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创设故事情境,诱发体育魅力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在一起做游戏。为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在游戏活动中诱发体育魅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将玩与乐、乐与学融为一体。如将“障碍接力游戏”改编为“王二小送情报”这一情景主题,将游戏内容故事化。“王二小”将克服各种困难,依次跳过“小河”、爬过“山坡”、绕过“小树林”、钻过“山洞”,最后快速奔跑将情报及时,迅速地送到“目的地”。  相似文献   

2.
一、“数一数”单元教学目标过于单一,内容单调,能否将其与“比一比”单元合并为一个单元 (一)为什么将“数一数”和“比一比”两部分内容分开编排 “数一数”“比一比”以及“分类”三部分内容在原通用教材中均编排在“准备课”一个单元中。实验教材将它们分开编排,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教学中,将“探究”与“互动”联系起来,在“探究”中“互动”,在“互动”中“探究”,以“探究”为前提,造成“互动”的局面,这就是阅读教学中的“探究互动”。  相似文献   

4.
张志安 《宁夏教育》2006,(7):83-83,85
当下,学界将教学目标分为四种,即“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普遍性目标”和“行为目标”的共同特点是预设性,即教师在备课时就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将它们统称为预设性目标。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语文选修《古文读本》所选的《左传三则》之《郑伯克段于鄢》有这样一句:“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文后注释:“完,修茸城郭;聚,聚集粮食。”其中,“聚”字的释义有待商榷。笔者以为,“聚”在这儿作“村落”之意,因为:“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一句为述宾结构,把“聚”也解作动词讲,与“完”并称,不合文意。  相似文献   

6.
柯笑梅 《河北教育》2011,(11):15-16
亲爱的同学,欢迎你乘坐“收获号”列车,踏上快乐的“语文之旅”。本次旅行,你们将路经“故事收听站”、“知识博览站”、“积累运用站”、“阅读探究站”、“习作训练站”。。在每个站点,我们将按照你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小星星,看谁得的小星星最多。希望你收获多多,满载而归,加油哦!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为文是极讲究精练的。他认为,要精练就应“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但同时他又将语言的“重复”与“反复”分得极清,因为“重复”是哕嗦,“反复”是艺术。他在《秋夜》是这样反复地写“枣树”的:“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用了两次“一株”,两次“枣树”,这作为开篇句,很好地“反复”出作者当时凄切的心境。在《祝福》中,“反复”的特点是作为人物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反复”的形式有两种。  相似文献   

8.
对于英语中以实喻虚的形象表现手法,在英汉翻译时,应设法维系其原文的具体性及形象性。一个常用方法是将英语的“以实喻虚”译成汉语的“以实喻虚”,即“实”作“实”。将“以实喻虚”表达中的“实”作“虚”译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这仅限于在直译行不通的情况下才采用。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将“读”与“写”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研究读写结合教学法,并不断结合学生的诉求及个性发展需要,从多角度改善教学方法。文中结合作者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研究了在“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如何将“读”与“写”有效结合起来,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和俄罗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2006年、2007年将在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这将极大地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交往,促进中俄两国旅游事业的发展。目前在我国人境旅游的客源市场中俄罗斯居第三大客源国。因此,“导游翻译”这一职业应运而生。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节”,被誉为“无名大使”,“祖国的名片”,“祖国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1.
《木兰辞》中“出郭相扶将”里的“扶将”一词,有人解释为:“将”是“扶”的词尾。其实这个“将”和“扶”是同义词,“扶将”应该是同义复音词,不能把“将”当作动词“扶”的词尾。从古书中可以看出一些传统的用法。《正韵》解释:“将”,“扶持  相似文献   

12.
【游戏规则】先选择12位男女学生(男女各半)当“风”,男女相间紧挨着站成一圈,面都朝里,左腿向前弓,右腿向后蹬,双臂向前伸出,微屈,手掌直立,掌心向前。再另选一名同学(男女不限)当“草”,站在圈子中央,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身体站直。游戏开始时,“草”闭上眼睛,大声说:“我叫×××,大家都准备好了吗?”“风”们大声答道:“准备好了!”“准备好了,我就倒了!”“倒吧!”于是“草”直挺挺地慢慢向后倒去,“草”后面的“风”马上将他托住,轻轻地将“草”向旁边的“风”推去,下一个“风”接住后又轻轻地将“草”推…  相似文献   

13.
原题再现 请以“我在____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先从“阅读”、“倾听”、“活动”、“做实验”、“帮助别人”几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相似文献   

14.
袁菊华 《文教资料》2014,(15):166-167
旅途生活中我们越来越倾向于“自由行”,那么在学习中,不妨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足预习“功课”,在合作中平等地参与学习,彼此倾听,不断反刍,注重学习过程而非结果,如此将能领略到学习“旅途”中真正的美景。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实行“3+X”方案.1999年已率先在广东省试点,2000年将扩大到江苏、浙江、山西、吉林四省.最近广东省在试点的基础上又提出“3+1+综合”的改进方案,江苏省也公布了2000年江苏省高考将采取“3+综合科目”方案,其中“综合科目”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词话》中使用的“和”类虚词成员有“与、和、并、同、连、共、及、将、跟”等9个,它们在语法意义及分布上各具特征:在使用频率上,“与、和、并、同、连”为最常用的5个,而“将、跟”则极为罕见;在分工上,“并”主要用作连词,“同、连”多用作介词,“将”只作介词,而“及”只作连词;在主要用法上,用于引导出动作行为的偕同者的主要用“和、与、同”,引导出动作行为的受益者的主要用“与”,引导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的主要用“和”同“与”,引导出比较的对象的主要用“和、与”,表示强调的只能用“与”和“连”,介绍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另一(些)对象的主要用“连”。  相似文献   

17.
每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表征常常牵动此后作文教学的风向。如作文材料的选择,一度出现“宏大题材”将成为常态、“传统题材”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推测,一线教学中也出现不少教师的跟风现象。用第一性原理思维来发掘命题的底层逻辑:传统题材将成为高考命题永不褪色的要素,该题材作文的写作须站在新高考、新评价视野下去实现“我们从哪里来”的传统溯源,回应“我们在哪里”的时代关切,以及“我将成为谁”的甄选标准。  相似文献   

18.
随着“虚拟企业”的兴起,“电子商务”的业绩日趋攀升,“电子支付”越来越得到众多用户和系统运营商的青昧,可是在“电子支付”的优势得到发挥的同时,暴露了许多新的支付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带来交易双方矛盾和纠纷,增加风险,阻碍“电子支付”的顺利进行,也将制约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圆明园断想     
这篇文章巧妙地将“荣与辱”话题集中到“圆明园”这个题材上,因为它曾“是一个奇迹,一个国家的荣耀”,它又“萦绕着一个民族的荣辱史”,选材准确而恰当,将“荣与耻”的内涵和意蕴进行了较为完美的诠注。在语言运用上,作者采用第二人称,且多用饱含感情的散文语言,读来顿觉气势酣畅,尽显语言之妙。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组成,充满了“变数”。这个“变数”为生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在课堂之外又有一个脚本,这个脚本就是教者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预设——对于教者而言。这是一个“定数”。因为有了“变数”,教者的预设将不再也无法成为“定数”。也正因为有了“变数”,教者的预设将在动态中重新组合,重新呈现,最终可能再次成为“定数”。总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