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美散。本以小见大,深入挖掘,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尤其是对给了作无限关怀和爱心的三位亲人的回忆,可谓一语关情,一事透爱,每每读及此处,无不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1,(78):13-15
《项脊轩志》之所以感人,归有光之所以能够以淡笔写挚情,主要归功于其出类拔萃却不显山露水的细节描写。文章就从细节的选材、细节之间的组合、具体细节的描述三个方面探索《项脊轩志》中细节描写不易为人察觉的妙处。  相似文献   

3.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深刻的说理,却感动了无数读者,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归有光善于通过写人、叙事、状物、写景等方式呈现诸多“细节”,从不同角度彰显小屋中的情味、情趣、情真、情深,收到了以“小”取胜的奇效。  相似文献   

4.
《项脊轩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作“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清人梅曾亮语),睹物怀人,悼亡念存,随事曲折,娓娓细谈,笔意极清淡,而感情极深至。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是本的一大特点。作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如回忆母亲、祖母,妻婚后来轩的往事,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等细节,无不真切感人。可是中还有两处细节描写极易被读忽视,一处是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另一处是家庭败落而引起的庭院变化的描写:“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下面就这两处细节描写作简要的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散文名篇,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写出了对项脊轩的深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三代亲人的深沉怀念。作者极擅长细节描写,笔者谨从这些细节中拈出一二,从那些极容易被忽略的字入手,细嚼慢咽,别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6.
归有光(1506-1571年)的《项脊轩志》是中国散文史上的名篇,常常被选入教材。这篇文章的正文写于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这一年作者才19岁;其补文部分,即——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益矣。  相似文献   

7.
归有光因《项脊轩志》这一篇抒情佳作,而被闻一多先生称为“欧公以来唯一顶天立地的人物”。这篇散几经周折终于从幕后走到台前,获得了作为散精品的应有地位,可是几处不甚妥帖的译注,却影响了这颗圆润之玉的光泽。  相似文献   

8.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既没有惊人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的词语,只是围绕着项脊轩,写了自己读书、生活的情景和一些家庭琐事。初看似乎平淡无奇,但是它却以独特的风姿吸引着读者。  相似文献   

9.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讲述了三代人的若干生活琐事,没有细致地描摹与刻画,寥寥几笔,却能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这种独到而精准的细节描写值得细细品读。文章从《项脊行志》中的"以指叩门""以手阖门""凭几学书"等细节描写和简洁却富有深情的人物语言入手进行分析,试图再现当时的情景,以感受寻常之事的动人心弦和细微之处所流露出的真情。  相似文献   

10.
刘浩 《文教资料》2011,(12):15-16
归有光,明代著名散文家,其极富特色的叙事抒情散文,善以朴素流畅的文笔记叙生活琐事,抒发真挚动人之情。本文对其《项脊轩志》进行解读,分结构"关"情、细节"凸"情、质朴"增"情、叠词"助"情四部分对文章所蕴之情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陈宏宝 《学语文》2010,(2):17-17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写小事,抒大情,正是此类树叶中的奇葩。文苑中的标本。清人梅曾亮说:。此种文字,直接《史记》。韩、柳不能掩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指出:。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韩俞主张。  相似文献   

12.
《项脊轩志》是明代著名作家归有光的抒情散文代表作。本文状写的是一间格外狭小、仅“可容一人居”的“百年老屋”,记叙的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然而,自其面世之后,便久传不衰,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个中原因令人颇费思量。笔者手捧该文,品读再三,深觉它的成功,至少有以下写作缘由:  相似文献   

13.
王猛  魏艳丽 《文教资料》2011,(10):14-15
中年丧妻,是归有光人生中最为悲切的一件事。归有光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表达技巧就十分丰富。《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名篇。借项脊轩的兴废,归有光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息,全篇既笼罩着喜的美,又充满着悲的美。 开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写轩的狭小、破漏与昏暗,那修葺前的破旧老屋,很像他那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而他于残垣败堵中崛起,想通过修一室之举来整肃自己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5.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借项脊轩的兴废来表达三世变迁、物在人亡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的散文。若能理清《项脊轩志》的情感层次,也就走进了归有光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6.
本文赏析了归有光散文代表作《项脊轩志》,即事抒情,真切感人,注重细节,刻绘生动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公元825年,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牧写了一篇文章《阿房宫赋》,过去了700年,到了公元1525年,明代古文家归有光也写了一篇文章,叫《项脊轩志》。今天,我们把两篇文章放有一起来阅读,竟不能不为两位文学大家的笔力所倾倒!  相似文献   

18.
曹庆中 《甘肃教育》2001,(12):31-3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于1995年修订发行的中学语文课本,是全国使用较为普遍的教材,其中《高级中学·语文第五册(必修)》所设定的自读课文《项脊轩志》以志物叙事、记事抒情见长,并充分体现了被黄宗羲所赞叹的写妇女志传“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泣”的文风章骨。此文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应该产生读之有感、仿之有益的效果。遗憾的是对于文中个别词语的注释以及段落的删减则使本人久惑难明,现只得不掩浅陋,竭愚力询,并将自己的探索和悟解忝呈于此,以引珠玉。人教社编发的高中语文教材虽几经改动和修订,但明人归有…  相似文献   

19.
盛庆丰 《学语文》2003,(1):36-37
阅读和写作应当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对密不可分的有机体。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提取写作因子,给学生以写作上的示范,则是更好地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教学原则,这个例子既是阅读的,同时又是写作的,用好它,大有裨益。归有光的散文名篇《项脊轩志》正是这样一个极好的“例子”,在阅读层面的背后,它蕴含的是关于写作的真谛。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将之发掘出来,或者仅是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那或许是教学中的遗憾。具体来说,这篇散文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三方面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学大师钱基博曾这样评价归有光的散文:“此意境人人所有,此妙笔人人所无,而所以成震川之文,开韩、柳、欧、苏未辟之境。”这未辟之境就是“即事抒情,事细而情深”。归有光往往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之间的深情,情感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