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宋人真德秀倡司马迁师承董仲舒说以来,一直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本文从司马迁博引古籍,不一定接闻于董生、《史记》《汉书》不载司马迁师承董仲舒之事、司马迁与董仲舒同居茂陵说不可靠、《史记》对董仲舒的评价远不及《汉书》、司马迁对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评价兼采《春秋》三传而不主公羊一家、司马迁与董仲舒相同是因为两人有相同的文化渊源等九个方面,说明司马迁师承董仲舒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衡水学院学报》2007,9(4):F0002-F0002
河北省历史学会主办、衡水学院协办的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讨会于2007年8月22日至24日在衡水学院举行。衡水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文化局、教育局等政府部门主要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文物局领导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来自各市的4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董仲舒、河北历史文化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对今后董仲舒研究做了规划,并对整合董仲舒研究力量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不仅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大师,而且是一位具有政治远见的思想家。他在与汉武帝的“天人对策”中,勇敢地指斥时弊,大胆地提出改弦更化的主张,为武帝一改前朝黄老无为而治的方针,推行一系列整改措施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产生了巨大影响。近些年来,研究董仲舒的文章数以百计,但很少有人对其更化思想进行探讨,笔者不揣卑陋,粗撰此文,试就董仲舒更化思想及对武帝改革影响谈几点看法,以作引玉之砖,并求教于诸专家同仁。一、董仲舒县化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董仲舒,西汉广川(今河北枣强)人。生于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卒子武帝太…  相似文献   

4.
柴雪英 《沧州师专学报》2006,22(3):29-29,32
董仲舒的《士不遇赋》,是汉代政治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之一。《士不遇赋》深切抒发了董仲舒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凉心绪,也典型地体现了一代士人在大一统的专制政治下普遍的不遇境况。从这篇赋中,可以体会到董仲舒“儒者之宗”的人格与志趣。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是汉代伦理思想的杰出代表,他改交了儒家伦理不受统治重视的历史,促使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董仲舒的儒家伦理与先秦时的儒家理论已有很大的不同,先秦儒家多谈仁义,罕言功利,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施政方案,董仲舒的伦理思想则体现出政治化、宗教化倾向,并使伦理秩序走向专制化。  相似文献   

6.
论董仲舒思想的辩证法因素吴神贵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为适应封建大一统的需要,以先秦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合道、名、墨、阴阳等诸家思想,构筑了一个汉代新儒学体系,对于董仲舒的哲学思想,过去人们往往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只是简单地贴上唯心主义和...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对董仲舒的推崇具有多个维度和复杂原因,这一点从他对董仲舒与孟子、荀子和孔子亲授弟子关系的认定中直观体现出来。康有为彰显董仲舒与孟子、荀子的关系,尤为强调董仲舒的思想源于荀子,并在这个前提下声称董仲舒的思想超越了孟子和荀子,成为孔子之后一人。与此同时,康有为拉近董仲舒与孔子亲授弟子之间的关系,断言董仲舒的思想源于孔子亲授弟子。康有为对董仲舒与孟子、荀子和孔子亲授弟子关系的认定,目的是提升董仲舒在孔子后学中的地位,借助董仲舒的思想阐发自己的孔学观。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的天人思想对两汉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学术界对其进行的研究涉及到了许多领域。而作为大一统专制体制的理论根据,其影响最为直接的当在教育领域。兴学和察举是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主张。而大一统的教育政策则为之确定了方向和标准。同时董仲舒的名号思想、人性论以及教育教化等,也都是研究董仲舒教育思想所应关注的。董仲舒以其天人观构建了儒学教育理论,使儒学从村野走向殿堂,也使中国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9.
董仲舒“三统三正”循环论历史观,这似乎已是公认的定论,然而这个定论却并不完全可靠,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疑问所在。董仲舒是循环的历史论者,但他不是“三统”的循环历史论。  相似文献   

10.
董仲舒的学说以儒学为主体,杂糅诸子之学,使其学说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他的天人感应学说的重要理论来源即是墨子的“天人格化”学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董仲舒的治学特色。  相似文献   

11.
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对策时间为汉武帝元光元年冬十月,《资治通鉴》记载有误。董仲舒的生卒年应为公元前192年至公元前117年,而不是通常说的公元前179年至公元前104年。  相似文献   

12.
西汉初期儒学的复兴,既与当时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又是儒学自身发生变化的直接结果。经过陆贾、贾谊及董仲舒等儒生的改造工作,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学吸收了大量阴阳家和法家思想,与先秦儒学比较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社会稳定,是历代统治者所致力追求的政治思想。与前代相比,董仲舒的社会稳定思想因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独有的特色,强调居安思危主安。董仲舒长治久安思想的中心是由任刑罚而重德治的政策性转轨。需要强调的是:董仲舒的德治思想并不是先秦儒家道德政治的简单复归,他的创造性贡献在于;将先秦儒家以“修身为本”的单一化约束机制 为思想与度制相结合的双轨化社会制约体制。  相似文献   

14.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的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的唯心主义世界观,不仅对两汉时期政治、思想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而且对以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认真研究和正确认识董仲舒哲学思想的历史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董仲舒的政治思想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是为他的政治主张做论证的。要正确认识董仲舒哲学思想的历史作用,必须首先弄清楚他的政治思想。有同志认为: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包含着两个值得  相似文献   

15.
考察孔子被圣人符号化的历程,对理解中国古代的信仰世界及其生成机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汉人关于孔子先知神圣的看法主要来源于董仲舒,董仲舒在素王受命论的基础上,认为孔子受天命为圣人,承天命而作《春秋》,以为人世立法,孔子的神圣先知形象由是生成。  相似文献   

16.
董仲舒的合理性历史解释模式以历史人物的外在表现为切入点,以经验类推为主要方法,其逻辑前提是人类共同的人性结构。董仲舒在具体的合理性历史解释案例中忽略历史人物的个性,强调道德动因的合乎规范性,提供的仅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董仲舒刑德理论发微周乾董仲舒,汉武帝时期的卓越思想家,提倡“独崇儒术”,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政治理论,对当时及其以后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现实,都有深刻的影响。刑德理论在其政治思想中,更是重要部分。它所讲述的统治者应如何施政,规定大政方针,与其全部思想比起来,...  相似文献   

18.
王永祥 《衡水师专学报》2013,(6):F0002-F0002,F0003
衡水学院,故名思义,位于衡水。董仲舒的老家广川大董故庄,就坐落在衡水地区。所以说,衡水乃为汉代大名儒董仲舒的故乡。《衡水学院学报》正是利用了这一地利之势,开辟了一个“董仲舒与儒学研究”专栏,这是合乎情理的,也是天经地义之事。这个专栏的出现,对于本地区,以及全省,乃至全国的董仲舒研究,无疑会发挥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作用。当然在开辟此专栏之前,董仲舒的故乡就已为董仲舒研究者所仰慕。《衡水学院学报》开辟此专栏之后,无疑会吸引更多的学界朋友,关注并促进董仲舒与儒学的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12·全国董仲舒思想高端学术论坛"在很多方面均有创新与突破。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董仲舒及其思想进行重新定位;从政治哲学、社会历史哲学、孝道伦理学等多方面对董仲舒哲学思想进行广泛研究;对董仲舒研究材料进行深入挖掘,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20.
董仲舒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主要不是靠他的文艺理论上的提倡,而是靠经学语境下创作本身的示范力量。这一个案表明,有时候,文本创作与文学理论之间并不是直接的双向关系,而是由中介——文化心理在发挥作用。董仲舒文艺观是寻常的,但创作范式的影响却是非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