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浚 《家长》2011,(10):15-16
如今的男孩,经常表现出文弱、腼腆、拘谨等特质。而一些男孩缺乏阳刚之气的原因在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过分保护,孩子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少,缺乏独立性、自理性和实践性的磨练。然而,这种男孩缺乏阳刚之气的现象已不是生活中的个例,而是呈现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这给家长敲响了警钟,"拯救"男孩的任务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前段时间,观看了《人与社会》中的一档节目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节目中讲述了一名成绩优秀的男孩,在学生时代一直是老师们培养的重点,家长们的殷切希望。可是如今三十多岁的他却日日夜夜睡在一个笼子里,原来这个男孩疯了。通过男孩的父母讲述才知道,其原因是男孩平时太内向,太偏激,久而久之心理不再健康,再加上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从而造成终身遗憾。  相似文献   

3.
田梦园 《音乐世界》2010,(20):60-63
因为是老幺的关系,大家常常会把昌珉当做弟第一样看待。但是,弟弟总有长大的一天,如今的昌珉早已完成了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从当初的可爱担当走向了如今日趋成熟稳重的形象,他正一步步地走在属于他的熟男进阶之路上。  相似文献   

4.
一、性别差异及其原因1.社会因素从出生开始,家庭和社会就对男孩和女孩朝着不同的预期方向施加影响。孩子们的生理性别一旦被确定,就有了性别特征之分,穿上有性别特色的衣服,玩不同的玩具,被期望发展成为由生理因素决定的角色。男孩被灌输要成为男子汉,女孩被灌输要成为温柔善良的女人。男孩的父母要求他们要竞争、要有所作为、要有忍让力,而女孩的父母强调她们要懂得沟通交流技巧,会表达情感。男孩被鼓励有进取心、有冒险精神、要果断;而女孩的行为被认为应该是温柔贤惠的。  相似文献   

5.
正策划人语:近些年,"男孩危机"被轰轰烈烈地摆上台面热议。当我们看到男孩性别认识的误区时,也不可忽视女孩可能面临的困境。校园里,男孩哭鼻子,女孩挥拳头;男孩说话腼腆、动作扭捏,女孩打扮中性、言行粗犷的现象似乎并不少见。一场"性别危机"正袭来。而危机的根源,是社会各界对性别教育的忽视。先天的生理和心理原因,造成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分工、角色扮  相似文献   

6.
那个男孩名叫圣地亚哥。日落时分他领着一群羊抵达了一座废弃的教堂。教堂顶部看起来在很久前就已经坍落了,而曾经是更衣室的地方,如今却盘立着一棵巨大的无花果树。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教育学会教育心理研究会理事温方说,每年通过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询问变性问题的孩子有上百人。如今,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的女性化的男生在增多。其实,男生的女性化本质上是性别感错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教育的失误是造成性别感错位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于是家里男孩当女孩养和女孩当男孩养的情况不难见到。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如人们要求男性行为体现出阳刚之气,女性行为表现出阴柔之美。虽然男女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别角色却是从…  相似文献   

8.
由于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的制约,人们对男孩的教育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女孩,这一点在农村尤甚;而同时,在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投资上,人们往往偏向于男性;而对于女性自身,长期以来她们以弱者的形象出现,性别的自卑感和社会的性别歧视严重阻碍了女性教育的发展。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教育中的性别分化问题,对此应在性别教育上加以变革,促进女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于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的制约,人们对男孩的教育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女孩,这一点在农村尤甚;而同时,在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投资上,人们往往偏向于男性;而对于女性自身,长期以来她们以弱者的形象出现,性别的自卑感和社会的性别歧视严重阻碍了女性教育的发展。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教育中的性别分化问题,对此应在性别教育上加以变革,促进女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的制约,人们对男孩的教育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女孩,这一点在农村尤甚;而同时,在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投资上,人们往往偏向于男性;而对于女性自身,长期以来她们以弱者的形象出现,性别的自卑感和社会的性别歧视严重阻碍了女性教育的发展.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教育中的性别分化问题,对此应在性别教育上加以变革,促进女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一本由著名教育家孙云晓先生主编,著名儿童教育心理研究员李文道、赵霞合编的名为《拯救男孩》一书出版问世。该书列举了一大堆国内外关于男孩在学业、体质、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存在的日趋严重的全线性危机,呼吁男孩亟待"拯救"。该书的发表在社会各阶层引起强烈反响,人们纷纷探究反思男孩在当代社会逐步走向"弱势"的原因及补救措施。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存在的"男孩英语学习危机"现象、成因和转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部杰作。主人公的"硬汉"形象为众多的评论家所青睐,而小说中的"男孩"和"狮子"却很少受到重视。这两个形象对老人"硬汉"形象的成功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者使老人"硬汉"形象更为丰满,而后者则使"硬汉"精神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3.
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实习护士悉心照顾着一个身负重伤的男孩,并在其生命弥留之际,与之坦诚交谈,共同吟诵裴多菲的《这个世界那么大》的诗篇。男孩露出了坚强而美丽的笑容,女实习护士为之感动了。这是《笑容》一文所写的故事。文章的最大特点就是运用对话、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构造情节,推动情节,塑造了一个面容和心灵俱美的年轻女护士的形象和一个面容虽丑,但对生活却充满爱意、勇敢坚强、胸怀开阔的男孩形象。女  相似文献   

