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镜头一母子游世界公园。孩子指一建筑物:“真棒!……”母亲:“那得有知识才能设计得出来,你行吗?”孩子游兴大减。镜头二孩子在听录音机,高兴地对母亲说:“妈,您听,唱得多好?”母亲:“你就知道追星,功课做了吗?”镜头三一家人看电视,火箭起飞。孩子:“我将来要当宇航员!”父亲:“你那学习成绩,也就配蹬三轮!”孩子大扫兴。孩子(自言自语):您瞧见没有,我无论说什么,我爸妈都能拉到学习上去,我算服了!用这种方法启发人学习,就是成年人也会厌烦的,何况孩子?这是最笨拙的家庭教育方法。实际上是在培育孩子的逆反心…  相似文献   

2.
《小读者》2013,(1):71-71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爱的“心”从未变过。而爱的年轮和我们年龄一样在增长着。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襁褓婴儿成长为可爱的少男少女;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蹒跚学步成长为茁壮的运动健儿;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咿呀学语成长为朝气蓬勃的读书郎……我们的爱不止,孩子的成长不止。然而,在孩子成长的备阶段中,我们到底该怎样爱孩子?一位母亲问女儿,“你最喜欢爸爸妈妈怎么爱你?”小女孩两岁时回答说:“爸爸抱抱、妈妈亲亲。”四岁时说:“我要爸爸妈妈都陪我看动画,轮流给我讲故事。”六岁时说:“喜欢妈妈说‘哈哈!这事你做的真棒!’;喜欢爸爸说‘走,我们带妞妞和叔叔家的小帅一起郊游去’。”九岁时说:“我不喜欢妈妈老盯着我学习,不喜欢妈妈总把我和别人比;不喜欢爸爸总说‘我很忙,等爸爸有空了一定参加你们学校的活动、一定陪你去看动漫剧……’”  相似文献   

3.
郭向阳 《贵州教育》2012,(11):48-48
很多家长都喜欢有意无意地拿孩子去炫耀,比如:我的孩子钢琴考了多少级,我的孩子会背多少首唐诗,我的孩子考了全校第一……当然,这不是现在才有的,从很久以前开始这种现象就存在了,“光宗耀祖”、“荣归故里”等词语都反应出了这一问题。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表扬、赏识是很有必要的,一个经常被表扬,被赏识的孩子容易树立自信,容易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但是,这里的表扬、赏识都是有度的,不是没有原则的对孩子说:“你真好!”“你真厉害!”“你真棒!”也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让孩子不停地得到来自周围人的赞誉。  相似文献   

4.
行阳 《家教指南》2005,(8):30-31,40,41
父亲董广瑜(中学副校长):前面有位同学的发言,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追星”,父母该怎么办?据一项对青少年“追星”现象的调查显示,看着孩子成天沉迷于“追星”,大多数的父母都束手无策。于是,便整天提心吊胆,总是担心孩子因为“追星”会影响学业,甚至误入歧途。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谈星色变”,只需尝试着这样做:第一,要正视明星。就是要正视明星的长处和短处,目前,有不少父母总带着歧视的眼光看待演艺明星,甚至认为他们唱唱歌演演戏,没什么了不起。因而,看见自己孩子对这些人如此崇拜,实在不能理解、不能接受。还有的父母会在孩子面前故意贬低明星。两代间的隔阂因而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大人把孩子当成“宠物”来逗乐。有的大人喜欢捏捏小孩的脸蛋,夸赞他好可爱:有的大人喜欢让孩子在别人面前表演节目,孩子不愿意就觉得很丢面子。我的侄女也会被大人要求表演节目,她的性格相对内敛,  相似文献   

6.
头一 :热闹的商场玩具柜前 ,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哭闹着赖着不肯走 ,非要父母买其中的一样玩具。年轻的妈妈连连劝说 :“我们家已经有许多这样的玩具了”。孩子说:“不 ,不 ,我就要买。”镜头二 :一个个孩子被家长接出了幼儿园 ,霎时园内的小贩笑眯了眼 ,在孩子们“我要吃这个”、“我要吃那个”、“我也要……”的叫声中 ,家长们纷纷掏钱……镜头三 :一孩子指着自己衣服的商标神气活现地“教育”同伴 :“我这件衣服是名牌的 ,你有吗?我还要爸爸妈妈给我买名牌鞋呢!”同伴不禁黯然无语。……类似的镜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见。有资…  相似文献   

