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钓鲈鱼     
早春钓大鲈早春是钓取大鲈的绝佳季节。春季,处于产卵期的鲈鱼因为本能的趋势,会从深水区向浅水区游动,以便产卵。当大鲈移动到浅水区时,它们很容易被钓获,这是因为钓手在浅水区要比深水区能够更好地操控路亚,使其发挥高效。机会就在眼前,但哪里适合钓取鲈鱼,又该如何去钓取鲈鱼呢?总是能够看到一群人,年复一年地钓  相似文献   

2.
邹思全  郭红明 《钓鱼》2010,(9):16-17
悬坠钓法中鱼率高,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大水域中去,但很多钓手只能在浅水区施钓,一旦来到4米以上的深水区,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在深水处垂钓,主要是以鲤鱼、草鱼和大鲫鱼为主钓鱼种。这种地方一般情况是传统钓法的“天下”,悬坠钓法通常使用的浮漂不是很大,下沉速度慢,饵料的雾化效果又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于文福 《垂钓》2002,2(8):31-33
老谋深算的鲈鱼和它的进食习惯似乎时时刻刻、日日夜夜都在改变因此.钓鲈要选择正确的时间、钓饵和钓位。  相似文献   

4.
一、钓滩。滩系指浅水区域。若在河塘、水库垂钓,就要尽可能把钓位选在河塘、水库的尾部。因为春天,虽然水的温度还较低,但浅水区的水温,要略高于深水区域。此时,鱼儿喜“暖”怕“冷”,会从深水区成群结队洄游至浅水区。  相似文献   

5.
周卓 《钓鱼》2011,(19):50-50
对于钓鲈爱好者而言,一年中有两段黄金时期。一段时期是在每年的早春,另一段时期则是在冬季即将到来的深秋。早春之所以被称为钓鲈的黄金时期,是因为此时的鲈鱼正处于“产卵前期”,天性驱使它们聚集在一片水域中,形成“集结地”。这片“集结地”往往为鲈鱼们提供了它们在进入浅水产卵区之前所需要的养分。  相似文献   

6.
柳明 《钓鱼》2010,(4):54-54
蛆形路亚(Grub Lure)是一种个体微小但却可以钓获大鱼的路亚,尤其是在与大体形的小嘴鲈鱼对抗时,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有经验的钓手甚至能够用蛆形路亚来钓取大嘴鲈鱼。蛆形路亚特别适用于覆盖物较少的水库,在这片水域垂钓能够有效地吸引到鲈鱼的注意。多数钓手都是将蛆形路亚与汲头钩组合起来,将柔软的躯干部分直接附挂在钩上,这在清澈的水体中有着极佳的表现。虽然蛆形路亚多被用作深水路亚,但其实在浅水区域使用也能够有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依据气候变化细化钓位 春天的气候乍暖还寒,人们的衣着也讲究“捂”。这就说明天气虽然感觉好像是暖了些,但实际上早晚的温差还是比较大的,深水区和浅水区的水温也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温差。这就要求我们在原来灵活换位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姜丙利 《垂钓》2012,(2):38-40
一、根据温度变化选钓点 “春钓浅滩、夏钓深潭”,这是古人根据温度变化总结的钓点选择经验。它告诉我们:鱼类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有规律地改变觅食、栖息场所。在严寒或酷暑季节要钓深水,因为这时候浅水区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已经严重影响到鱼类的生存;而深水区冬暖夏凉且温差相对较小,更适合鱼类生存觅食,因而鱼类多聚集在此。  相似文献   

9.
张忠江 《钓鱼》2008,(22):28-29
这里所说的晚秋是指东北地区寒露到水面结冰前的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频繁南下,使东北地区的气温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很大,鱼类已开始向深水区转移,寻找水温适宜的地方栖息越冬。鲤、草、鲢等鱼类已经停口,只有鲫鱼还在咬钩。但用短竿在浅水区多数时间已钓不到鲫鱼,只有天气特别好的中午时段,在浅水区用短竿还偶尔能钓到鲫鱼,但空钩率比较高。因此我地大多数钓友此时已把短竿换成长竿,开始到深水区垂钓了,从钓获量来看还不错。下面我就把我地寒露节后长竿深水钓鲫鱼的方法介绍给北方的广大钓友,供大家在垂钓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天举 《钓鱼》2008,(18):24-25
入秋后天气渐凉,尤其是中、深秋,平均气温多在20℃上下(南方为25~28℃)。鲈鱼对此十分敏感,为避寒,便纷纷由浅水区游向较深水域。因此,秋钓鲈鱼要选择水深5米以上的江湾湖湾为钓点,这是夜晚和晨昏钓鲈必须遵循的规律,而晴朗的白昼,鲈鱼则有时会到浅滩、草丛觅食。此季节温度正好是鲈鱼适应的,加之为越冬储备体能之需而积极摄食,以至达到贪食无厌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吴临宽 《钓鱼》2006,(17):33-33
“洪水漫过鱼儿多”.这是人们常说的话题,分析个中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因为洪水来时猛.迫使深水区的鱼群觅食洄游到浅水区,二是因为鱼塘被淹没,大量鱼群外逃到野河落户,于是,便有人认为:洪涝过后鱼好钓。笔者以为这种说法有点偏激。比方说,上百人在鱼塘竞技,结果获鱼量不等。这是由各人所处的钓位不同,钓技高低所决定。在放养池里钓的多为高手.也时有集体“光头”的现象,那是因为碰上了不好的天气或钓位。或是因为塘主做了手脚。可见鱼的多少和钓绩的优劣,  相似文献   

