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玲 《上海教育》2009,(19):42-43
除了收入和种族差距以外,美国在各个教育层次也都存在突出的差距:体现在美国各州、州内的学区、学区内的学校、学校内的课堂等层次。比较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这两个人口环境相似的州,可以看出学生成绩的不同(如图表所示)。  相似文献   

2.
美国鼓励"择校"的原因是为了促进学校间的竞争,提高教育质量。在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主要以学区进行划分。在不考虑私立学校的情况下,根据家庭的居住地,家长可以在本学区内选择任意的公办学校让自己的孩子就近就读。孩子在哪个学校,相应的经费就分配到哪个学校。通常一个学区内的学校不止一所,各学校教育质量之间难免出现差异。为了促进"落后"的学校改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美国鼓励在这些学校就读的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免费转到其他的公立学校。没有了学生,就意味着没有了办学经费,学校就会破产。美国政府以这种方式来督促学校保持改进的动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有着与我国不同的文化特征。美国的学校同样具有一些不同于我国学校的特点。学校的分布与学生成分美国的学校被划分在不同的学区,学区内的学校通常分布在学区内的不同城市,而处于一个城市不同区域的学校,则因为经济的原因最终导致出现“LOWERPERFORMINGSCHO  相似文献   

4.
我有幸作为"中国上海——美国加州影子校长"项目成员,于2010年考察了美国加州的特殊教育,其中对桔子郡尔湾联合学区的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有所了解。现将了解到的有关情况整理成文,以期对国内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工作有些许帮助和启迪。 一、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安置 从行政级别来看,美国的“州”相当于国内的“省”,“郡”相当于国内的“县”。桔子郡共有27个学区,尔湾联合学区是其中的学区之一,该学区内的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共有35所。同其他学区一样,尔湾联合学区没有办专门的自闭症儿童学校,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区制度起源于18世纪的美国。目前以美国、日本为学区化管理制度的代表国家。学区制度在东南弧国家也被广泛采用。在资源相对不平衡的地区,学区的建立可以使教育资源被充分使用,将邻近学校联合起来分享资源;学区内各校以中心学校为核心,进行各项资源共享的工作,从而实现在学区内各校分享教学设备,以节约教育经费;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媒体疯传北京某小学周边"学区房"暴涨到每平方米30万元的天价,"学区房"这个近年来热炒的话题再次让人焦灼。于是有人将之归咎为就近划片入学的"新政",即教育部年初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对这一热炒的问题应该做些冷静的思考。什么是"学区房"?简单地说,就是依学校划定学区,位于学区内的房子。学区内学区外有时仅一街一墙之隔,为什么房子价格有天壤之别?一是学区内肯定只有优质学校、名校;二是被划入者可以直接  相似文献   

7.
学生应该在学校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各个学校都在为此而努力着,美国哥伦比亚学区内的学校也不例外.该学区正在以构建"有效学校框架"为手段,努力提高学校的运行效率以及教育质量.本文试图通过对该框架六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与运行方式的介绍,期望能对我国有效学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有15000多个学区,学区行使管理中小学的职责,负责管理从学前到12年级的教育,即义务教育阶段。多数小学通常把小学与初中或高中直接连通起来。根据美国宪法规定,教育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负责。但是20世纪以来,由于各地社会相互依赖的增加以及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美国联邦政府权  相似文献   

9.
郭会桥 《成才之路》2010,(6):I0011-I0011
由优质小学或初中牵头.设立试验“学区”。通过学区内教育资源共享、师资交流等方式.打破学校间的“围墙”,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各校均衡发展.遏制“择校热”。  相似文献   

10.
大就好吗——美国小规模中小学校(学区)合并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采取软硬兼施的"大棒加萝卜"政策推进小规模中小学校(学区)合并.然而,研究发现,小规模学校(学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合并并未降低教育成本,小规模学校对农村社区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小规模学校(学区)有利于缩小贫富学生的成绩差距.因此,部分州采取措施保护小规模学校(学区),并设立校中校.  相似文献   