7.
课堂表演     
喜欢表演是学生的天性。主体教育论认为:“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让语文课堂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又能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演欲特别强,他们喜欢表演、渴望表演,他们把表演当作一种游戏,可以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从课堂的表演尝试后,我推行了这种方式方法,在教材中,有较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的课文,我让学生通过课文表演来体会文章的内容与中心。  相似文献   

8.
对许多爸妈来说,越来越多的婴儿自费疫苗,常会令他们大感困惑:“到底有没有必要带孩子去注射?”“价格会不会太贵?”“注射年龄是多大?”……等等。从本期开始,将特别集结的5种目前防疫部门所提供的自费注射疫苗进行分期评估,其中对感染疾病后的症状,注射疫苗的副作用、价格等,做一详细分析,提供给父母最佳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许多幼儿园都在为大型文艺汇演忙碌着。教师不敢怠慢,提前一两个月就开始排练节目,常常挤占正常教学时间。这一过程也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因为排练过程对孩子来说机械、枯燥、毫无乐趣。对不太善于表演的孩子来说,节日带给他们的则不是快乐、欣喜,而是被人遗忘、忽视进而引起孤独感。我们不禁要问:到底为谁过节?孩子为谁表演?镜头一:排练节目孩子们在场地上跟着教师做动作。“手抬高!××,往哪儿站呢?你们的队形呢?大家眼睛要向前看,表情呢?头要摇起来呀!对了……”老师不停地说。孩子们神情紧张地盯着老师,一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最近,秋秋喜欢棋类游戏。可会玩之后,却越来越怕下棋,因为怕输。“今天我还是做手工吧”、“你和爸爸下,我在边上看”……偶尔几次勉为其难开始了,她总是神情紧张地问:“这步走下去不会输吧?”这种怕输的心态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我决定从下棋入手,让秋秋战胜自己。  相似文献   

11.
保护诚实     
日前,在某校看到这样一个镜头,教室内喧闹一片,教师进去喝问:“刚才是哪位同学说笑,给我站起来。”只见一名诚实的孩子站了起来,老师开始“教书”了,而那个孩子却被罚站到教室外,泪珠滴滴……发生在这位学生身上的事情并非个别情况,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这已是一种十分普遍、时常发生的现象。诚实分明是美德,也是育人着力追求的真谛。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批评教育本没有错,但对于正处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在批评教育中,尤其需要看到他们积极向上的因素。不管孩子犯…  相似文献   

12.
保护诚实     
张武 《宁夏教育》2004,(4):64-64
一次,在某校看到这样一个镜头——教室内喧闹一片,教师进去喝问:“刚才是哪位同学说笑,给我站起来”只见一各诚实的孩子站了起来,教师开始“教书”了。而那个孩子却被罚站到了教室外,泪珠滴滴……发生在这位学生身上的事情并非个别情况,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这已是一种十分普遍、时常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罗西 《家长》2003,(Z2)
我有两个孩子,我希望大女儿黄点蓝是个服装设计师,小儿子黄点兵是个室内设计师,一对子女合起来,就是一个“好”字。我太太在一旁冷笑:“想得倒美!”确实,这只是一种幻想而已。但这不是说,孩子的未来不可以设计。你看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功夫小子释小龙从小就被他做武术教练的父亲设计成未来的成龙,现在,他已是影视武打明星,星途灿烂。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的未来,是绝对可以设计的。但是,孩子的主动权在哪里呢?黄点蓝一会儿说要当一个漂亮的科学家,一会儿又觉得做个钢琴家比较有意思,她总在不断变换自己的个人理想;4岁的黄…  相似文献   

