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损害·损伤·损坏·损失这组同义词表示的意思很接近,所以容易混淆。如“损坏名誉”“损伤健康”“损害群众的积极性”“损伤群众利益”‘损失工作能力”,这些都是因为同义相混造成用词不准确。“损害”表示使事业、利益、健康、名誉等受到危害,蒙受损失。如“抽烟损害身体健康”“损害别人的名誉是犯法的”“不能损害群众的利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能受到损害”。“损伤”表示损害、伤害、损失。如‘不能损伤年轻人的上进心”“群众的积极性不能受到损伤”“这次战斗敌人损伤过半”。“损伤”还表示身体某部位受到外力作用而使…  相似文献   

2.
题·提“题”和“提”的用法虽然容易区别,但有时也出现混用的现象.如报刊上就出现过题纲、题要、提解、提字的用法,这都是同音相混了.“题”表示题目和写上、签上的意思,如题目、题解、题词、题诗、题名、题签、题字等,这些都要用“题”,而不能用“提”.但要注意,题目、题解要用“题”,而和这意思差不多的提纲、提要、提示则要用“提”,而不能用“题”.题词和提词、题名和提名,只要稍加注意就不会用混.写一段话表示纪念或勉励,用“题词”;表示提示台词用“提词”.为留纪念或表示表扬而写上姓名,用“题名”;提出有当选可能的人的姓名,用“提名”.愣·楞“愣”和“楞”这两个词,偏旁不同,声调也不相同,本不该用混,但是目前在报刊上、电视里不时还  相似文献   

3.
期·企 “期”(qī)有表示预定的时日、等待与盼望的意思。“企”(qǐ)原指抬起脚跟站着的意思,后来也用来表示盼望的意思。用“期”、“企”构成的双音词,如期求和企求、期望和企望、期盼和企盼,表示的意思差不多,但它们并不是完全等义词,使用时也有个选择的问题,不是随意用哪个都可以。比如企望,表示的就是希望的意思;而期望,是指对人或事物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其中包含期待的意思。再如企盼,就是表示盼望的意思;而期盼,是表示盼望并且等待的意思。我们使用时,要选择最合适的那个用。 期待、期许、期于等词中,都不能用“企”;企及、企慕、企求、企图等词中,都不能用“期”。和“企求”同音的还有一个“乞求”,企求是表示希望得到,而乞求是表示请求给予,这两个词意思不完全相同,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4.
至·致 “至”和“致”是表示不同意思的两个词,语音相同,但词义有明显区别,不能混用。“至”当“到”字讲,如至今、至此、自始至终、至死不屈,其中的“至”都是表示“到”的意思。“至”用在至少、至迟、至上、至高无尚、欢迎之至等词当中,是表示“极”和“最”的意思。“至”还可以构成“至于”一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的意思,例如,甚至于、不至于、以至于、至于特殊情况另当别论、至于他怎么想我不知道,等。  相似文献   

5.
定和订     
“定”和“订”这两个词的用法,有时界限明确,有时区别不明显,有时也可通用。正因此,报刊上使用这两个词比较混乱,甚至一篇文章中前后就不统一,自相矛盾。“定”在表示决定、确定、规定的意思时,和“订”没有联系;当“定”表示约定、制定意思时,和“订”的关系就密切了,有时还可通用。“订”表示经过研究商订而立下条约、契约、计划、章程等;还表示预先  相似文献   

6.
成语属于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所用字数和哪几个词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变,必须保持正确的用祛。但是,由于同音相混造成成语的误用,这在报刊上也不少见。下面举出一些最容易造成同音相混的成语,指出正误的用法。坚忍不拔·坚韧不拔“坚忍”是坚持而不动摇的意思,“拔”是拔除。这个成语形容人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这个成语不表示“坚持而有韧劲”的意思,所以用“坚韧不拔”是不正确的。按部就班·按步就班“部、班”是指门类、次序的意思。这个成语是表示做事情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步”是脚步的…  相似文献   