12.
姚军 《垂钓》2013,(8):46-47
6月21日——夏至,它标志着夏季的真正到来。在南方的水库,特别是大中型水库,每当夏至到来,鱼就开始难钓了。白天时,烈日的毒烤使得浅水区水温过高,鱼儿无法适应,于是纷纷转移至深水区游弋。对此,很多钓友认为无法再钓,因而不再去大中型水库钓鱼。其实,这个时候并非无法施钓,只是钓友们没有发现其中的奥秘。在此,笔者将谈一谈夏季里如何在水库钓深。  相似文献   

13.
鲈鱼 话你知     
王磊 《钓鱼》2012,(4):56-58
钓鲈是一种体育项目。与其他的体育项目相同,如果对对手有清楚的了解,那么就会更有胜算。这就如同猎熊,如果猎手知晓熊奔跑的痕迹,知道熊觅食的区域,知道熊的习性,那么猎手就能够成功地捕获凶残的熊。同样道理,了解鲈鱼的习性,也能够让钓手事半功倍。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鲈鱼。  相似文献   

14.
王磊 《钓鱼》2013,(10):58-58
多年来,我和各种钓鱼人一起同船出钓。在与他们出钓的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这些普通钓鲈爱好者们是如何为没有钓上鱼来而心情烦闷,以及又是如何为钓获大鱼而兴奋异常。我注意到钓鲈爱好者常犯的错误,很多都是因为在平日里缺乏持之以恒、精神集中的练习。在与鲈鱼的博弈过程中,想要鲈鱼吞饵是颇为简单的事情,但如果鲈鱼的动作变得迟缓,那钓  相似文献   

15.
钓鲈黄金季     
周卓 《钓鱼》2011,(19):50
对于钓鲈爱好者而言,一年中有两段黄金时期。一段时期是在每年的早春,另一段时期则是在冬季即将到来的深秋。早春之所以被称为钓鲈的黄金时期,是因为此时的鲈鱼正处于"产卵前期",天性驱使它们聚集在一片水域中,形成"集结地"。这片"集结地"往往为鲈鱼们提供了它们在进入浅水产卵区之前所需要的养分。  相似文献   

16.
邹思全 《中国钓鱼》2005,(12):12-13
“立冬”过后,天气逐渐转.凉,冷空气频繁,鲫鱼都成群躲在深水区的障碍物下过冬,这就为冬钓鲫鱼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平日很难钓获的大鲫鱼,而在冬天,往往一次出钓,就能钓上多条。  相似文献   

17.
张林 《钓鱼》2008,(3):48-49
鲈鱼是一种在浅水区域活动的掠食性鱼种。在大多数情况下,鲈鱼多是在2.5米左右游弋,所以这是钓手垂钓的最佳水层。水体清澈、表层缺少遮蔽物、水温低等情况都会使得鲈鱼下潜至更深的水层,但大多数的钓鲈高手都认为,鲈鱼在水温10℃时仍旧会停留在常见的水层。  相似文献   

18.
杨天举 《钓鱼》2008,(12):20-21
鲈鱼又称青鲈、花鲈、青寨、花寨。鲈鱼肉质肥嫩鲜美,海鲈、淡水鲈产量均高,为我国主要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引进了美国加州鲈鱼,此鱼适应性强、杂食性、少疾病、速生长,为我国鲈鱼家族增加了新品种和产量。鲈鱼个体普遍较大,成鱼多为数千克,大者可达10-20千克,上钩后的抗争力很强,是钓鱼人过钓瘾的主要对象鱼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杨天举 《中国钓鱼》2007,(11):28-29
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各地相继引进不少外国鱼种。这些鱼或长势快、个体大、产量高而成为某些地域重要的经济鱼类,或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成为餐桌上的佳肴。那么,怎样钓取这些引进的外国鱼呢?依钓友和笔者实践,简介数种如次。一.美国鲈鱼美国加州鲈鱼与本土鲈鱼基本  相似文献   

20.
易柏成 《中国钓鱼》2012,(12):27-28
冬季天气寒冷,水冷刺骨。鱼儿为了躲避严寒,已纷纷游离近岸浅水区到较远而又适宜的深水区,群居栖身越冬。此时鲫鱼的活跃范围大大缩小,少于游动,懒于张嘴摄食。诱饵投放后扩散很慢,不能较快地引鱼儿入窝,诱饵的作用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增加了冬钓的难度。但冬钓也有有利的一面,就是小鱼抢食干扰停止了,你即使选择较浓烈的荤腥饵料,都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