11.
孙敏 《中国教师》2005,(12):50-51
一、美国择校制度简介在美国,中小学择校制度是指任何用于打破中小学生居住地与就读学校所在地之间的关联、旨在降低传统公立学校地理位置限制性的政策措施。具体来说,1980年至今美国的择校方式主要有:1.开放入学从家长所选择的学校区域范围来看,学生可以在学区内或州内跨学区择校。明尼苏达州于1980年初率先通过立法,规定只要对方学区和学校有容纳的空间而且有相关的反歧视法律,就应允许家长跨学区择校。目前,越来越多的州制定了开放入学的政策和法规。2.建立特色学校为了给择校的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多样化学校,近年来各种具有特色的学校应…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初中质量建设是基础教育阶段质量建设的重要环节。加强区域学区质量建设,有助于完善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体系。通过优化学区分布,明确学校质量责任;开展学业质量监测,创新监测反馈形式;强化初小学段的衔接,推动学段质量建设等管理举措,不断完善区域学区质量建设,形成以初中学校为主导、小学学区为支撑的学区质量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教学领导力是校长及学校其他领导通过对教学活动和教学主体的领导,实现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能力。它是学校领导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学校领导区别于其他行业领导的根本,是学校领导专业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提高教学领导力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提升学校管理专业发展的根本需要。瑞安市教育局塘下教育学区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关注学校领导干部教学领导力建设问题,并着手开展研究和活动策划。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对塘下各初中学校干部教学领导力的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学区于2010年12月份在初中教学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加强塘下学区初中学校干部教学领导力建设的意见,并组织学校领导学习《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提升》《校长如何更专业地听课》等四篇文章。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初中学校教学领导力的建设会影响和提高塘下初中教育的发展内涵和转型。由此,这项工作迅速在学区层面和学校层面启动。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信息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美国正在利用其在网络和电子产品领域的优势,大力推进中小学网上学校和课程,以使美国教育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教育学院最新发布的《理解和改进全日制网上学校》报告表示,美国已有25万名中小学生在全日制网上学校上学。目前,美国最大的网上学校由名为"K12"的集团经营和管理。除了直接管理的学校外,这些网上学校经营者还向学区和学校提供课程、软件、学习平台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为了改善公立学校存在的学生学业表现和学校财务状况不佳问题,美国开展了公立学校"接管"改革.本文根据波士顿学区、帕特森学区、纽瓦克学区和芝加哥学区的改革经验,总结接管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为美国第三大学区的芝加哥公立学校曾经是全美最差,近十年来,通过一系列教育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业成就,改善了教师素质,升级了学区管理系统还优化了学区内学校的整体结构,成为美国教育改革中的一颗明星。随着前CEO阿恩.邓肯入主美国教育部,"芝加哥经验"正成为其工作的基石。回顾与分析近十年来芝加哥公立学校的教育改革,有助于了解美国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发展动向,其中许多扎实有效的举措对我国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访谈美国全球教育专家肯尼斯-泰博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按:长期以来,全球教育计划受到大学极其学术研究机构的重视,美国很多大学通过开设"国际研究"、"跨文化研究"、"全球化研究"等课程和组织"国际日"、"国际论坛"、"异国体验"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文化理解态度.90年代以来,全球教育项目扩展到美国很多州的中小学阶段.全球教育项目有的以学区为单位,有的以学校为单位,有的则根据教师意愿在教师所在的班级开展.多数教师把全球教育与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或学区乡土课程.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一些趋势将影响二十一世纪的美国学校,这些趋势是: ·在大学区和中等学区的大多数小学里,少数民族的人数将变成多数。·在经济繁荣的学区,学生按四人一台的比率用上计算机。(美国在整个二百年的历史中,总共在教科书上花了十亿美元。单单在今后五、六年,国  相似文献   

19.
学区化管理是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选择。当前各地学区化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都注重学区内学校的资源共享与统一管理。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视角来看,学区化管理在理念和实践方面还存在缺失。优质均衡视野下的学区应被赋予和承担更多职能,应更注重文化和精神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学区内学校从"差距合作"走向"差异合作",形成以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学区考核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0.
莫利 《教育导刊》2010,(12):88-89
近段时间,广州越秀区兴起个很时髦的教育名词叫"学区",意指把一定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学校分为不同学区,学区内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制度,实现共同发展。从其建立的初衷来看,学区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学区的学校之间,除了借借场地、听听课,一年搞一、两次教学研讨外,似没能达到当初设置的目的,即没能实现各校之间实质意义上的共同发展,尤其是在德育管理方面,更是无交流可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