7.
称赞·称道·称颂“称赞”“称道”“称颂”都表示赞扬的意思,但这三个词的词义有细微差别,表示的程度也不同,要避免混用。说“入人称赞民族英雄”,表示的程度就轻了,应该用“称颂”。说“见义勇为的人受到称颂”,程度就重了,应该用“称赞”。“称赞”是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物优点的表扬。如“三好生受到老师同学的一致称赞”,“人人称赞见义勇为的人”,“小学生拾金不昧受到称赞”。“称道”也表示称赞的意思,“道”表示述说。“人人称道”,是人人夸奖的意思。“称颂”表示歌颂赞扬,比“称赞”表示的程度要重。如“民族英雄人人…  相似文献   

8.
恳·肯 “恳”和“肯”音同,词义有明显差别,但容易用混。报刊上有肯求、诚肯、勤勤肯肯的用法,这都是把两个词用混淆了,造成用词错误。 必须辨清这两个词的词义,才可以避免混用。“恳”表示真诚、诚恳的意思。例如,诚恳、勤恳、恳切、恳求、恳请、恳谈等,这些词里面的“恳”都不能写成“肯”。“肯”表示的意思是乐意不乐意,承认不承认的意思。例如,肯去、不肯去,肯接受、  相似文献   

9.
词·辞 “词”和“辞”有时可以通用,但并不是都可以通用,有必要加以辨析,区别使用。词典和辞典、词章和辞章、词令和辞令、词讼和辞讼,这些都可以通用。但习惯用法是,词典、辞典都用得不少;辞章用的多;辞令用得多;辞讼用得多。 辞藻、辞书、辞赋、修辞等都要用“辞”。词话、词牌、词锋、词调、词谱等,都要用“词”。语法中讲的词类、词性、词组、词汇等,也都用“词”。成语如义正词严、词不达意、理屈词穷、陈词滥调等,也都要用“词”。  相似文献   

10.
惊疑·惊异——惊疑,“惊讶疑惑”的意思,如“我爸爸以惊疑的目光端详着来人,还以为她是我的女朋友呢。”惊异,是“惊奇诧异”的意思,如“小学生拾到外宾的手提包交给警察本不足为怪,而某些外国人在赞美之余却十分惊异。”会意·意会——会意,犹“会心”,表示领悟别人没有明白用语言表达的意思,如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  相似文献   

11.
鼓动·煽动·怂恿“鼓动”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等手段激发人们的情绪,使其行动起来。如“进行宣传鼓动”“鼓动各界群众积极支持希望工程”“鼓动全民都来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煽动”是指鼓动别人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多指做坏事。如“煽动群众闹事”“煽动暴乱”。‘名恿”也是表示鼓动别人做不好的事情的意思。“鼓动”是中计词.价一般县用来表示激发人做好事情。“煽动”是贬义词,表示鼓动人做坏事情。要分清这两个词的差别,就要弄清鼓动人做的事情究竟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还是不好不坏的事情,否则就容易用混。如‘激动下岗人员对社…  相似文献   

12.
反应·反映“反应”和“反映”这两个词的区别不太好掌握,所以用混的时候比较多,特别是该用“反应”时,误用为“反映”。“反应’指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即有机体对刺激的回答。如“每次吃个痛片都有反应,恶心想吐”4“针没扎到穴位上,没有酸麻的反应”;“打乒乓球得反应特别灵敏,迟钝一点也不行”。“反应”还表示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等,如“这个讲演引起不同的反应”;“电视剧播出后,反应强烈”。“反映”有几种意思。一是表示反照、映衬,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如“这部小说反映了现实生…  相似文献   

