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未成年人网络暴力是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未成年人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网络监管体系不健全导致未成年人缺乏纪律精神、消极集体氛围导致未成年人对网暴群体依赖性更强、身处特殊发展时期未成年人自律能力薄弱,从而使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表现出了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偏差.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中蕴含的纪律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赖以及行为自律性的培养"三要素"能够对网络暴力未成年实施者所具有的三点道德误差矫治提供治理依据.具体来讲,需要加强网络环境规范性,培育未成年人纪律精神;发挥群体效应积极作用,提升未成年人公共责任感;提高网络道德自律性,培养未成年人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网络暴力是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未成年人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网络监管体系不健全导致未成年人缺乏纪律精神、消极集体氛围导致未成年人对网暴群体依赖性更强、身处特殊发展时期未成年人自律能力薄弱,从而使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表现出了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偏差.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中蕴含的纪律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赖以及行为自律性的培养"三要素"能够对网络暴力未成年实施者所具有的三点道德误差矫治提供治理依据.具体来讲,需要加强网络环境规范性,培育未成年人纪律精神;发挥群体效应积极作用,提升未成年人公共责任感;提高网络道德自律性,培养未成年人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3.
手机沉迷是当今社会一个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世界性难题。未成年人手机沉迷表现出手机游戏成瘾、手机视频迷恋、手机社交依赖和手机学习异化等多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长时间沉迷手机不利于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发展,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过度化沉迷手机不利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诱发心理疾病;捷径化使用手机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能力与积极学习体验,弱化学习力;无序性沉迷手机增加未成年人接触不良信息与不良人群的机会,引发失范行为。为更好地防控未成年人手机沉迷,需要从严控未成年人手机“触网”的年龄、空间和时间红线入手,保障未成年人手机使用时长合理化,推进未成年人手机接收内容分类化,指导未成年人手机“触网”行为适度化。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干预,引导未成年人理性使用手机,防止未成年人成为“被手机耽误的一代”。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之处,在于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如何切实贯彻执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和改进,重要的是深入社会实践,找准目前影响思想道德建设的因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对策,求得实际的效果。目前,影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障碍因素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教育功能上的德智失衡;二是“望子成龙”中的重心偏差;三是文化市场上的审美错位;四是网络、短信的监管乏力。在《中共中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贯彻执行中,需要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战略任务的认识,需要明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5.
社会键理论视域下未成年人犯罪的道德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未成年人自身的道德素质低下是最根本的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的道德成因主要表现为道德认知低下、道德情感缺失和道德行为偏离三个方面,从道德的层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该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水平,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情感和规范未成年人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6.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被害的原因十分复杂,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就是其中之一。未成年人刑事被害的生活方式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父母关爱不够导致生活方式封闭化;其二,校园文化单一导致生活方式成人化;其三,娱乐设施缺乏导致网络生活中心化。因此,畅通家庭成员沟通渠道,促进开放的生活方式、健全同学间互动机制,倡导校园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加强未成年人娱乐设施建设,重塑主流生活方式等三个方面入手是未成年人预防或减少刑事被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我国,这一群体有3.67亿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在全世界都受到特别的重视,我国在这方面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然而近年来,作为新闻媒体,在对未成年人进行采访报道的时候,却屡屡发生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未成年人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方面的侵害。  相似文献   

8.
流浪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救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浪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其心理与行为均表现出一定的异常.在调查和深入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尝试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EPQ)和儿童行为量表(CBCL)了解流浪儿童的心理状况;并进行生命历程的访谈,探讨流浪未成年人流浪的社会性因素;同时尝试运用支持疗法、强化与惩罚、认知重建、同伴教育等心理学方法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心理救助.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育人的专门性机构,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主要有三方面的职责:一是保护未成年人安全和健康;二是保护未成年人接受正常的教育;三是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案件频发,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低龄化、团伙化、男性为主、抢劫及故意伤害犯罪为主等。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中"爱的缺失";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宣传教育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等。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的有效预防对策包括完善家庭教育方法、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律宣传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  相似文献   

11.
三晋短讯     
我省将为农村未成年人办七件实事为搞好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近日,山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转发了省文明办《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决定为农村未成年人办七件实事。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在3至5年内,每个县(市、区)都要建设一个未成年人综合性活动中心;二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社会、人文、校园文化环境;三是建立培训基地,用1到3年的时间,使全省农村80%的未成年人都能够接受初中后续教育;四是办好家长学校,形成共建农村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新格局;五是实现城乡互动;六是发展红色旅游;七是实施…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目前,我国10-1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2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历史课教学以其自身内容和特点,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主要作用表现为。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犯罪具有持续上升、低龄化等八个主要特点。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观原因是:社会错误价值观的泛滥和影响;家庭教育失误和家长监护不力;教育体制和学校教育存在缺口;政府防范措施未完全到位。其主观原因是:认识水平低、分不清是非;不懂法和法制观念淡漠;好奇心畸形发展,明知是违法犯罪的事也要去试探;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七项对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认识;制定地方性保护未成年人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加强家庭教育和家庭保护工作,筑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加大教育投入,最大限度实现教育公平;加大德育工作在考核、升学中的权重;制定《法制副校长工作条例》;加强对社会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反思未成年人爱心缺失的原因,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爱的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现实的需要和与时代的重任.造成未成年人爱心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文精神的失落;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及网络社会的负面影响;学校爱的教育误区;家庭爱的教育误区等.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是教育未成年人的起点和基点,有利于未成年人形成健康的人格,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职能,丰富家庭教育内容;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保护视阈下的家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未成年人实现自身的权利,是父母应当履行的义务,这种义务随着孩子的出生而产生。并贯穿在家庭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未成年人保护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漠视未成年人的权利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失误;唤醒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挖掘他们发展的潜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父母了解和认识儿童权利,转变观念、提高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能力,应当成为家庭教育指导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未成年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遭遇瓶颈,很多未成年人出现了道德观念错位及行为失范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正义与邪恶的错位、先进与落后的错位、守法与违法的错位、勤俭与奢侈的错位,这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一般是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其具有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性质恶劣化、涉案类型相对集中、犯罪目的模糊、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方式集团化、犯罪技术智能化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做到: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收集信息,及时矫治未成年人不良心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道德教育;在学校和社区中建立完善的教育辅导、治疗体系;有效打击、妥善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犯罪一般是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其具有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性质恶劣化、涉案类型相对集中、犯罪目的模糊、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方式集团化、犯罪技术智能化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做到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收集信息,及时矫治未成年人不良心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道德教育;在学校和社区中建立完善的教育辅导、治疗体系;有效打击、妥善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20.
家庭的伦理道德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石。家庭道德责任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未成年人家庭道德责任教育是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最基本的内容。社会发展对未成年人家庭道德责任的形成造成冲击;家庭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孩子道德责任的形成受到影响;未成年人的家庭道德行为失范现象较为普遍。这些都使得人们有必要探讨未成年人的家庭道德责任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