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长期以来是语教学中的弱点,多数语教师则认为“读”是为“写”服务的,教读的目的是为了会“写”,“读书破万卷”为的是“下笔如有神”;老师教语,最卖力的也是讲写作方法,以便学生模仿、学习。完全忽视了教读的自身规律,没有训练目的,没有训练内容和方法。重“训”轻“读”;重“写”轻“读”,目前,这种现象在学校中普遍存在。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  相似文献   

2.
语学科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提高语教学效益是语教学的生命。效益高低与否,与语教学工作不无关系,也是语教学如何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叶圣陶先生历来主张语教学要讲究效益。“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精辟见解,被愈来愈多的语教学工作所接收。他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受益,提倡学生自学,提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彻底废除教师独霸讲台的讲授方法。  相似文献   

3.
“说”是语文的四种基本技能之一。叶圣陶先生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为“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训练中的“说”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教师对于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更缺乏寻找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口语能力,从而导致了轻“说”重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阅读教学中,为了避免教师繁琐的分析、过多的讲解,留给学生更多的读书时间,不少语教育工作提出了“以读代讲”的教学要求,以遵循“以读为本”的语教学规律,发扬我国传统的语教学经验。今年新颁的《小学语教学大纲》也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一要求无疑对今后的小语教学起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德勋  史晖 《教育探索》2001,13(8):34-36
本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叶圣陶先生“教师下水说”的内涵,指出了“教师下水说”是叶老对多年语教学经验的形象而又精辟的概括,体现了叶老对语教学(尤其是作与阅读教学)自身规律的科学把握,叶老的这一语教学思想,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仍具有教育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丁霞 《山东教育》2006,(6):33-33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向学生强调语感的重要性,那么,究竟什么是语感,如何训练语感呢?语感,实际上就是指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叶圣陶语)。郭沫若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导读法”简介□广东揭西县美德中心小学刘绍辉一、什么是“导读法”导读——“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先生语)“读,就是口读、念书、轻读、朗读、轮读、齐读等。”(教学“大纲”)长期以来,我探索出一种以读...  相似文献   

8.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教学训练中的“听、说、读、写”之“说”理应与“听、读、写”受到同等重视。但是由于在决定学生升学的考试中鲜有考到“说”的内容,教师也就认为“说”的训练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尽管教科书中对“说”的训练作了具体可行的要求和安排,但在教学实际中,教师是很少舍得花时间进行训练的,对“说”的训练不是放弃,就是淡化,导致许多学生“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是一种技能,宜于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在许多语老师眼中,写作是学生学习语的关键。因此,提高小学生作写作能力是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  相似文献   

10.
窦红平 《现代语文》2006,(10):104-105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入学考试要考语,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测验考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就是理解语的能力和运用语的能力,看他们够得上够不上大学所要求的水平。”叶圣陶老先生的这种提法对当前的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认为,语教师在作教学中和作命题在命题工作中都要兼顾这两个方面。笔查阅了2006年3套全国卷高考作题和14套省市自主命题的高考作题,本通过对今年高考作题目的综述、梳理来谈高考作对今后作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当下的语教学受传统习惯影响较重,又由于教学大纲对自读课不作授课要求,不少教师偏重讲读课,不注重甚而忽略了自读课。作从语教材的编排上对中学语教材进行解析,强调讲读课和自读课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果厚此薄彼则语教材的整体功能难以凸显,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将难以实现。基于此,着力在语教学实践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徐龙年 《教育探索》2005,2(1):86-87
叶圣陶向来主张语教学要为教育的总目标服务。语学科的教学应该听说读写四并重,教师要在启发、诱导上下工夫,学生要主动学习、积极进取,教材要精心挑选、目标明确:叶圣陶还深刻地阐明了语目标的分类及能力层次.使语教学逐渐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说过,教师现在的教,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我们要使语教学摆脱低效高耗的窘境,就要重视语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让学生尽快学会自己“走路”,帮助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语自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作教学现状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是喜忧参半。所“喜”,多年来广大语教师、语教育工作在作教学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学生的作水平也的确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所“忧”,是那些作课上愁眉苦脸、毫无兴致,中学毕业后连封信甚至连个“便条”都不会写的学生;是那一篇篇、一本本或言之无物,或内容雷同的学生作;是那些日日“泡”在批改作繁重劳作之中的语教师!我觉得作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和实践,是当前作教学的主要弊端,我们的作课不是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由教师定出调子制好框子来让学生去“填空内容”。  相似文献   

15.
建国50多年来,作教学变化不大。比如作批改,一直要求语老师对学生的作必须精批细改,而这种批改又一直收效甚微。早在20年前,叶圣陶、吕叔湘两位老先生就同时呼吁:“他们(指叶老所结识的语教师——引注)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都认为改作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往的教学比较注重写作,注重课堂上教师的“讲”而忽视了对学生“说”的训练。本就语教学如何进行说话训练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曾指出:“文字语言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惑,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感并非天生就具备的,那么,怎样在教学中训练和增强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8.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是离不开读的。读,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读,注入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反复读,学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能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脉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认为语文教师无非引导学生练习看书、作文的本领,主要是透彻理解课文。而所谓理解,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句章节而通观全篇。”‘反复玩味”课文,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人情的读,才能品出味来,即“读中悟其神”。作为语文教师应从学生的读入手,培养学生“读”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难教难学,这似乎成了师生们的共识。其实,古今许多名人和语文界老前辈早有所指点,那就是以“读”为本,语文课就是要教会学生“读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阅读总得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语文教学以其学科特点决定了“读”的重要作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以“读”带讲,甚至以“读”代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精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激发学生“读”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自觉地“读”,达到会读、爱读、多读、广读。一是会读书。读书跟做别的事情一样,一定要有一个规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  相似文献   

20.
写作教学:让规矩与才情共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一直被为中学语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这“半壁江山”在实际教学中却几乎成为“残山剩水”;学生的作能力低下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一再惊呼,作教学的无序与随意正日益成为语教师无可奈何的选择,而教师在作教学上的“不作为”也早已不是个别现象。其间固然不乏作本身所具有的高度的综合性、创造性等原因,但毋庸置疑,教师对作教学规律的认识模糊、教学方法的不当也是作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