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熟悉的声音     
我最熟悉的声音是爸爸摩托车的声音。 从我记事起.爸爸的大阳牌摩托车的声音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一有空.爸爸就用摩托车带我们一家人去逛街、游公园、做客……我感觉到爸爸的摩托车是那么独特,它的声音是那么悠扬悦耳。  相似文献   

2.
熟悉酌声音     
钱欣蓝 《新读写》2013,(3):27-27
作者文笔细腻独到,字句精练,无论是景物描写还是人物描写,都透露出不错的文字功底。虽然只有短短几百字,却将自己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看到最后,连我的心似乎也跟着一起释然了,微不足道的“咔嚓”声成为了最美妙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熟悉的陌生人”是别林斯基形象理论的核心,对这段话全面而准确的理解,至少应包括作者塑造形象和读者感受形象两方面,两种活动围绕着形象的创造而进行,均表现为熟悉与陌生的辨证运动。一方面,这种活动是从陌生到熟悉;第二方面,这种活动是从熟悉到新的陌生。正是作者与读者这两方面的活动,促成了形象的最后实现。别林斯基对读者作用的重视和肯定,由于常常为人们所忽视,更值得我们充分研究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熟能生巧"是师生共同追求的教学目标,只有基础扎实才能达到灵活运用,但有时对所学知识的熟悉了解却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障碍,以致"熟难生巧"。教学相长,所以中学历史教学需要"去熟悉化":教师要摒弃固有的教学模式,对于历史知识和教学技巧要敢于"去熟悉化";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也要勇于"去熟悉化",不望文生义,要大胆联想,不迷信教材,要大胆质疑。只有师生共同尝试"去熟悉化",才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声音     
柳已青 《成长》2005,(6):4-4
“我就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却找不到出口在哪。”——从某人才市场出来后一无所获的一位毕业生说。据说此次招聘大会有400家单位提供了6000个职位,可应聘学生达6万之多,其中含2000多名“海归”人员。很多学生买不到票或者买了票也进不去,以致和主办单位发生摩擦。而因担心工作无着落,从湖南来广州找工作的应届大学生小林竟还挥刀自砍20多刀。  相似文献   

6.
阳光的声音     
张雨洁 《新读写》2013,(10):27-27
作者以“阳光的声音”为题,从早晨的阳光、雨后的阳光两方面,描绘出几幅隽永美好的画面:阳光普照,万物复苏;花朵鸟虫,生机盎然;孩童初醒,嬉闹于间;上班一族,精神饱满;雨后之虹,色彩斑斓……不仅如此,作者还写到阳光对人的影响:驱散阴霾。歌唱心灵。全文语言优美,构思精巧,但结构稍显模糊,若能有所详略侧重,当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7.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是一篇寓理于事、叙与议有机融合的优秀散文。为了阐明“快乐永远存在于追求的过程中”这一道理,作者巧于铺垫,先追述了三个小故事:其一是“我”游西湖,备感“西湖风光,名不虚传”,而友人以为“见得多了,不足为奇”;其二是外地同学畅游京都,“一个个欣欣然、奋奋然”,而“我”却“觉得兴味索然”,“颇生打道回府之念”;  相似文献   

8.
声音     
《教师》2012,(6)
陈吉宁:大学的根本不在“大”,而在“学”,在于学生、学者、学术、学风。  相似文献   

9.
爸爸带我去一座据说很灵验的寺庙烧香,说是保佑我今年能考个好高中。这个理由我不敢拒绝。只得跟着去了.结果真是大开眼界。一进庙门就有迎客僧领着我们去大殿佛祖像前磕头,磕完头后,他问爸爸需要进香吗?爸爸说要,他就带我们来到偏殿,指着一排排又粗又长的用黄纸包起来的柱香给我们介绍:“高档的500,  相似文献   

10.
你看,或者不看书,分数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学,或者不学习,时间就在那里,不紧不慢; 你挂,或者不挂科.命运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相似文献   

11.
@道茜Miss:请用一句话证明你是初中生。我自己先来——嘘,班主任在后面看呢。  相似文献   

12.
在清华图书馆新馆新书阅览室自习有一个明显的好处,那里有一排书架里几乎全是与《红楼梦》相关的书。其中有一本纸张讲究、装帧精美:砖头般厚度的书从字形和文理出发研究得到论断:脂批是胡适凭空编造用以印证自己在《红楼梦考证》中的结论的。这本书列举了大量影印图片,足见作者的耐心。因此虽然结论耸人听闻,我对它仍然尊重。  相似文献   

13.
熟悉的脚印     
尼基(jī)欣的爷爷是守林人,大森林的一切秘密他知道得一清二楚。 在一天,刚下过雪,爷爷带着尼基欣走进了大森林。路上,爷爷把各种动物的脚印指给尼基欣看,告诉他:“什么东西都得学,各种知识对人都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试题遵循高考试题“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结合新课程实验的具体特点,实现了“新”“老”高考试题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5.
冗长的暑假还在继续着,八月的沉闷天气像一件厚厚的大衣压在我身上,几乎透不过气来。 我就是在这样的期待中收到末末发给我的短信息,“天涯,你还好吗?我已经订好了去N城的车票,后天就能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声音     
《中学生阅读》2009,(9):2-3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为孩子考上好大学不惜花费人力和财力是可以理懈的,但是选择“高考移民”这种违法方式却是不值得同情的。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篇让人震撼的散文.作者从看老画家画鹰旗写起:在北方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上。鼓动衣襟的长风中,旗子猎猎作响:旗面上.雄鹰展翅欲飞,气贯长空。那时那刻.“我”“第一次为鹰震撼”.接下来作者写偶然见到的鹰巢.“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  相似文献   

18.
餐饮思维是孕育餐饮智慧的前提。"熟悉的陌生"理念,是王喜庆先生多年餐饮从业经验的思维成果,是其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重要产物。通过分析以"熟悉的陌生"为代表的餐饮新思维的逻辑内涵,阐述"熟悉的陌生"理念的内容,从菜品制作、食境营造、运营方式等三个方面归纳"熟悉的陌生"理念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今日中学生》2006,(9):9-12
毛毛讲述第一个故事: 奶奶突然离去那天,一场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很快就把老屋和村庄掩藏起来。我的心也被巨大的无助与伤感包围,冷到了极点。  相似文献   

20.
夏目漱石的《心》这部作品揭示了明治时期文明开化与传统伦理道德间矛盾冲突下知识分子内心的孤独、纠结和痛苦。在日本盲目的近代化过程中,出现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重视国家利益的国权论思想和排斥国家主义,重视个性和自由的民权论思想。这部作品中的"我"的叔父、"我"的父亲和"先生"、"K"分别是这两种对立思想的典型代表人物,本文将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分析来探究《心》中人物形象的对立,加深对其"明治精神"实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