14.
彭安清 《江苏教育》2001,(17):12-13
“我家的孩子越来越爱惜粮食,热爱劳动,关心他人了……”;“我家的孩子更加聪明了,不仅爱动脑,而且爱动手,好几件小玩意儿,做得蛮像,还挺有创意的……”;“我家的孩子皮肤虽黑了些,但脸蛋总是红扑扑的,不挑食,饭量大了……”;“我家的孩子的审美情趣提高了,不仅图画画得很有生活趣味;而且作也写得有血有肉……”经常在街头巷尾或家长学校听到上述种种议论,真令我感到欣慰和自豪。孩子们的种种变化充分证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地制宜,立足实践,走“农、科、教一体化教育”之路,对学生道德品质、化知识、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等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潜能的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舞蹈比赛、古筝考级、才艺大赛……近日有媒体报道,南京一名五年级小学生从三岁第一次登台演出以来,参加的各类演出和比赛已不下百场,“怀揣”各式证书44份,他的父亲说:“我们不想失去任何一个可以锻炼孩子的机会,因为每一份证书的取得对孩子都会有所触动,相信孩子会明白我们的苦心的。”精明的现代人,从胎儿还未离开母体开始,已经为之设计着人生蓝图。别人进重点,我家孩子不能入普通;别人上奥数,我家孩子怎能“123”;别人啃外语,我家孩子也要“ABC”……许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过早地替孩…  相似文献   

16.
一天,孩子在纸上随便画着画,边画边和妈妈闲聊:“妈妈,我喜欢画画。”妈妈问:“是吗?你为什么喜欢画画?”孩子说:“让我想一想,嗯……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我很喜欢画画。”妈妈又问:“那你有没有想过长大后,要画好多人家喜欢的画呢?”孩子说:“没有。”妈妈没有再追问下去,而是留给孩子时间自己“回味”刚才的对话:“是啊,我怎么没想过长大当个画家呢?”“嗯,我得从现在开始使劲儿画画,将来画好多好多的画给人家看。”  相似文献   

17.
记得我曾经看见过这样一段材料: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奶奶家,是一个调皮、淘气、不听话的孩子,一点也不招人喜欢;而在姥姥家却是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招人喜爱的好孩子。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不同家庭表现得却有天壤之别呢?原来,奶奶爱唠叨,抓住孩子的一点小错误就唠叨个没完,一见到孩子首先说:“淘气包来了。”接着便是:“你就没个老实时候,你怎么不听话,你这孩子真不喜欢人。”时间一长,这孩子便有了奶奶口中所有的缺点。而孩子到了姥姥家,姥姥又是另外一种说法。一开始便说:“我的乖孙子来了。我这孙子真没说的,讲礼貌…  相似文献   

18.
周围的许多家长常常这样互诉“衷肠”:现在的孩子真是太难管了,什么责任感都没了,好像我们上辈子欠他的,让他做点事情就冲你发脾气,仿佛他做什么事都在给我们家长做似的……仔细想想,嘿,还真是如此呢。先不要急着责怪孩子,让我们回放几组生活小镜头:  相似文献   

19.
孩子的世界     
《新作文》2002,(Z3)
犤画外音犦不知哪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是想象的天才,每个孩子的眼中都有自己的世界。那么,为何孩子大了反而愚钝了呢?或许下面的MTV会给你有所启示……犤空镜头犦阳光洒在石头路旁的一排小平房上,静静的,暖暖的。不知从哪间房子里传来的声音:“音子,明天到幼儿园去!”犤转换镜头犦明亮的教室,一位女老师笑眯眯地对一群孩子们说:“今天,我们来学折纸。我们先学折盘子。”犤换镜头,推近犦一个聪颖的女孩睁着大大的眼睛盯着老师。“盘子应该这样折!先对折,再……”犤独白犦太好了,我最喜欢折盘子。我会折好多好多种。…  相似文献   

20.
做家长真是可怜。从孩子出生到考大学的近20年,许多家长一直都陷在子女教育的恐慌之中。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在怀孩子、生孩子前就开始恐慌了:为孩子挑好了属相、出生的月份再怀孕:每年9月1号前,都有一些本该在9月份生孩子的城市年轻夫妇.为了让孩子能早一年上学而选择剖腹产,对孩子实行“人工迫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