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的召唤     
酒水长,田野黄,老树望,糕点香.年关里飘着浓浓的暖意。  相似文献   

2.
爷爷的酒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常对我说:“酒是我的命,你是我的命根子。”那时的我总也弄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那时的爷爷嗜酒如命,一日三餐,餐餐不离酒,有时深更半夜起来还不忘喝上一杯。听奶奶说,有一个冬夜,爷爷搂着我看完电视已经十点多钟了,一时酒兴大发,偏偏酒瓶空空如也,爷爷硬是一个人摸黑跑到离家很远的商店买回了酒。回来时,嘴唇都冻乌了,脸上一点血色也没有,但是心里乐滋滋的,于是,不用什么下酒菜,一个人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爷爷饭前总是端着一杯白酒,先端到鼻子前使劲地闻一闻,然后闭上[睛,好像陶醉在美妙的仙境中一般。接着,拿起小…  相似文献   

3.
母爱的宽容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久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是那样的淡漠、那样的冷冰冰,就像钢筋水泥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心灵的伤疤     
很小的时候,我和一群淘气的小伙伴在我家庭院一棵梧桐树的树干里嵌进了一个鸡蛋大小的石块。没想到两个多月后,我们再去取那个石块时,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怎么也取不出来了。没办法,就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那个石块长在那棵梧桐树的树干里。后来,石头裸露的部分越来越少了。第五年的时候,那个石头竟被完全裹在了梧桐树靛青色的树干里。站在树上,已经一点儿也看不到石头的踪影了。而且,包裹起石头的那一段梧桐树皮,明净、光滑、完好如初,一丁点儿的伤痕都没有。我高兴地跟祖父说:“那块石头一点也没影响这棵梧桐树的生长。”祖父摇头叹息说:“…  相似文献   

5.
十几年前的夏天,我枕戈待旦地准备参加这一年的高考。在那样一个年代,高考直接决定着一个青年一生的命运。而我的情况更特殊,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带大。苦难中的母亲,眼巴巴地盼着我能高考得中。我也想,如果能在这一年如愿以偿,正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能减轻母亲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压力。但竞争是残酷的,同学们悬梁刺股、焚膏继晷地苦战,在学习成绩上你追我赶。高考一个月前的预考中,我意外地遭到惨败。我很清楚,巨大的精神压力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母亲见我面容憔悴,很心疼。我家离校不远,她就跟老师说情,说寝室里吵闹,让我…  相似文献   

6.
固执的学生     
周兆匡 《初中生》2006,(9):90-90
有一次上实验课,教授按照平常惯例,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纸条,上面把操作步骤写得一清二楚。爱因斯坦照例把纸条抓成团状,塞进了自己的上衣口袋。过了几分钟,这张纸条就进了废纸篓里。原来他有自己的想法,不愿遵循那一套僵化的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7.
费茨杰拉德在他的短篇小说《冬天的梦&;gt;里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景使用不同颜色的词来展现主人公的不同情感,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随着颜色的变化跌宕起伏,读者的心情也跟着色彩的变化而变化。作者通过颜色词的变换运用,构成了一个唤起读者回应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8.
卡尔维诺是一个非常富有反思精神的作家。他既执著于书写当下,也痴迷于追忆历史。他从英雄的历史中读出了普通人的困惑,从宏大的历史中听到了不和谐之音。《我们的祖先》谱写的是一曲英雄主义的挽歌。  相似文献   

9.
趣题五则     
唐琦 《初中生》2006,(5):45-45
公元前4世纪,一个意大利年轻人皮斯阿司犯了法,被判绞刑,不久就将被处死。他很孝顺,向国王请求在死之前回去见母亲一面,因为以后他无法孝敬母亲了。  相似文献   

10.
敬超 《初中生》2006,(9):91-91
奥地利的战争结束之后,拿破仑想要犒赏那些在战役中奋勇向前的不同民族的人们。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到来对村寨的夜晚是一个不小的冲击。本该早早上床休息的人们来与我们说话了,本该在唱山歌或情歌的小伙子们也聚集到了老韦家,坐的坐,站的站,围了一大圈儿人。男人们能听懂一些汉语,可以与我们搭上话,女人们则只有听的份儿,而且是男人们小声翻译给她们听。  相似文献   

12.
《哥伦比亚河的召唤》话语权力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柯认为话语是权力的产物,所有门类的知识的发展都与权力的实施密不可分。他认为话语是战争性质的关系,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话语权,必将失去一切,永远都处于奴役的状态,永远处于“他者”地位。本文以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为背景,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分析阿库乌雾的组诗《哥伦比亚河的召唤》,试图揭示出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如何进行话语权力的建构和争夺,以及民族文学如何运用自身独特的手段消解主流文化话语权力,旨在阐释话语权力的生产性如何在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压迫和互动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3.
费茨杰拉德在他的短篇小说《冬天的梦》里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景使用不同颜色的词来展现主人公的不同情感 ,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随着颜色的变化跌宕起伏 ,读者的心情也跟着色彩的变化而变化。作者通过颜色词的变换运用 ,构成了一个唤起读者回应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4.
卡尔维诺是一个非常富有反思精神的作家。他既执著于书写当下,也痴迷于追忆历史。他从英雄的历史中读出了普通人的困惑,从宏大的历史中听到了不和谐之音。《我们的祖先》谱写的是一曲英雄主义的挽歌。  相似文献   

15.
语文公开课,怕冷场,便不默读,要么是乱蛙一片,要么捆绑齐读,要么生硬模拟;在默读之上才能声情并茂,鉴于默读的快速性,默读语言的内化性,默读的多维理解性,语文课提倡默读,语文公开课召唤默读.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富含哲理的童话故事。猴子原是一个多么富有的人呀,它所在的猴子沟一年四季食物丰富,但七双花鞋却断送了它一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探讨《宠儿》中存在的召唤结构,分析作者在小说中为读者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接受、审美空间以及利用这些空间召唤读者进行文本提示、填补空白、更新视域的创造性阅读,进而发现文本本身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你总会记得一些事,特别是在满天星空下,因为这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年纪,我们将在每期的这个栏目中为你记录你的绵绵记忆,记录你的星空梦想,记录你的美好祝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无期惩罚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把一只毛毛虫塞进一位女同学的后脖领。女同学猛然间受到惊吓,原地蹦两下以后,竟开始围着课桌转圈。慌乱之中,她扭伤了左脚,整整一个下午,她都在扯着嗓子嚎。理所当然,她的家长找上了门。我记得父亲红着脸给他们道歉。父亲说:“你放心,我不会轻饶了这小子!”每一次闯祸,回到家,父亲用来迎接我的,都是一把在我身上上下翻飞的笤帚。我想这次,那把笤帚一定会让我的屁股皮开肉绽。女同学的家长走后,父亲把胆战心惊的我叫到身边:“你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吗?”我说:“知道。”他说:“你知道我会怎样惩罚你吗?”我说:“知…  相似文献   

20.
感恩     
我看过一部外国影片,片名忘记了。影片里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大约五六岁,他不喜欢吃胡萝卜,可是每次饭前祷告,小男孩总会很认真地说:“感谢上帝赐给我们食物,还有胡萝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