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鲁迅的《藤野先生》有这样一句话:"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这里的"绯红"应该怎样理解呢?对于"绯"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深红色。《辞海》解释为:鲜红。《说文解字》则注为:"绯,帛赤色也。"也就是说,"绯"字指红色,最早是指深红色的帛。在我国古代,人们最早用的红色是用茜草染的,所以茜草又称"染绯草"。《诗经》有"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东门之墠,茹藘在阪"等句,唐代陆德  相似文献   

2.
小语十册《为人民服务》中,有"死得其所"一句.我们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作这样的解释: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所:处所,地方).学生问:"处所,地方"怎么变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意思来了?"所"究竟怎样解释好?湘潭丁小芳杨映兰"死得其所",从语法角度分析,属主谓结构.得,得到,谓语;所,宾语.要知道"所"字究竟怎样解释好,"有意义有价值"的意思是怎么来的,就得研究一下充当宾语的"所"字在表意方面有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4):F0002-F0002
<正>2013年是本刊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新出审字[2013]573号)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陕新出许可准字[2013]38号"文件批准,我刊第二期由《陕西教育学院学报》正式更名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由于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大力支持,本刊稿源显著增加,来稿质量提升。为了适应学院事业发展和稿源增加的实际情况,经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陕新出报刊  相似文献   

4.
“贯”辩     
《诗经·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这一句,课本注释为:“贯女,养你。贯,侍奉、供养。”这样解释是正确的,但究竟为什么要作这样解释,则易使人感到茫然。“贯”字为什么这里解释为“侍奉”呢?清人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里指出:“贯,即‘宦’之假借。”《鲁诗》、《韩诗》都引作“宦”,可为佐证。按《说文》“宦,仕也。从门从臣。”段玉裁注:“仕者,习所事也。古事、士、仕通用;贯、宦通用。”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云:“今读宦字声在匣纽,贯字声在见纽,古人声宽,喉牙  相似文献   

5.
姚晓蕾 《快乐阅读》2011,(6):131-132
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正>高中语文(必修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选录了《战国策·燕策三》片段,题为《荆轲刺秦王》。该文有一句云:"给贡职如郡县"。教材给出的解释为:"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给,供。"但这句话还有两个关键的字"贡""职",尤其是"职"字教材没有给出解释,这里姑且予以补释。先说"贡"字。这个字的意义较好把握。《说文·贝部》的解释是:"贡,献、功也。从贝,工声。"就是  相似文献   

7.
《论语》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般注本都这样解释:"学习而且不断复习,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但我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从字面上看也讲得通,但三句话各自独立,毫无联系。我每每心生疑惑:孔子  相似文献   

8.
<正>经教育部和陕西省政府批准,原陕西教育学院于2012年4月改制更名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3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新出审字【2013】573号)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陕新出许可准字(2013)38号"文件批准,原《陕西教育学院学报》现正式更名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原刊号CN61-1333/G4作废,新编国  相似文献   

9.
《太原大学学报》2021,(6):101-104
<正>《汉语大词典》第9卷第782页:细乳:茶中的精品。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大约是根据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其解释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细乳"云:"茶中的精品。宋北苑茶有白乳头、石乳、滴乳等(参看《谈苑》)。"[1]然而,这样解释是不正确的。首先,笔者遍翻唐宋文献,没有发现"细乳"这一茶名。其次,《汉语大词典》对"乳"字的释义,也说明这样解释不妥,请看第1卷第778页:  相似文献   

10.
<正>经教育部和陕西省政府批准,原陕西教育学院于2012年4月改制更名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3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新出审字【2013】573号)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陕新出许可准字(2013)38号"文件批准,原《陕西教育学院学报》现正式更名  相似文献   

