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问答式教学模式是问答式教学思维理念、问答式教学方式方法、问答式教学主体互动等的总称。发现并准确提出问题是推进释疑解惑的本质要求,直面并科学分析问题是打造“经师”“人师”的内在要求,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凝聚师生共识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注重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既有实践发展的客观依据,也有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从客观方面看,有助于应对大学生生活世界变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有效回应课程教学改革。从主观方面看,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良好社会行为习惯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坚持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紧密联系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生活案例,提高课程内容的实效性;二是用理论讲清楚热点问题,提高课程内容的深刻性;三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确保授课形式的生动性;四是尝试“社会大课堂”,增加授课模式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熊玉坤 《教书育人》2023,(9):100-102
以实践探索为基础,全面总结了“慕课+翻转课堂”的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新模式的优势,提出要在统筹好线上慕课视频学习、课堂深入辅导答疑、学习小组深度讨论、课下作业有效拓展四个环节的过程中,通过强化课程总体设计、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创建网络课堂平台、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有效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阶段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科目,是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基本法律法规意识的教学活动。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既是新课程改革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优化提出的要求,也是提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和品质的重要措施。基于此,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互动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新时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党的领导"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关涉到党的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教育途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融入"的桥梁,"融入"进程中面临课程之间、课程内容与载体之间、课程与大学生需要之间的三重张力。以解决张力为问题导向,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导向,建构以完善体制机制、创建渠道、搭建通道为内容的"融入"路径。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分析民办高校心理健康课教学存在不足及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心理健康课,能有效解决已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较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面.这为民办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的重大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长效机制,实现由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的科学转化,切实增强大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然后分析了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的价值意蕴,最后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讲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人生观这一部分内容,有必要依据教材修订后的内容,准确把握本门课程中人生观教育的“理”与“路”。党和国家事业赋予大学生的独特定位以及人生观教育在其中的作用,是新时代开展人生观教育教学的根本原因。新教材呈现出来的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和人生观教育教学的实践逻辑,是开展人生观教育教学的基本遵循。基于对新教材关于人生观教育逻辑理路的把握来解析人生观部分的内容,厘清人生观教育教学所讲之“道理”,为真正讲深、讲透、讲活人生观道理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校内课堂法治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法治新需求,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任务。在德法共治理念的指导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使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田林 《河南教育》2024,(3):44-45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将中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思政课”视域出发,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具有显著价值。具体来讲,就是对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要求,把中医药文化的榜样人物、实践案例、经典故事、传统美德等融入课程教学创新,并从整体性维度实现“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中医药文化的融合,为大学生带来全新的思政大课。  相似文献   

13.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党和国家应对国家安全新形势的时代产物,是新时代指导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高校思政课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主渠道,应充分利用“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教学,立足学科属性,全方位、多角度地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引导大学生树立牢固的总体国家安全意识,提升青年一代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能力,促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科学体系的建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教学不只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道德教育就成了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初中教育阶段想要提升学生的道德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注重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模式,一切基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主要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多年的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在"基础"课中开展实践性教学,并通过对实践性教学在课堂内和课后教学的设计,改革本门课程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教学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核心在于共同价值命题与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两者的辩证统一。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灌输-启发式教学,是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重要举措。探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灌输-启发式教学的实践路径,可从以下层面进行:从宏观层面看,以专题教学补充完善教材内容;从中观层面看,以问题教学法破解教学难题;从微观层面看,以共同价值命题为基础选择教学方法和技巧。三个层面构成一个有机系统,通过开展灌输-启发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体现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日益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思政课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大思政课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和认知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旨在探讨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构建积极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重要政治任务。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关联性是其融入的逻辑起点,党和国家颁布的对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政策规定是其融入的基本要求。为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效性,促进其有效融入,应强化对其整体学术研究,将其精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丰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式及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相融通、相契合,是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资源的重要源泉。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需在人生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五个环节中,以讲故事、述历史、展历程等方式,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和时代风貌,凸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践履,彰扬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在当前受到普遍关注。大连医科大学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入手,根据课程特点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项目及实践报告》,将实践教学划分为感受型、体验型和践行型三大模块,并结合医学专业特点设计了培养医学生职业情感的特色实践项目,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