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议论文的目的是说理,要让读者心悦诚服,说理不仅要逻辑正确还要思维深刻。"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高中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思维的"深刻"也是《2017年普通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写作的发展等级。显然,让文章走向深刻已是高分作文的刚需和标配。"深刻"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让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深刻"是抽象的,  相似文献   

2.
"假设"这一思维形式,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常会用到.善于"假设"的人能对某一事物作多角度的剖析,推理出事物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确定各种相应的措施,使实践获得圆满结果."假设"要以逻辑严密的、多向的辩证思维为基础.小学生单向思维占主导地位,缺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思考问题单纯、片面,不善于"假设".因此在教学中要养成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全面地观察问题的习惯,为学生进行"假设"打好基础.具体训练如下:  相似文献   

3.
语言起着沟通内在和外在、主观和客观、心灵和自然等作用。语言逻辑是一门尚待完善的现代逻辑分支,心智则是大脑的智力思维活动,而人的认知活动则是人的主体心智对客观对象的感知和认识。进一步讲,在人类认知活动中,语言作为认知客体的中介,必然要内化到主体的思维过程之中,成为主体更加深入地认知客体的主体性条件。在阐述语言逻辑与思维分析、心智要素与存在认知等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人的主体心智与存在认知的特征和关系,以及这种特征和关系在语言逻辑视域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思辨能力即对事物的思考辨析能力。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过程;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过程。高中语文作文大多进行议论文的写作练习,即对一观点展开阐发与讨论,需要采用严密的逻辑将事件及事件背后所蕴含的道理阐释明白。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写作练习中培养思辨能力,加强对社会事件的深刻认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为骨架,全面地、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观察、分析和解决这些基本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而这一系列基本观点之间又存在着严密的逻辑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科学体系。从总体上准确把握和认真学习这个科学体系,是把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引向深入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能力定位】严密论证的能力是指在论述过程中运用论据准确周密地证明论点真实性的一种议论能力。所谓“严密” ,是在论证的内容上体现出观点正确鲜明 ,材料真实典型 ,观点和材料统一 ;在结构上显示出构建谨严 ,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在语言上表现为表达准确周严。总之 ,要求在论述过程中概念要明确 ,判断要准确 ,推理要严密。严密论证是初中学生议论能力的较高要求。我们可以通过这方面的训练增强学生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水准 ,从而让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产生质的飞跃。【要点阐释】说理议论文的…  相似文献   

7.
说理文即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在具体的教学中,您是如何指导学生学写说理文的?又  相似文献   

8.
作文评分标准关于“深刻”共有三个评分点: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透过表象、局部,深入探究它们掩藏的内在的、普遍的根本属性。“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就是要求行文中能运用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考察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由此及彼,追根溯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观点具有启发性”主要指观点独到而辩证,使人读后对某个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辩论是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或驳斥对方谬误,力求得到正确认识或达成共识的语言实践活动。它要求正反双方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确凿的事实、严密的推理针锋相对地驳斥对方的观点,从而进一步确立自己的论点。严格地说,在辩论比赛中,辩论属于双边活动,双方观点形成对立,正反方靠严密的思维逻辑形成...  相似文献   

10.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是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地用新的观点看待已经发生了的事物,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方法。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辩证性,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必须在教学中进行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正>高考语文作文,多半为材料作文,学生倾向于写议论文。议论文,最讲求逻辑的严密,思维的精准,议论的深入透彻,然而,纵观学生的考场作文,学生的思维水准并不高,甚至有些满分高考作文,就思想的深刻这一点来考量,是还欠火候的。中学生思维水平不高,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但就教学的角度来说,语文课堂上缺乏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训练,是不可忽略的一点。学生缺乏深入思维的基本常识,写作议论文,就成了观点加材料的简单组合,文章缺乏内在的逻辑力量,观点和材料之间,就像油与水,不能融为一体。因此,加强对  相似文献   

12.
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辽宁省大连大学赵志尚思维的深刻性主要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逻辑水平和思维活动的深度,它集中地表现为思考问题时,不迷恋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而是深入地从本质上看问题,能够抓住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实质.思维的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直觉思维是不经过复杂智力操作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速地认知事物的思维活动。它是思维水平达到超常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对问题没有经过严密推理和系统论证而作出的一种迅速而“径直”反映的认识活动。它是多种信息的概括化、简缩化或知识迅速迁移的结果。直觉思维的特征,主...  相似文献   

14.
正高中学生认为,能背会记就能学好生物学,把生物学科当成"理科中的文科",甚至有部分生物教师也这样认为。孰不知,生物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本文从逻辑学角度,论述怎样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提升。一、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区别命题的真假性生物学概念是反映生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教师首先要准确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反映事物  相似文献   

15.
虚概念生成的思维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习胜 《九江师专学报》1999,18(4):21-24,27
虚概念是形式逻辑概念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概念生成的思维机制是虚概念理论的核心内容,文章认为,幻想思维是生成虚概念的逻辑必然,认知中,事物整体可被分割性,事物属性可被提取性,以及思维对感知信息的可再生性,是虚概念可能生成的前提和基础;思维对认知提取的要素和再生的感知信息,进行逻辑或非逻辑的融合,是虚概念生成的思维机制。  相似文献   

16.
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刻”作了界定,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依笔者浅见,关于“深刻”的具体内涵分别指向认识对象本身、认识对象与其他对象的关系、认识对象的发展走向。“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要求我们拨开假象的迷雾,穿透表象的藩篱,用思想之手挖掘潜藏在纷乱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则要求我们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7.
当下高中议论文写作中盛行"观点+例证"的扁平模式,外在表现为形式结构的单一,内在表现为思维结构的浮浅,论证有效性不足。本课例是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逻辑的力量"单元教学设计之一例。借用图尔敏论证模型,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不断调整思考的方向,补充完善依据、理由甚至支持,增加限定,帮助学生建构"主张、依据、正当理由、支持、例外、限定"的论证结构,使论证趋向深入、严密,论证层次更加丰富,从而有效解决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逻辑缺陷。  相似文献   

18.
《形式逻辑》是师范院校中文系开设的一门基础专业课.它以思维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为人们认识事物,准确地、严密地表述和论证思想提供了必要的逻辑工具.掌握逻辑知识,增强思维能力对每个人来说都很有必要,特别是对中文专业的学生——未来的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就尤为重要.但《形式逻辑》又很难学,由于它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学科,理论性非常强,具有抽象、深奥、枯燥、不易掌握的特点,具体  相似文献   

19.
“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要求考生对事物的认知不能停留在表面,而要重视其发展过程;要求行文时能运用辩证思维,以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考察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从而南此及彼,追根究底,找到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5,(94):6-7
<正>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刻"作了界定,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关于"深刻"的具体内涵分别指向认识对象本身、认识对象与其他对象的关系、认识对象的发展走向。"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要求我们拨开假象的迷雾,穿透表象的藩篱,用思想之手挖掘潜藏在纷乱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要求我们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特别是梳理和揭示事物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