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克利 《精武》2007,(5):52-53
我学练传统太极拳多年。最早学练陈式太极拳,只知道跟在老师的身后练,如何伸曲、折叠都不知道,跟着模仿划道。后来看了不少祝大彤老师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讲“太极脚”、“阴阳变化”、“动静开合”、“松柔、松空、松无”、“八方线”、“上下相随”等。似乎听到过,又觉耳生。  相似文献   

2.
练太极拳要讲大松大柔,有人甚至将松柔强调为太极拳的灵魂,这是有道理的。要松,要松,要松,初学太极拳要从缓慢松柔入手。当代太极名家郑曼青教导弟子时亦如是强调。郑曼青的师兄,另一位当代太极名家李雅轩亦强调,练太极拳要大松大软,以全心全意地去想松。但是,我们要思考的是,虽然很多人主张练太极拳要大松大柔,但为什么练不出功夫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松柔有很多诀窍,其中有方法问题,也有层次上理解的问题。讲松柔若不得法,同样很容易走入误区。有许多人讲松柔,但练来练去仍然只是在肌肉的动作上做文章,有些人虽然常常觉得自己松开了,实际上是懈了,而自己并不知道。太极拳讲大松大柔,首先要明白松柔的种种层次和不同境界。从我们这个体系的训练方法上去讲,太极拳的松柔首先是要讲松开,然后是松散(读第四声),再往下是松沉、松静、松化,就是大而化之,神而明之。这些都是太极拳松柔的层次,但这些境界都是口传身授的功夫,要用文字讲述清楚,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3.
穆克利 《精武》2007,(9):57-57
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诠释太极拳理论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是一个大实验,必须勇于开拓。祝大彤讲"松小指",穆克利说"脚下松",把"松"作为太极拳修炼的一个重要方面突出地提出来,为太极拳"松柔"的注解注入新的内涵,这是祝、穆师徒对太极拳"松柔"的新贡献。按照这个方法解决"僵硬"的问题,读者若以此求证效用,相信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论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的“松”与“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英 《武当》2006,(9):14-15
人们在论述太极拳理时往往强调一个“松”字,这是因为各派太极拳的最大的特点是讲求松柔。但也不能不谈或疏忽一个“紧”字,疏忽了“紧”,就会不符合太极拳的原理。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对“松与紧”都是非常讲究的,“松”在外表可以看见,“紧”在外不明显,主要是在内的意会。正所谓“柔中求刚,刚柔相济”。那怎样才能在玩拳时做到“松与紧”的相连呢?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它集强身健体、祛病延年、道德修养等优点于一体,备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喜爱。太极拳要讲大松大柔,很多专业著作中甚至将松柔强调为太极拳的灵魂,松柔有很多诀窍,其中有方法问题,当然也有层次理解的问题。太极拳中的"松"是练习太极拳的关键之一",松"在一定程度上对身体健康,体质的改善具有很大的帮助。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太极拳的"松"对人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生理学角度分析并阐明了松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关建议,以帮助练习者更好的理解松的意义,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6.
邓德庆 《武当》2012,(8):19-22
一、拳练松柔,坤厚载物松柔,是太极拳的基础,初练拳者莫不求松柔为先。松柔,又是太极拳的灵魂,习拳者莫不为此终极求之,松柔深藏于拳术招招式式之中。我们说拳练松柔,练的是太极拳的宽、厚、凝。这种宽与厚,是太极拳的容纳、沉静、和顺。体现的是一种吞吐万物的气概,是胸有成竹的把握,是不被外界所扰而独有的沉静与定力。又是拳人和谐大自然和顺的一部分。它尽显松柔的淡定从容,并体现出太极人文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祝大彤 《精武》2005,(10):42-42
松功是松柔、松空在习练者身上的表露。习练太极拳的人,通过拳架修炼,周身内外经过阴阳二气的梳理,克服心脑的动意,肢体的本力将渐渐退去,使习练者举动轻灵;心、神、意、气极为安静,胸腹似一把空壶或灯笼,达到虚静空无的状态;肢体外表虚空,处于皮毛攻且虚灵的状态。松功在人体里是有反应的,除练者身体有异样的体验之外,自脚向上的踝、膝、胯、腰、肩、肘、腕、指等九大关节要一一松开,且节节贯串。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的开裆,实际上是指松档,而不是指两腿向外分形成的分裆。分是横力,违扭自然;松是舒松,顺应自然。太极拳以松柔为法,研究遍体的松柔完整,松贯穿周身,裆也应该松,裆松开了,就是开裆,也是圆裆。若故意使意使力求其“开”,求其“圆”,恐非太极拳自然放松之道。 松裆的方法,一是靠思想意识的作用。思想上想着裆胯一带舒松,意之所到,裆即松开。裆胯既要舒展,又要松开,意识上想着向下舒松,便起到了松裆的重要作用。二是靠节节贯串的柔动锻炼。  相似文献   