14.
感恩母爱     
十一月,一个充满爱的季节。下面是来自一个男孩的演讲稿,他通过充满真挚感情的文字向我们描绘了一位朴实、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同时更表达了他对母爱的感恩之情。  相似文献   

15.
潮男 潮装     
"美特斯邦威男孩"——没有错,它代表着一种今天潮流男孩的形象:动感、青涩,处于男孩与男人的过渡期。他们大都是90后,是物质消费主义的一代,他们不喜欢循序渐进,喜欢一举成名式的人生捷径。  相似文献   

16.
王玉涵 《文教资料》2013,(32):56-58
儿童的被发现,使得儿童从“缩小的成人”变为一个独立主体,在儿童小说中,男孩作为一类特殊的主体是被作家建构出来的。从儿童小说中男孩形象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男孩身份内涵的转变,新时期,男孩的身份内涵从集体性向个体性转换,在不同性别作家笔下呈现出多元的建构。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儿童小说中不同性别作家笔下男孩的形象分析,探讨男女作家的性别差异对塑造男孩形象特点和叙事视角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然而,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许多家长不但没有改变、消除这种倾向,反而以不科学的心态对待这一问题:他们渴望要男孩,但在具体的养育过程中,又觉得男孩教育麻烦,培养困难。于是,常给男孩这样的评价:调皮捣蛋、惹是生非、胆小懦弱,学习不勤奋、成绩不如女孩好,生活懒散、自理能力较差等。不少老师也反映;在学校里,男孩的主要问题是做事胆小,没有男子汉的坚毅和冲劲儿;没有责任感,遇事不敢担当;性格懦弱逃避,犯错后第一反应总是辩解和推诿;无论是班干部还是学习尖子都是女生居多等。总之,就是男孩没个男孩的样子。人们不禁要问:一些男孩为什么会这样?有专家分析指出:家长呵护过度是导致男孩低能的重要原因;男孩不男,确实和如今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家长往往无视男孩的性别特征和成长规律,在教育上常常自相矛盾:一方面对男孩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将来能出人头地,支撑门户,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又一味地娇宠、溺爱,舍不得让男孩去经历生活风雨,接受艰苦磨炼。试想,独生子女在家里本来就缺乏与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和锻炼,再加上如此教育,还能造就名副其实的男子汉吗?那么,男孩究竟该如何教育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特意推出《聚焦男孩教...  相似文献   

18.
男孩的阳刚不足,也就是所谓的“男孩女性化”现象,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青少年教育问题上不断突显的社会现象之一。导致男孩阳刚不足的原因很多,刨根究底,其原因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和化传统。  相似文献   

19.
风采     
如今,有一句话相信你一定不会陌生,那就是:“这个男孩好帅啊!”“帅”是指什么呢?无疑指的就是男孩身上所显示的风采。每个男孩都渴望成为有风采的人,但是花季的男孩你真正的风采是什么呢? 一双阿迪达斯运动鞋,一条苹果牛仔裤,一件佐丹奴T恤衫,一只耐克背包,  相似文献   

20.
男孩危机     
信春哥,得永生,李宇春因其中性化的形象,在网络上成了网友们重点调侃的对象,然而殊不知,中国男孩的男性气质也正在受到质疑。《中国青年报》以男孩节节败退为标题,不无担忧地报道了一场正在出现的男孩危机——中国男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