教师作为能动者的任务在于促使学生发挥能动作用,而不是代替学生来主宰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构建作为能动者发展的核心素养,同时构建与自身紧密联系的教学制度,二者的互动在广阔时空范围内表现为能动者与教学制度的结构二重性。传统课堂向现代课堂的结构转型,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翻转",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能动教学(Active Teaching)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效选择教学主题,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及手段,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从而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能动教学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学生从知识的旁观者转变为知识的参与者,知识从简单的授受转变为灵活的渗透。开展能动教学需要教师确定有效的活动主题、鼓励或营造对知识质疑的氛围、使每节课的结束回味无穷;同时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学习、进行有准备的讨论、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及时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教学机智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必备素质,是充满教育智慧的行动。教师成为学生的“共同遭遇者”是教学机智在教学现场适时产生的心理基础;做学生的“智慧启迪者”是教学机智生成发展的行动方略;做教学的“持续反思者”是教学机智提升境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在经历着从认识到实践、从借鉴到构建、创新的转化阶段。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难点是缺少有效的、明确的教学程序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和实践条件。"五域能动"是以校内实训室和"一体化"实训车间为依托,形成融专业理论、专业核心技能、综合技能、岗位适应能力及职业素质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五域能动"教学模式是集"项目教学、交互式教学、情境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问题式教学"等一系列教学方法于一体的教学模式。针对食品生物专业特点,将专业理论与专业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相互融合,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7.
<正>工学一体化教师兼具专业工作者和教育实践者的双重身份,其教学能力的发展必然建立在作为专业工作者所具有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与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教育实践能力和教学技能的双重基础之上。技工院校教师正是通过参与专业与教育跨界实践活动的“做中学”和“行动中反思”,获得了关于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发展了教学能力。一、做中学:工学一体化教师的三类主要实践活动技工院校教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工学一体化教师,  相似文献   

8.
关耀强 《教育导刊》2003,(12):23-25
自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我校针对传统教育忽视学生自觉能动性培养的弊端,并从本校生源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自我发展,从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2000年,我校在原有探索的基础上构建自觉能动教育模式,作为一项科研课题进行研究探索。经过专家的指导和教师的努力探索,课题研究的思路逐渐清晰,相应策略逐步形成,模式的框架也初步构建起来。去年,这一课题有幸成为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子课题。一、自觉能动教育模式的内涵教育不是造物,而是育人。要让学生…  相似文献   

9.
<正>“能动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培养“记忆者”的教学范式)、“浅层学习”而言,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培养“思考者”的教学范式,属于深层学习。能动学习实践需要的三大要件:探究性学习、协同性学习、反思性学习,这三个要件也可称为“能动学习”的特征。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必须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走向“能动学习”。“能动学习”如何实现?笔者认为,“能动学习”的实施离不开教师对问题情境的精心设计,问题设计来源有二:预设和生成。问题设计依据“能动学习”的特征、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五要素,可以运用于导言、新课学习、小结等各教学环节。现结合历史教学实践案例浅谈笔者的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学校的自主办学权将逐步得到落实,传统的“管理型”校长将逐步地向“领导型”校长过渡,校长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将会对学校特色和风格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将来的学校将会是典型的“校长式学校”。“校长式学校”的最终实现,有赖于校长实现其有效领导的多种资源,即管理技术能动资源、教育教学能动资源、象征性能动资源、文化能动资源和创造性能动资源等五种主要的能动资源。  相似文献   

11.
我校从2008年春开始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实施能动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调动职业学校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庄续玲 《江苏教育》2022,(88):38-40
校园心理剧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基于“能动学习”视角,构建校园心理剧“六环节”辅导模式,探索校园心理剧和心理课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能动学习”,促进学生知情行协调的心理健康以及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咽”作为人体歌唱运动过程中的主要共鸣腔体之一。对歌唱音质、音色的影响是最有力的。而鼻咽作为咽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歌唱实践同样有着积极的能动效应。本文从生理学角度对鼻咽部肌体进行剖释。并就其对嗓音技巧训练的能动作用作了详细总结。  相似文献   

14.
由斯登豪斯主持的“人文课程研究”作为一项经典性行动研究案例,在教育领域持续不断引起人们的兴趣。它不仅使得行动研究在英国复兴,而且发展出一种以“过程模式”著称的课程开发模式,同时,它提出的“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作为教学的基础”等观念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5.
校长通过努力把影响学校发展的各种力量都能有效地汇聚起来以促进学校正向发展的角色,就是汇聚学校发展力量的能动者.影响学校发展的力量包括学校发展力量和学校发展阻力,其中学校发展力量可分为学校内部发展力量和学校外部发展力量,校长的职责或任务就在于充分激发出内部力量,聚集好外部力量,转化好发展阻力,并把所有这些力量都聚合起来汇聚成促进学校发展的合力.汇聚学校发展力量的关键是找到各方面都关注的兴奋点;同时,需要校长具有明晰的教育哲学观,对学校的现状、前景和自己的专业责任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应有的专业知识、方法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实施,促成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有效转变。教师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参与者与指导者”的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主动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结合新课程的实施,谈一谈教师“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具体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17.
行动研究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早已经取得了教育研究者的一致认可。但是,作为行动研究的重要开展者——中小学教师对行动研究的青睐却并没有在行动上展现出来。虽然行动研究在理论层面上走俏,但在实践层面上却遭遇搁浅。这种"上热下冷"的现状既折射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张力,也暴露出应试教育的冲击以及教育理论研究中本土化的不足。这...  相似文献   

18.
教育理论研究始终摆脱不了来自教育实践的一个质疑:为何最新教育生活样式总是发端于教师的教育实践而非教育理论专家,其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教师在创新教育实践的同时也在创生着教育理论.他们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世界——教育视野与教育领域的拓边者,其现实知识结构的复合性、教育行动的双轨性,穿梭式的存在样式,身处“夹缝”世界的生存状态便是明证。教师作为教育世界拓边者的理论蕴涵是丰富的,他就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者、化合者、磨合者和边沿拓展者。拓边者身份是对教师实践者生存状态的真实反映与自觉回应。  相似文献   

19.
发展方式问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不同的发展方式导向不同的发展实践。在"发展主义"范式下,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思维的"形而上学"、主体的虚幻性以及愿景的无限性等问题。而在"他者关怀"视域下,作为"他者"的教师具有异质性、交往性特征,是追求超越的自觉体。"他者关怀"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强调自由的专业发展关系和多样化的专业发展路向,注重教师的责任与伦理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从"客位发展"转向"主位发展",从"精英发展"转向"草根发展",从"均衡发展"转向"差异发展",从"标准评估"转向"责任邀约"。  相似文献   

20.
他者性立场的主体性以主体共存问题的解决为旨归,有效化解了理性的意识主体论带给主体性的存在危机,开启了以行动探寻主体性的新路径。受意识主体论和后现代语境的双重影响,教师行动的异化使得其主体性显现出明显的客体化、技术化与原子化特征,给教师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行动是公共空间内主体间以言说为媒介的彰显活动,主体性在行动者主动向在场的他者展示其独特性存在的行动中得以“入场”。教育主体的多元共在决定了行动同样是教师主体性“入场”的根本途径,教师与他者相遇的境遇性及其对学生所负有的不可推卸的教育伦理责任赋予了其主体性以他者性、伦理性和“脆弱性”。故而,当下的教师主体性研究要着力激发教师行动,在教育伦理责任实现中发展主体性;持续拓展教育空间,确保学生主体的入场机会;超越原子式的主体观,以他者性立场来建构行动的教师主体性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