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冰心说过:“费孝通与潘光旦比邻而居,他视潘光旦为活字典,凡是不知道的事情,不查字典,跑到隔壁去问潘光旦,一问就知道了。”费孝通是潘光旦的学生,也是潘光旦的挚友,但在社会学界的知名度比潘光旦大多了。潘光旦是一个被遮蔽的先知,是一名真正的“瘸腿的雅各”,即使找不到最后一匹马,他还是拄着自己的双拐,在孜孜不倦地进行着自己的调查。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恢复以来费孝通社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主张建立人民的社会学、倡导文化自觉和提出扩展社会学传统界限。这些思想体现了费孝通先生对社会学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价值诉求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对于指导中国社会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1952年院系调整后,社会学专业被取消,社会学研究者大部分被迫改行。1956年,如何发挥知识分子积极性的问题引起国家的重视,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面对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社会转型期大量亟待研究的社会经济问题,费孝通、吴景超等老一代社会学家启动了社会学重建运动。但是,反右运动中断了社会学重建的进程,由于被定性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社会学”复辟运动,参与重建运动的社会学家遭到政治上的整肃,有的甚至被划成右派分子,如费孝通,遭遇了疾风暴雨式的大批判。社会学重建的中断造成学术传承的断裂,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资产阶级社会科学”被认为是伪科学、反动的学科,在中国大陆被迫中断近30年。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人看来,费孝通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他是中国本土民族志学者中在西方学术界影响最大的人;二、他是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乡土经济和制度,介绍中国人和英美人民与社会的高产作家;三、他是温和建言的上层政治家。费孝通是中国乡村工业化主张的提出者和终生实践者。他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创建、并于"文革"后重建了中国高校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学科,也战略性地开展了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研究工作,这些努力都推进了中国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费孝通教授晚年的重大学术贡献是:在回答"社会是什么"这个社会学以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元问题"上,破解了西方社会学的迷思,建立起了"生活论"的解释框架和研究范式,从而确立了生活本体论的社会学信仰,明确了社会学既是社会科学又是人文学科的学科属性,建立了从生活逻辑出发和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研究方法。费孝通所确立的"生活论"研究范式为求解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实体与价值、理性与情感、实证与非实证研究等基本理论关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6.
京城四月天气,草长莺飞时节,95岁高龄的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老先生安详地与我们作别。不见了江村的灯火,再也听不到满腹经纶演绎出的大师的语录,他带走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光阴的故事。温暖我记忆的,是那次采访费老,请他谈谈有关教育的话题时的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当我请费老  相似文献   

7.
费孝通的乡村工业化思想建立在他对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和传统工业的认识之上。在他的早期构想中,合作式的组织方式被看做乡村工业发展的样板和模范;而当乡村工业化勃兴之时,他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模式"分析框架用以诠释中国农村的乡村工业发展形态。从"合作"到"模式"的过渡彰显出费孝通农村经济思想的演变历程。这是他对乡村工业化的存在和发展长期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两者之间不仅存在着紧密的传承性,同时亦可以看出费孝通乡村工业发展思想中前瞻性和解释性的有机互动。  相似文献   

8.
费孝通小城镇建设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初,费孝通开始专注于小城镇研究,小城镇成为费孝通近20年辛勤开拓的领域。本文主要分析了费孝通小城镇建设中注重乡镇企业建设的意义,小城镇解决人口和劳动力的分流意义和小城镇实体论思想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的小城镇研究思想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后,费孝通教授受中央委托在中国内地重建社会学学科,在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和目标后,即迅速开展了学科的核心组成部分的建设。同时,继续书写已多年中断的“农村研究”和“民族研究”两篇大文章。1984年,他把研究重点转到“边区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上,自1982年至1995年14年中,费教授先后11次到内蒙古实地考察,按内蒙古“南农北牧东林西铁”的分布特点,走访了各典型地区。他身体力行。力图做到言传身教,为年轻一代铺路、搭桥,以实现“从实求知”的目标,表达他对重建社会学学科和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费孝通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他的学术成就获得了世界性声誉。在费孝通近70年的学术探索过程中,农村社区研究一直是他关注的重心。费孝通在农村社区研究中运用的以村落为单位的实地研究法、类型比较法、功能分析法具有鲜明特色,不仅是对传统农村社区研究方法的超越,而且对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未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片段一 师:(指读“通晓”)你根据哪个字能快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我知道“晓”的意思是知道、明白。 师:“通”这个字作何解释呢?请查字典理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率快速提高,但也随之出现了千城一面,文脉丧失,污染严重等问题,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重新梳理回顾费孝通以工农互哺的农村工业化发展模式为核心的小城镇建设思想,对于反思当今的城市发展战略,弘扬文化自觉意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茂名"城中村"的现状与特征,结合茂名市的自身特点,借鉴发达地区大城市"城中村"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先进思想,提出了茂名市"城中村"更新改造的一些建议,旨在避免走大城市曾经走过的弯路,降低或防止因"城中村"问题带来的危害,为小城市治理"城中村"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学段“识字写字”教学的“查字典”这一块作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学生需要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夯实字词基础。勤查字典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字词知识的积累,对学生语文的可持续学习、终身学习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梦云 《留学生》2009,(9):60-61
1936年9月,费孝通从上海搭乘外轮,离开家乡,踏上赴英国留学的迢迢水路。离家之前,他的奶妈包了家中灶上的泥土,悄悄地放在他出国要带的箱子底部。因为民间流行这样一个风俗:出国后,人生地不熟,水土不服,总是想家,就用家乡的泥土煮一点汤喝,可解烦忧。一张留洋的船票,一包家乡的泥土,似乎预示着费孝通日后中西合璧的文化性格,也预示着他此后行行重行行的学术之途。  相似文献   

16.
17.
1928年,苏州振华女校校友会编辑出版的《振华校友》刊有费孝通早年撰写的《写在〈我的文言文和白话文的爱憎的经历〉之后并谈谈新文学》《伤心语》《整理后的校友会》三篇文章,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的《费孝通全集》未辑录这三篇文章。这些作品或体现费孝通对白话文的拥护及其新文学观,或承载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与生命信息,且已经展露他在观察社会、组织社团方面的初步兴趣与能力。毫无疑问,这三篇文章是了解费氏早年文学思想、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18.
舒玥 《家庭教育》2011,(1):39-39
我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在学习过程中,我觉得勤快是最重要的。1.上课前首先要预习,不能做偷懒的人。在预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无法理解的问题,勤快点,及时把那些点点滴滴的疑问记录下来,然后在上课时仔细听老师都是怎样讲的。如果有的疑问在课堂上没有解决,不要放弃,下课后,及时当面向老师请教,直到把疑问全部弄懂弄明白。  相似文献   

19.
《滁州学院学报》2019,(4):29-34
在全球化浪潮的发展中,传统文化的消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了21世纪人类面临着的严峻的文化生态失衡问题。费孝通晚年关注世界发展,在不同场合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的思考不仅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意义,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吕卫彬 《湖北教育》2004,(10):41-42
了解京山县教育局局长徐长庚的人都说他有三勤:勤学、勤研、勤俭.面对那十几个厚重的笔记本和印有“全国‘普九’先进工作”、“全省优秀党务工作”、“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的大红证书,才发现“三勤”局长果然名不虚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