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传统教育思想的异同与文化模式的差异有着很大关系.中、西两大文化体系所孕育出来的教育思想,各有长短,互有优势,并呈现出鲜明的特质.分析并比较中、西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教育思想的影响,将有利于在今天的教育中审时度势.  相似文献   

2.
五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文化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在苏俄中德美日五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起决定作用的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两种不同文化理念进行宏观比较,对使五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的文化特质进行微观比较,从中找出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3.
校本教师教育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培训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师培训的普遍模式,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其校本教师教育模式的实施也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就两种社会中的校本教师教育的理念、政策、内容和组织方式进行比较,进而为发展中国家的校本教师教育作一些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试论人的精神心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尚武 《天中学刊》2001,16(3):79-82
弗洛伊德关于人的精神心理结构的模式不具普遍性,现代人的精神心理结构是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适应不同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人文条件的作用下形成的,中,西,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迄今具有代表性的三大民族,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为中,西,印三大民族精神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分化起了原创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国与西欧各自不同文化的大背景出发,分析和比较了中、西悲剧观的不同形态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集体主义是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不仅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伦理道德原则,更在文化图式上体现了中华儿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独特思维方式。教育既植根于一定的文化土壤,又是传承与发展文化的重要路径。从文化比较的视野看,中西方教育不仅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上体现了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根本差异,在“怎么培养人”这一具体教育过程中同样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倾向及思维方式和实践模式。任何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存在文化适应性问题,需要在文化自省、文化自觉中确证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价值及其思维方式,才能在中西教育文化的比较与交融中实现理论自觉与文化自信。通过教育自觉地以培养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根本目标,才能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中西休闲方式比较——从文化哲学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中西休闲方式,大致呈现出一种"中静西动"的模式,而这从根本上说是源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本文从传统文化哲学背景出发比较和解释中西休闲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中西古典艺术在表现意图和表现模式上显现出不同的面貌和特色。首先,从中西古典文化对美的不同认识,分析了艺术表现美的意图差异;其次,时中西古典艺术表现意图的模式、形神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分别落实到水墨山水画和人体艺术作为中西古典艺术意图模式的最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一、文化主义方法 1.文化主义方法的提出 1967年鲍迪尤(Bourdien,P.)和帕塞伦(Passeron,J.C.)首次提到了对教育问题进行“文化主义研究”后,霍尔斯正式提出了比较研究的文化主义方法。根据文化主义方法,每一种教育制度都从它生存的文化环境衍生出来,霍尔斯在汉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比较教育专家会议上提出的《文化主义方法论》一文认为,正如在实际生活中,实践常常先于理论一样,文化主义方法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探寻中国教育研究的民族话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学术话语是学术研究的提问和论说方式。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研究中的“中话西说”.导致了理论话语与研究对象、研究主体相悖离的不良后果。以文化承担意识为前提,探寻教育研究的民族话语——以中国的方式论说中国的问题,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化整体性教育的概念界定入手,论述了实施文化整体性教育的意义,并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整体性教育的五种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正在推动世界不同民族文化间的比较研究,这种研究中目前存在严重的理论观念分岐,即文化一体论与文化相对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文章综述了对立观念的不同形态,提出以新辩证观念来解决理论冲突。新辩证观念是基于中国易经、墨经中的同异俱于一的观念与逻辑学基础上,融合西方现代辩证法所创立的一种理论。它在比较文化学的研究中,以同与异,自我与他人、西方和东方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为主旨,批判西方中心论和文化冲突、文化一体、文化相对等理论模式,为中国比较文化研究走向世界提供了理论范型和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探讨了新疆昌吉地区回族生计模式和民族教育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研究,我们深知回族生计模式的形成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教育文化对他们的生计模式影响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和东盟国家都是多少数民族的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比较类似的困境。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学校教育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作用,与有没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模式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对我国西南地区和东盟在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模式上的简单对比,试图建立起一种我国与东盟之间的少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的合作,来促进我国及东盟各自的少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并希望以此推进双方在教育、文化以及经济方面更深入广泛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明航 《江苏高教》1998,(5):84-86
一、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特点比较由于中美两国的国情和教育制度有比较大的差异,体现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的特点也有许多不同,现就其主要特点作如下比较。1.关于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学制美国的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条件要求:大学本科毕业文化程度,2-3名教授的推荐信,大...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是比较教育学研究中的一对观念上的基本矛盾 ,在全球化的后殖民时代背景下 ,这对矛盾又有新的表现。本土化无法成为弱势文化有效的解殖出路 ,在“和”的模式中寻求多元发展 ,第三世界的教育和文化才有可能在本土生长中逐步解殖  相似文献   

17.
民族—国家和比较教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文化是现代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比较教育是在民族国家的范畴内进行研究的,本文在对国家的认知模式的前提下,指出现代比较教育赖以建立的基础在于民族国家,同时梳理出比较教育的民族国家理论;通过对比较教育产生危机的原因分析,把多元现代性理论作为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提出研究比较教育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18.
林妮斯 《文教资料》2007,(26):58-60
创新教育、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迫切任务。对于中美文化习俗和教育特点的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师专学报》2005,4(1):F002-F003
牟延林(1956-),男,山东龙口人,硕士,教授,渝西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引进、移植并创新实践融先进办学理念、可持续发展观为一体的、以ISO9000国际标准为核心的“三标一体”教育质量文化模型,系渝西学院“高校‘三标一体’教育质量文化模型”研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育》2004,(9):30-33
山南地区是藏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位于西藏南部。北邻拉萨.东连林芝.西接日喀则.南与印度、西与不丹接壤,边境线长630公里,平均海拔3700米,气候温和.总国土面积7.97万平方公里(含印占区2.87万平方公坐):共辖12个县.83个乡镇,有藏、汉、门巴、珞巴等14个民族,总人口32万.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并举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