13.
权力·权利“权力”和“权利”这对同音的合成同,从构成词素可以看出二者调又有区别,不能通用。“权力”包含“权”和“力量”的意思;“权利”包含“权”和“利益”的意思,所以这两个词的同义有明显的不同。“权力”是指在政治上有强制力量、在职责范围内有支配力量的意思。例如,国家权力、行政权力、立法权力、司法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公安机关有拘留违法犯罪人员的权力。在上述各例中,如果用了“权利”就错了。“权利”是和“义务”相对而言的,指人民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利”也就是“权益”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弃甲曳兵其中的“曳”有时被读成yì(义),也有时被写成“弋”,这都错了。“弋”读yì,表示用带有绳子的箭射鸟,而这个成语不表示这种意思。“曳”读yè(夜),表示拉着、拖着。成语形容败兵丢盔卸甲,拖着兵器逃跑的样子。气势汹汹有人认为这个成语是形容人发怒时凶狠的样子,就想当然地写成了“气势凶凶”,结果错了。可以说“凶狠的气势”,但不能说“气势凶狠”,更不能说“气势凶凶”,“凶”字不能叠用。“汹汹”是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含贬义。形容人或动物发怒时凶狠的势头,写“气势汹汹”才对。气喘吁吁“吁吁”和“嘘嘘”…  相似文献   

15.
副和付 “副”和“付”这两个同音字,字义很不相同,不能通用、但在书报上、商店里、机关里常被混用,主要是把该用“副”字的地方用了“付”字。如付食品、付作用、付主任、付业、一付眼镜等。误用的相当多。对这两个词的词义,应该分辨清楚。 “副”表示区别于“正”、“主”的意思,有居于第二位的意思,如副主任、副教授、副经理、副手、副官。“副食”是表示区别于“主食”的意思,“副品”是指没达到质量要求的不同于“正品”的产品。人有正副,物也有正副。“副”还表示附带和符合的意思。“副业”指主要职业以外附带经营的事业;“副作用”指随着主要作用而附带产生的不好的作用。“名副其实”的“副”,是符合的意思。“副”还可以作量词用,如一副手套、一副对联、一副笑脸。  相似文献   

16.
弃甲曳兵 其中的“曳”有时被读成yì(义),也有时被写成“弋”,这都错了。“弋”读yì,表示用带有绳子的箭射鸟,而这个成语不表示这种意思。“曳”读yè(夜),表示拉着、拖着。成语形容败兵丢盔卸甲,拖着兵器逃跑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度·渡 “度”和“渡”这一对同音词,在词义上和用法上都有区别,但在实际应用中常被用混淆了。例如,渡假村、欢渡春节、渡过幸福晚年,等等。这样的用法不少,但都用得不对,是和“度”用混了。 “度”和“渡”这两个词区别在哪里呢?“渡”是表示由此岸到达彼岸或由这一端到达那一端通过的意思,如横渡长江、远渡重洋、飞渡太平洋。“渡”字虽然是水字旁,但不仅仅表示从水中通过,表示从空中、从陆地通过也都用“渡”。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广泛使用的图标目(表栏目)的规范表述已日趋完善,本文仅对几例有代表性的问题的标注实例进行讨论。1.把组合的单位符号作为完整的图标目(表栏目)使用。如rad/s、r/min、m/s等,正确的标注应是,量符号/(rad·s-1)、量符号/(r·min-1)、量符号/(m·s-1)等。2.定量与非定量的标注界定不清。定量坐标系是指具有标值的坐标系,因为有标值,标注时才用完整的标目,即“量符号/单位”;非定量坐标系是指无标值的坐标系,可以用一个量符号或被定义的字母(如X、Y、Z等)表示,但不能用单位符号(如m、h、s、v等)表示。很明…  相似文献   

19.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语出《论语·学而篇》。此章全文是:“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孔子。识,音zhí,记住。何有于我哉,“何有”在古代是一常用语,在不同场合表示不同意义。如《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的“何有”,便是“有什么”的意思。此章表现孔子勤学善教、虚怀着谷的谦逊态度。意思是“[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也有人说,《论语》中的“何有”,都是“不雅之辞”。若此,末句的意思便是“这些事情对我有什么困难呢”。这与孔子谦逊的态度不类。“学而  相似文献   

20.
前后呼应、配搭失当两例●熊肇勤【韶关】一“·即·使拙作《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一部被称为‘性文学’的小说,其实·却是一本疾声呼唤政治、经济、全面改革的书。”(《文艺报》86.8.23第2版)“即使”是表示假设兼让步的连词,不能与表示转折的连词“却”相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