9.
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五派掌门人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杨式太极拳名家杨振铎、武式太极拳名家乔松茂,孙式太极拳名家孙永田、吴式太极拳名家李秉慈3月8日齐聚香港,宣布今年将成立世界太极拳总会,以进一步弘扬太极这一种国粹。  相似文献   

10.
余功保先生编著的《随曲就伸——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亲》一书即将正式出版发行。读书以对话方式,与十几位太极拳流派的著名专家、高手全面细致地分析,阐释了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本期特选摘与吴式太极拳名家李秉慈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几大门派的太极拳,都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而吴式太极拳以松静轻柔,紧凑舒仲、川字步形、寓中求正的风格特点而独树一帜。在吴式太极拳系列中,有吴式传统太极拳,吴式快拳、吴式剑、刀.枪、杆及推手等。现有李迎执笔、陈桂香演练的吴式太极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几大门派的太极拳,都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而吴式太极拳以松静轻柔、紧凑舒伸,川字步形、寓中求正的风格特点而独树一帜。在吴式太极拳系列中,有吴式传统太极拳、吴式快拳、吴式剑,刀,枪,杆及推手等。现有李迎执笔、陈桂香演练的吴式太极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几大门派的太极拳,都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而吴式太极拳以松静轻柔.紧凑舒伸、川字步形.寓中求正的风格特点而独树一帜。在吴式太极拳系列中,有吴式传统太极拳,吴式快拳、吴式剑、刀、枪.杆及推手等。现有李迎执笔、陈桂香演练的吴式太极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迎  陈桂香 《健身科学》2009,(12):35-35
传统的几大门派的太极拳,都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而吴式太极拳以松静轻柔、紧凑舒伸、川字步形、寓中求正的风格特点而独树一帜。在吴式太极拳系列中,有吴式传统太极拳、吴式快拳、吴式剑、刀、抢、杆及推手等。现有李迎执笔、陈桂香演练的吴式太极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迎 《健身科学》2009,(2):36-36
传统的几大门派的太极拳,都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而吴式太极拳以松静轻柔、紧凑舒伸、川字步形、寓中求正的风格特点而独树一帜。在吴式太极拳系列中,有吴式传统太极拳,吴式快拳、吴式剑、刀、枪、杆及推手等。现有李迎执笔、陈桂香演练的吴式太极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迎 《健身科学》2009,(1):36-36
传统的几大门派的太极拳,都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而吴式太极拳以松静轻柔,紧凑舒伸、川字步形、寓中求正的风格特点而独树一帜。在吴式太极拳系列中,有吴式传统太极拳、吴式快拳、吴式剑、刀、枪.杆及推手等。现有李迎执笔、陈桂香演练的吴式太极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几大门派的太极拳,都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而吴式太极拳以松静轻柔.紧凑舒仲、川字步形、寓中求正的风格特点而独树一帜。在吴式太极拳系列中,有吴式传统太极拳、吴式快拳、吴式剑.刀,抢、杆及推手等。现有李迎执笔、陈桂香演练的吴式太极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几大门派的太极拳,都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而吴式太极拳以松静轻柔、紧凑舒伸、川字步形、寓中求正的风格特点而独树一帜。在吴式太极拳系列中,有吴式传统太极拳、吴式快拳、吴式剑、刀、枪、杆反推手等。现有李迎执笔、陈桂香演练的吴式太极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几大门派的太极拳,都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而吴式太极拳以松静轻柔、紧凑舒伸、川字步形、寓中求正的风格特点而独树一帜。在吴式太极拳系列中,有吴式传统太极拳、吴式快拳、吴式剑、刀、枪、杆及推手等。现有李迎执笔、陈挂香演练的吴式太极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迎 《健身科学》2010,(2):38-38
传统的几大门派的太极拳,都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而吴式太极拳以松静轻柔、紧凑舒伸、川字步形、寓中求正的风格特点而独树一帜。在吴式太极拳系列中,有吴式传统太极拳、吴式快拳、吴式剑、刀、枪、杆及推手等。现有李迎执笔、陈桂香演练的吴式太极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