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推进生态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倡导以生态理性为价值共识,以整体性思维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纽带,以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与系统修复为行动内容构建生态治理共同体。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新样态,生态治理共同体的内涵不仅彰显了价值和精神形态的生命共同体理念,还突出了以组织形态构建的治理共同体。生态治理共同体以共同体理论中人与自然的多维逻辑关系为指引,意在生态治理场域中型塑一个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体;以整体性治理的整体系统观为理论支撑,强调在生态治理中的单元体与共同体间建构集包容性与整体性于一体的生态治理共同体。新时代,践行生态治理共同体理念,倡导唤醒“生态理性”意识,推动共治行动整体化、治理体系科学化及生态治理数字化转型,为全球生态和谐共治塑造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与治理保护的碎片性、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的多元性与生态环境公共利益的关联性、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特殊性与生态环境赔偿修复的滞后性,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所面临的主要瓶颈与矛盾。环境司法作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必然需求,既是确保生态环境治理实质效果的现实要求,也是救济生态环境损害行为的司法要求。以“恢复性司法”为基本理念、“协同治理”为价值指引、“生态环境损害程度”为尺度,梳理黄河流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实践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证生态环境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特殊性与价值性,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中诉讼程序协同、诉讼责任协同、诉讼利益协同的司法协同路径,促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程序发挥最大化效用,实现黄河流域环境司法专门化、精细化、公正化。  相似文献   

3.
整体性治理理念为当前我国“双减”推进中治理理念、主体、制度等方面的局部“碎片化”困境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分析视角。为突破当前“双减”局部“碎片化”困境,应将整体性治理理念作为核心,注重治理理念共同体培育、治理主体协同性强化、治理制度系统化健全。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迈入,高等教育系统正在发生革命性转变,对地方高校内部治理形成前所未有之挑战。当前,地方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存在治理理念“异化”、治理结构“裂化”、治理制度“僵化”、治理手段“弱化”等碎片化倾向。整体性治理旨在强调变革治理理念、整合治理结构以及创新治理机制,为地方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框架。由此,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揭示整体性治理与地方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之间的内在逻辑,提出凝聚高校综合改革共识、变革高校内部组织结构、立足教育治理法治化、提升体系改革支撑手段等突破路径,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作为政府治理变革的新范式,整体性治理因其深刻洞见在公共管理领域得到了深入探讨和广泛关注。但是,其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否具有强大的解释力、适用性和创新性,却是一个大胆的理论预设。通过分析整体性治理所回应的问题是否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并严重制约着教学效果的实现,即整体性治理是否“切中时弊”;我国高校是否具备整体性治理得以顺利推行的现实基础,即整体性治理是否66切实可行”;整体性治理在现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中是否已经“尽人皆知”、“尽人皆为”,即整体性治理是否已成为“理论自觉”,这三个问题的深入回答,厘清了整体性治理审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自洽性。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整体性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6.
整体性治理理论是解读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关系的创新性视角。以整体性治理为旨归,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二者的良性互构,需要以定期协调为基础,实现组织机构的“互构”;以网络资源整合为基础,实现信息系统的“互构”;以活动“互为”为基础,实现信任、责任的“互构”;以目标整合为基础,实现激励机制的“互构”;以队伍建设为抓手,实现主体能力的“互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作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并重的整体性治理逐渐成为治理实践的引领性模式,不少基层政府也借势于整体性治理构建基层治安防控体系。有鉴于此,以整体性治理为研究视角,通过构建“理念—目标—结构—手段—机制”整合性分析框架,从Y区B街道“平安联盟”治理实践出发,深入研究整体性治安防控体系的实施现状及其成效,探寻整体性基层治安防控体系一般性建构规律,为未来基层治安防控的数字化、整合化发展提供证据支撑与方向参考。研究发现:基层政府凭借“多重优势融合”“内外需求并重”“多元主体合力”“数字技术协同”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等五大要素的协同推进,得以实现基层治安防控体系的整体联动。整体性治理绘就了基层治安发展蓝图,为应对基层治安防控碎片化等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推进机关事务数字化转型,是机关事务现代化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对数字中国、数字政府战略的有机融入。以湖北省W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数字化建设实践为案例,结合整体性治理理论,对其在技术-制度-理念三个维度的碎片化困境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数字机关事务碎片化建设的成因及破解之道。研究认为数字技术要成为实现政府整体治理的有力工具,需要破除制约其发展的技术、制度和理念障碍,进而提高政府运行保障效能,实现从“碎片化”到“整体性”的跨越。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市域社会治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已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试点地区,浙江省台州市以此为契机,打造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台州模式”。这种模式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是台州市域社会治理“一般模式”和“特色模式”的统一体,体现了市域社会治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持续推进教育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议题。把握教育治理效能提升的本质内涵,必须契合其独有的教育治理现代化宏观政策语境和高质量发展阶段背景,以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目标为指引,重视教育治理效能提升背后的价值追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及获得更大更多更好的社会效应为价值旨归。对照“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教育现代化目标要求,教育治理还面临着权责边界不清、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不足、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社会组织有序参与不足以及治理碎片化现象凸显等诸多治理难题。