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清代中后期围绕《红楼梦》进行的各类批评放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来看,它具有一种集大成的意义,尽管仍在古代文学批评的大范畴中,但还是产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变化.由于思想理念、文化立场、审美趣味的不同,清人对《红楼梦》作品意蕴、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评述有其独到之处,与现代人的观点不尽相同,其中不乏精彩见解,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笔宝贵遗产和财富。  相似文献   

2.
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巅峰的《红楼梦》在问世200年间,不仅在我国得到广泛关注,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与继承,其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呈现的典型症候,主要表现在误读与价值重识上,但也积极地在从他者文化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新的阐释和洞悉,启发了中国古代文学跨文化传播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辉斌,1 949年生,湖北天门人,字靖华,号竟陵居士,全国知名的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学术界公认的“小学校里的大教授”。现为襄樊学院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术带头人,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国际唐代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并兼任中国孟浩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李白研究会、中国杜甫研究会理事,四川省李白研究会顾问、湖北省陆羽研究会顾问、湖北省古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王辉斌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文献学的研究与教学。迄今为止,已出版了《先唐诗人考论》、《唐代诗人探赜》、《唐宋词史论稿》、《四大奇书研究》、《孟浩然研究》、《王维新考论》、《李白史迹考索》、《李白求是录》、《杜甫研究丛稿》、《唐人生卒年录》、《全唐文作者小传校考》、《唐代诗人婚姻研究》、《唐代诗人咏湖北》、《唐代文学探论》1 4部著作,主编、参编、参撰的著作有《孟浩然大辞典》(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副主编)、《大学语文》(副主编)、《增订注释全宋词》、《李白大辞典》、《历代襄阳名作家论稿》、《中国古代文学》(修订再版本)7部。其中,《唐代诗人探赜》是一部被收入《中国文学年鉴》(2006)而代表着“国家学术水平”的专著(截止...  相似文献   

4.
朱英姿 《现代语文》2009,(9):144-145
本文对《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两部巨著从作者、主人公、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文学在书面文学的萌发和诞生、古代文学的体裁和创作技巧、文学风格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贺伟 《语文知识》2010,(1):12-15
傅璇琮先生的《唐代诗人丛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学术研究观念的整体变革,提供了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学术表达方式及学术著作写作模式,在中国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开拓"诗史互证"研究方法、创建"历史—文化"研究范式及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创新意义等几个角度,对《唐代诗人丛考》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6.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7):F0002-F0002
张淑蓉,1965年生,女,汉族。吉林省抚松县露水河人,祖籍山东省青州市。文学硕士。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会员、《红楼梦》学会会员,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研究学会会员。1990年毕业于通化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于南开大学进修“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2001年8月参加教育部批准、南开大学承办、叶嘉莹先生主持的“中国古典诗词及诗学词学高级研讨讲习班”。  相似文献   

