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体(质点)沿倾角为θ的斜面下滑,若物体与斜面问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斜面倾角θ满足tanθ=μ时,物体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分析此时物体的受力情况并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出:N和f的合力F必和mg等大反向,如图1所示.由几何关系得出:φ=θ所以,tanθ=tanφ=f/N=μ,或θ=φ=tan^-1μ.  相似文献   

2.
1.理论探究 例1如图1所示,已知斜面上的运动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μN=μmg cosα(μ为动摩擦因数,N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试推导影响斜面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力学中,涉及到正压力和摩擦力的动态变化问题比较多,若在教学过程中能“化繁为简”,将正压力FN与摩擦力Ff两力加以合成为全反力FR,并引入“摩擦角”——全反力FR与正压力FN所成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一、摩擦角与全反力 如图1,物块聊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令u=tanφ,这个φ角就称为摩擦角。认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相似文献   

5.
力学中三类常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特别是静摩擦力,这是高考中常考的内容.由于静摩擦力随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发生变化,在分析中非常容易失误,同学们一定要下功夫把静摩擦力弄清楚.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问题,几乎是年年必考.单纯考查本章内容多以选择、填空为主,难度适中,与其他章节结合的则以综合题出现,也是今后高考的方向.力与物体平衡考点突出有以下几个问题.问题一弄清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大  相似文献   

6.
题目如图1所示,斜面长l,倾角θ,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沿斜面由顶端向底端滑动,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相似文献   

7.
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是指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每个力都会独自产生一个加速度,就像其他力不存在一样.这个原理为我们求解物体的加速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传送带问题是以真实物理现象为依据的模型,它既能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又能联系科学、生产和生活实际,而摩擦生热是其中难点与热点.通常处理方法是将放上皮带物体选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9.
当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或斜面上运动时,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且物体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和弹力相互垂直.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中,往往把摩擦力和弹力合成为一个力,在其他因素变化时,只要物体与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不变,合成的这个力的方向始终不变.这样不仅减少了物体受力个数,而且使问题大大简化,这是物理学研究中处理力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  相似文献   

10.
教学案例: 人教版新课程《物理》共同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第3节《摩擦力》。 学生在初中定性地学习过摩擦,包括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等内容,并掌握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还通过实验的方法定性地研究了滑动摩擦力与表面状况有关。高中物理《课标》在这里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相似文献   

11.
陈宏奎 《新高考》2009,(10):13-15
一、结论推导 如图1所示,固定的斜面长为L,倾角为口,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从顶端滑至底端,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试求物块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克服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  相似文献   

12.
我看到在贵刊2010年第5期上刊登了一篇《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实验探究》的文章,该文重点讨论了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与正压力,接触面的性质,接触面的干湿度有关,并明确指出滑动摩擦力与相对速度无关。诚然在中学课本上关于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提出:滑动  相似文献   

13.
滑动摩擦力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测定动摩擦因数呢?近年来,对以木块和木板为情景,测定它们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考查,不拘泥于教材和大纲,重视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下面介绍几种测定木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1.摩擦角的概念如图1所示,当物体静止且有摩擦时,支承面对平衡物体的约束力包含法向约束力F_N(即支持力)和切向约束力f(即静摩擦力),这两个力的合力F_R称为支承面的全约束力,它的作用线与接触面的公法线成一偏角ψ。当物体处于平衡的临界状态时,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偏角ψ也达到最大值,如图2所示。全约束力与法线间夹角的最大值ψ_0称为摩擦角,由图可知tanψ_0=(f_(max))/(F_N)=μ_s,即摩擦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要能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和规律质疑或者解答一些自然现象,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2012年新课标理综物理第24题就很好提现了这一理念.题目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1).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们都知道滑动摩擦定律的表达式为f=μFN,其中μ为两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F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由该表达式变形后为:μ=f/FN,这给了我们测定两物体间动摩擦因数的一种方法。按常规思路可分如下三步进行:  相似文献   

17.
于俊亭 《物理教师》2009,30(9):33-33
题目:如图1所示,水平转台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到转轴的距离为r,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肛,物体所受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在转台从静止开始加速转动,设某时刻转动角速度为m,为使物体与转台相对静止,转台的角速度最大是多少?  相似文献   

18.
题 如图1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班的木板A、B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间距s=2.88m.质量为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置于A板的左端.C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肛,=0.2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pt2=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一对作用力的总功,有以下三种情形:1.总功为零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如果分别对两个物体做功,且这两个功的代数和为零,说明这对力做功的结果使机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机械能并没有与其它形式的能发生转化.如果这一对力做功的代数和不为零时,则说明这一对力做功的结果是除了使一部分机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此外还有机械能与  相似文献   

20.
传送带模型是高中阶段学生常见到的一种理想模型,它是考查力与运动关系的一个有效载体.此类问题能很好的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对提高学生实际综合分析能力很有帮助.一、对模型理解(1)木块、木板模型:质量为m的物体轻放到木板M左端,它们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水平面光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