11.
<正>王国维《人间词话》评张先名句说:"‘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弄"可解释为摆弄,"花弄影"是风吹花树,花在月下摆弄身影。这是暗写风。其妙处在于"弄"字将花人格化了,使景物由静而动,富有生命力。那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四课柳永词《望海潮》之"羌管弄晴"之"弄"该作何解?课本对"羌管弄晴"句的注解是:意思是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问学生"弄"字怎讲?学生根据这个注解答:飘荡。要知道,这个注解是对全句意思的整体串讲,并不是逐字对译的精确讲解,这样解释"弄"字的意思显然是模糊而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2.
"馘"与"聝"辨     
"馘",《汉语大字典》说:"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但作这一解释的,在《说文》是其《耳部》的"聝"字,其释如下:"军战断耳也.从耳或声","聝,或从,为."①""即"首"字.""也就是"馘",是"聝"字的或体.  相似文献   

13.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的《三峡》)一句中"裳"字究竟应该读什么,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应该读"shang",有人认为应该读"cháng"。那么,究竟应该读什么呢?百度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读"cháng"时意指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现代汉语词典》里"裳"字有两个读音,读  相似文献   

14.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其中的“必”字怎么讲?中学语文课本注释为:“[必]果真,如果。”《辞海》(语词分册)“必”字条下也有:“果真,假使。”举的例证,就是上面这句话。我们认为:这样解释是不对的。把“必”解释为“如果、假使”等等,在古书中找不到证  相似文献   

15.
"馘",《汉语大字典》说:"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但作这一解释的,在《说文》是其《耳部》的"聝"字,其释如下:"军战断耳也。从耳或声",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学会查"无字词典"》一课讲的是爸爸针对自然情景,向聪聪解释了"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的意思,并且要求聪聪学会查找"无字词典"的方法。教学进行到爸爸以所看到的情景向聪聪解释"骄阳似火"的意思时,突然有小手举起:生:我觉得爸爸对"骄阳似火"的解释并不好,甚至没有聪聪的解释好。师:为什么?生:聪聪说的是"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虽然是词典的解释,但我们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而爸爸说:"烈日当空,连树的叶子都晒蔫了。"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课标本第7册第2单元《爬山虎的脚》一课中,有一个字的读音非常特别——"蛟龙的爪(zhǎo)子"。《新华字典》上面是这样解释的:爪(zhǎo):鸟兽的有尖甲的脚,也指尖利的趾甲;爪(zhuǎ):鸟兽的脚。  相似文献   

18.
《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忘却”二字,大家作过不少探讨。薛绥之同志在《对鲁迅作品某些注释的异议》一文(载爱辉县教师进修校编《读点鲁迅丛刊》第三辑)中,作了这样的解释:“为了忘却而纪念,犹言化悲痛为力量,是为了更好的战斗。”这样解释,简明是简明了,但也把鲁迅深邃炽烈的感情和震撼心灵的语言,理解得过于简单化了。首先我们要问:化悲痛为力量难道就需要忘却吗?鲁迅在写此文之前,也即在没有“忘却”之时,就没有化悲痛为力量吗?鲁迅在写此文之后,难道就真的“忘却”了吗?把“忘却”仅仅解释为化悲痛为力量,未必恰当。再看鲁迅原文,开头第一段最后一句是:“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  相似文献   

19.
《家长》2015,(3):7-8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读书的时候,老师传授给我们的标准答案是:学习了,并且按日温习或实习,不是也很愉快吗。但通读整部《论语》之后,笔者发现源于朱熹的这种解释不过是从字面意思做了注解,因而这样的解释是有问题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通读整部《论语》之后,笔者发现孔子强调的是"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  相似文献   

20.
庄子《逍遥游》中有语:"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那么,"数数然也"怎么读?它又是什么含义?新课标人教版必修5"数数然"解释为:拼命地追求的样子。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文《鹏之徙于南冥》中解释为:数数然,犹"汲汲然",迫切的样子。读"shuo shuo"。"数"字,在古汉语中是一个重要的实词,古代汉语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