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这个名叫闫白芷的小山村的村口,立着一棵几人合抱不过来的大槐树,村里上年纪的人说,这棵树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以前,就在树的对面,有过私塾,有过古老的读书声。走过那棵大槐树,就是闫保堂老师的家了。推开斑驳的木门,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盖的石头房子。进到屋里,漆黑一片,十几平米的屋子内,只有一个簸箕大小的窗户,光线几乎射不进来, 相似文献
2.
《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3)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位于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是闻名海外的明代迁民遗址,东靠南同蒲铁路与霍侯一级路,南临309国道,西临汾河 相似文献
3.
秦海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4):123-126
风俗作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社会习惯,体现着人们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风貌。明代山东的社会风俗在弘治前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中体现了风俗的随意性,说明国家所采取的任何一种移风易俗的教化措施都未必能起到预期效果。但风俗的稳定性同样也使得一些传统的婚丧等礼仪今天仍然保留。 相似文献
4.
张亚杰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3):121-123
清人的饮食风俗,是清代社会生活风俗体系的基本“元素”与重要构成部分,而清人的饮食结构与方式、百姓的饮食生活、它们的发展与演变,既是体现各历史时期物质与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展示清人社会生活风貌演进变革历程与轨迹的活“窗口”。 相似文献
5.
6.
基诺族: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县的基诺族人民,把一年分为十一个月,十二月份称作零月份(没有名称的月份),把公历六月称作为年月。这个月里,歌手们轮番互邀到双方寨子对歌,若输了,则留下一块包头布,到第二年再去对。过年月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妇女们一边品尝酒肴,一边欢跳大鼓舞;青年男女们则乘此时机谈情说爱,寻找自己的情侣。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与社会风俗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昌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
五四运动对于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化运动在民国初年出现了强劲势头,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物质和思想基础,也为社会风俗的演变提供了条件,并提出了要求,即批判和摈弃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旧风俗,从而建设一种新的生活。一批以改造中国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把目光下移,用各种方式向民众宣传移风易俗的道理,促进了社会风俗的转移。当时的移风易俗思潮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绝对化的思维方法、过激的言行与脱离实际的主张,对后来群众性移风易俗活动产生了消极影响,但它那种对旧道德、旧礼俗不妥协的彻底清算态度和革命精神,使这场运动在中国社会风俗演变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陈艳 《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2012,(11):58-60
一、重阳节的起源一般来讲,重阳节的某一些习俗在先秦时的社会风俗中就有显现,到了东汉时期,重阳节正式形成,至六朝时定型,成为广泛流传于百姓中的重要传统节俗。 相似文献
9.
唐代农诗中的节日风俗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改凌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0(6):56-59
唐代农诗内容广泛,但反映民间节日风俗的颇为寥寥,这既是时代的局限,也是诗人群体脱离民间的历史折光。民间节日风俗是社会选择的结果,是反观社会现实和民众心理的一面镜子。以唐代农诗所涉及的民间节日风俗为视角,通过典型的民间节日风俗事象的剖析,昭示唐代民间节日风俗情状及民众心理。 相似文献
10.
11.
12.
郭玲丽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2,(9):40-41
冬至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文献记载上看,冬至的节日风俗颇为丰富,伴随冬至节的祭祀形式、礼乐制度、地方风俗以及饮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文献资料,探求传统的冬至节日风俗。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作文版)》2011,(6):25-25
一个年轻人来到台北,向人问路,常遭白眼。起初,他不明白是什么缘故,后来他发现这里的人问路要先说一句“谢谢你”再问,不像在乡下问路,可以在得到答案以后再道谢。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论藏族的丧葬风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治平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2(3):3-8
本从藏族繁衍生息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和多种宗教影响等方面入手,阐述了藏族各类丧葬习俗的产生、发展、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甘肃陇东地区是典型的农业社会,该地区在华夏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族化,其中的岁时化尤其能代表该地区的化特色。将陇东地区的岁时风俗进行整理加工,目的在于为陇东岁时风俗化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利用敦煌文书对唐宋时期民众的种种赛神活动、赛神仪式加以考释,并论及了归义军政府和佛教寺院 对赛神活动的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