7.
《兰花梦奇传》是清末关于《红楼梦》的仿书,虽然艺术价值不及《红楼梦》,但它以隐晦的言语写出了古代文学中的虐恋主题,是中国古代虐恋文学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学的终点,《狂人日记》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两者之间具有重要的文化承继关系。首先,《红楼梦》伤时骂世,《狂人日记》感时忧国,传承了中国文化的士人精神。其次,《红楼梦》第一次把"情"提高到形而上学的水平,以"女儿"作为理想世界的中心,对传统文化发起天翻地覆的革命;《狂人日记》则弃绝传统文化,渴望以"新文化"战胜"旧文化",把"孩子"看作"新文化"的希望。最后,《红楼梦》与《狂人日记》的主人公徘徊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前者进行精神探索,后者开始勇猛呐喊,孤独与分裂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9.
文学与思想的关系,内涵丰富,值得花精力加以清理探讨。宗教文学和受宗教影响的文学,都是"宗教与古代文学"这一专题的研究对象。二者在内涵和外延上虽不一致,但都面对同样的问题,即,在宗教与古代文学发生关系时,我们的研究是聚焦于与文学有关的"宗教"还是聚焦于文学中的"宗教"。从"《红楼梦》与宗教"的角度切入《红楼梦》研究,不难发现,在《红楼梦》与宗教的衔接处,最富魅力的是想象力的世界,一个令人神往的世界。关于"《红楼梦》与宗教",根亮的思考是达到了相当深度的。根亮指出,曹雪芹所说的"色"不仅仅是指男女之间的情色之好,应该是就整个现实人生而言,既包括物质世界又包括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至情"堪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核心主题之一,也是打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深层文化意蕴的一把钥匙。如果说"至情"主题的文化意蕴在《牡丹亭》中得到了充分彰显,那么《红楼梦》则是这一主题在小说文体中最高的呈现方式。本文认为,《红楼梦》继承了《牡丹亭》"以情抗礼"的思想理路,而且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梦的表现形式,这是二者的共同之处。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梦之悲喜———"至情"主题不同的色彩基调;梦之阴阳虚实———"至情"主题不同的心理与哲学意蕴;梦之归路———"至情"主题不同的人生归宿。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们怎么读四大名著?目前举办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13届文化讲坛上,著名学者马瑞芳、周恩源、沈伯俊、钱文忠共论“四大名著的中华文咏”,尤其是他们对四人名著的妙语点评,更是精彩绝伦。马瑞芳说背上《红楼梦》可以走天涯:《红楼梦》充满了三趣:情趣、谐趣和雅趣。它又不仅仪是小说,它把中国古代文学的各种样式,诗词歌赋都吸纳进来了,把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园林等鄙利用起来为小说家讲故事服务。《红楼梦》是最好的小说,是怎么看怎么好玩的小说,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理论体系的一大特色,就是《红楼梦》文化文献集成和学理建树的相结合。另一个特色是对《红楼梦》文化范畴的张力与文学的关系的系统全面的研究。依据对范畴性质的意义的认知,从历史文化语境、文化思维意识和传统文化艺术三个的角度概括文化张力对文学影响的差异。《论稿》中关于《红楼梦》文化范畴对文学的叙事功能的多方面阐释,构成了《论稿》理论体系最重要的内容。该书的文化子范畴。涉及到了历史、习俗、意识、艺术、园林、服饰的方方面面。其囊括的文化范畴之广、之全,不仅是目前《红楼梦》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而且更重要是作者着眼于文化范畴的多样性。去涵盖《红楼梦》文化的个性。胡先生的研究成果对实现《红楼梦》研究第三次转型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文学巨著,一个成功的翻译可以让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然而由于中西两种文明的巨大差异,《红楼梦》的翻译仍存在着巨大的困难。正是这些困难使现有的两个完整版《红楼梦》译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这些缺憾体现在人名、典故、意象等多方面。本文旨在从文化角度对这些现象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师专学人     
吕立汉 ,195 5年生 ,浙江缙云人。 1982年 7月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 ,分配丽水师专工作至今。历任函授部副主任、中文系党总支书记等职。现为中文系主任、教授 ,兼任浙江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浙江省《水浒》研究会理事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吕立汉教授长期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讲中国古代文学、《红楼梦》研究、刘基研究等课程 ,深受学生欢迎。研究范围上自魏晋 ,下迄明清 ,而以明清文学为重点。曾在《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小说研究的系列论文 ,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  相似文献   

15.
言意关系的问题,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范畴之一。从庄子“言不尽意”的沮丧到孟子“言近指远”的信心;从《左传》“不言,谁知其志?”的困惑到《吕氏春秋》“圣人相谕不待言”的觉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围绕着言意关系所展开的从认识论、方法论到审美终极论的讨论是深入的,所提供的语言文化策略是智慧的。  相似文献   

16.
张胜利 《丹东师专学报》2011,(5):109-113,129
《红楼梦》中众女儿的形象,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东方女性"之美的闪光点;同时她们在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中又深受双重人格的困扰。吕启祥先生的论红文章,特别是《〈红楼梦〉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化形象的塑立》一文,从女性的独立人格与主体意识出发,深刻解析了《红楼梦》中"东方女性气质"的多重文化内涵;提出作为审美主体的红楼女性如何在审美活动与文化自觉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自我的命题;阐述了《红楼梦》一书与现代女性文化形象之间的关系;明确指出应恢复和确立《红楼梦》在世界女性学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高淮生的《红楼梦新论稿》带着“话题意识”去追索《红楼梦》中的“话题价值”,通过多视角、多层次的文本研究与综合研究,分析了古代著名思想家与文学家对于曹雪芹思想以及《红楼梦》的影响;揭示了《红楼梦》中“意淫”、“情痴”、“诗意”三大重要关目的文化意蕴和美学内涵,并对《红楼梦》的艺术创作和人物形象塑造进行了文化阐释,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以诗人的才情秉承传统文化的精华营造而成的心灵之诗。  相似文献   

18.
赋和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两种重要文体,其作品的赏析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不容忽视。但现阶段《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赋和骈文的作品教学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批判缺认同的问题。充分认识赋和骈文作品的价值,探寻到合理的作品赏析方法,才能达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塑造学生心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父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强烈的权威性,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往往是崇高完美的。而《红楼梦》中的父亲形象却是负面的形象。本文从《红楼梦》中三类具有不同性格缺陷和恶德的父亲形象入手,探讨不同类型的父亲对子女教育失败的原因,以及他们对子女和家族的影响。在曹雪芹笔下这些父亲对子女的影响往往是负面的、消极的,对父亲这一形象的否定性描写,表明曹雪芹对父亲权威性的质疑。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既可以用自己的观点、经验解释《红楼梦》,也可以用《红楼梦》的故事、见解来解读自己的经验、观点。我们如果只是谈自己的创作显得狭窄了一点。在这里说明一下,《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其实《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谈《红楼梦》就是谈中国文化,《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毛泽东主席曾经有一句名言:中国有什么呢?中国有悠久的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众多的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