要持续提升教育治理效能,以有效的教育治理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完善“一核多元”的教育治理结构,提高多元主体的教育治理能力,创新有效的教育治理机制以及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大部队”,已成为助推地方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质量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由于理念落伍、结构断裂、机制分化、手段脱钩等诟病存在,严重束缚地方高校现代化进程。基于整体性治理的经纶之智,构建理念、结构、机制、手段一体化的现代化地方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有助于提升其内部治理水平与治理效能,缩小与部属院校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整体性治理:公共管理的新范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整体性治理是西方国家公共管理研究中的一个前沿性课题,整体性治理兴起的背景、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是研究的主要论域。新公共管理时期个体主义思维方式的滥觞及其在实践层面留下的治理的碎片化,直接刺激了整体性治理的兴起。强调以问题解决作为一切活动的逻辑,使得整体性治理必须充分利用包括政府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的专有资源和比较优势,自发生成多变的网络治理结构。在此网络结构中,协调、整合和信任机制是整体性运作的关键性功能要素。在数字化时代即将来临的21世纪,整体性治理的思想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公共管理的整体性治理范式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超越了中西方传统哲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习近平对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命题,不仅实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天人合一”的现代性转换,同时将中华传统生态智慧所追求的“和合”价值与可持续发展相融合,为重新认识、界定法律上的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立足于构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延拓人类观为生态文明法治奠定人性基础,拓展自然观为生态文明法治建立系统思维,发展法律观为生态文明法治汇聚整体性方法。“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命题转化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实践,要进一步补齐生态环境立法短板、以法治促进和保障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环境司法专门化、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4.
地方数字政府效能是衡量数字政府推进成效的核心指标,肇始与贯穿于数字政府建设全过程。通过建构“主体-制度-平台-机制”分析框架,提出整体性智治视阈下地方数字政府效能提升策略。整体性智治以“整体性”为根本目标,“智治”为核心技术手段,是政府治理与技术治理的嵌入融合,目标理性与技术理性的有机叠加,其智治载体、方案、手段、模式与地方数字政府效能提升的主体、制度、平台、机制高度契合。因此,以赋能为支撑点,共同体为落脚点,重塑整体性智治主体共同体、调试整体性智治制度共同体、构筑整体性智治平台共同体、统筹整体性智治机制共同体,构建数字政府效能提升的整体性智治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考试中心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作为指导思想,根据新时代教育考试改革发展实际,聚焦当前教育考试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坚持统筹谋划,坚持对标对表,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开门问策,坚持战略协同。《规划》确定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十四五”事业发展近期目标是“推动教育考试高质量发展,基本建成现代化教育考试机构”,2035年远景目标是“总体实现教育考试现代化,建成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现代化考试机构”,提出了加强党对教育考试事业的全面领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考试改革、提升教育考试治理效能、推动现代化考试机构建设4个方面的任务举措。《规划》不仅是教育部考试中心推进教育考试改革与事业发展的工作指南,还可以为全国教育考试战线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学科融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文章以“走向生态文明”为例,将多学科知识寓于“生态环境与黄河治理史”的主题情境之中,以黄河人地关系发展为主线,设置4个子情境,融合地理、历史、政治、语文、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资源开展教学,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掌握,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中国之治”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影响深远,不可替代,其多元、跨界、开放等鲜明特征倒逼学校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要从“单治”向“共治”的转变、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型、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化、从“经验”向“科学”的转换,深刻把握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特征;要从教育强国战略下的内容与选择、“双高计划”引领下的特色与创新、类型层次视域下的实然与必然等维度,深入理解高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意蕴;要从治理理念价值重塑、治理形态一体协同、治理效能内外评价、治理方式数字转型、治理制度基础支撑五个层面,对高职院校治理体系进行“五位一体”的逻辑构建。  相似文献   

18.
政治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系指政治文化或政治制度由传统向现代的革命性变迁和整体性发展;20世纪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现代化模式,其极端化发展所造成的对民主原则和政治现代化的破坏,决定了以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政府发展,成了21世纪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生态治理观是新时代生态治理理念观点创新的集成,形成了自身的框架体系,回答了“由谁治理”“治理什么”“如何治理”“实现什么样的治理”等理论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进一步实现中国化,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为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提供行动指南,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背景下,以“一流化”为战略导向的中国大学亟待发掘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的核心地位,尤其是理性审视作为治理单元的权力配置问题。目前,中国大学的内部治理权力呈现出结构失衡化、边界模糊化、参与边缘化的特征。从国际层面来看,英美大学的内部治理权力功能的现实实践集中凸显了“多元治理”民主化特征和“权力制衡”分权化特征。“走向多元善治”将是中国大学内部治理权力优化的应有之义,科学的权力配置、不同权力的多元共治、明晰的权力边界、避免治理的脱序化乃是现代化大学内部治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