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笔宝贵遗产。在系统考察家训读物历史演化轨迹及其世俗化历程的基础上,挖掘出隐藏在家训读物中的教化意蕴,以为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道德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传统家训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家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源远流长,无疑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中,就必须改造和扬弃传统家训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精华相承接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训文化。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立人之本、立业之基.中国传统家训致力追寻这一人生德行,着重阐述了诚信交友、诚信经商这两个层面,并提出了正心、明理、行诚等途径以达于诚信.在中国传统家训中,诚信思想的最终确立是外在教化与个体修养的同步进行,体现了家庭教育模式对诚信教化的作用,有其鲜明特点.在本质上,中国传统家训中的诚信是一种心性诚信,而非契约诚信.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家训是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优秀的传统家训是整个社会崇善尚德、和合理念的助推器,它不仅起到正心修己的作用,而且能够整合乡村资源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使得复杂社会治理简约化。现代乡村治理需要传统家训中"立德"、"修身"的人生观,需要传统家训里"以和治家"、"勤俭持家"的家庭观,需要传统家训中"睦亲"、"礼法"的伦理观。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教化的现代转型是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而发生。维新志士们的“新国民”意识与“开民智”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行动,“五四”新文化领袖们对国民性问题的深度反思和对儒家伦理教化的激烈批判,都极大地促使传统道德教化的质性转向,并催生一种以自由平等、科学民主、个性独立、生命关怀为旨趣的新式教化理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传统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和伦理观,对现代乡村治理有重要借鉴意义。现代乡村治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传统家训的道德教化作用、净化家庭环境以及维护乡村秩序的效用。通过提高农民自身的道德素质,增强村民对家园的认同,节约社会治理成本,构建乡村伦理共同体,提高治理的绩效和层次,达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有许多载体,而人造物体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在这类承载着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人造物体中,又可以再分为建筑物载体、构筑物载体和制作物载体等三大类型。在建筑物载体中,祠堂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而在祠堂文化中也具有浓重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意蕴。在构筑物载体中,处于庄园附属物地位的构筑物比较突出,并且以丰富、生动的形式传递着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信息。在制作物载体中,有着形形色色的小物体,不过这些物体能够"以小见大",承载着中国古人为人处事的智慧,寄寓着历代先祖对于后代子孙的人生愿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爱国主义、仁爱忠恕思想和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等教化思想。中国传统教化思想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重视"慎独""自省""改过"的修养程序与方法,追求持中贵和。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化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过程,笔者对此作了相关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社会动荡、理学兴起、宗族组织迅速发展。虽然封建社会已经开始走向衰落,但传统家训却进入了一个更为完善、定型并走向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家训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重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教育,仕宦家训大量涌现,更加强调家长率先垂范、治家公正,更加重视家风的传承;同时,“治生”、“制用”家训大大拓宽了家训领域,而全面系统、切于实用的居家指导型家训更是开了新生面。通过家族组织实施家训教化是教化途径的新变化。在教化方式等方面,则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更加注重可操作性和子弟品德养成培养;开明、平等、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训喻方式获得了发展;更强调以惩罚手段辅助教育;诗训教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家训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传承价值。中国传统家庭教育重视"早谕教""端蒙养""行胎教",重视修身为要、道德为先,注重儿童生活常规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家风和家训的传承与发扬。这些不仅凸显了中国家训文化的传承价值,亦对解决现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以及形成积极、健康、文明的家庭教育观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家训中汲取文化养料,切实实现以好的家风带民风、促政风、正党风,是当下中国文化建设领域重大而迫切的理论课题.包括汉阴沈氏家训在内的传统家训重视在家族内部倡导和推行进德修身、睦亲齐家、治家兴业、待人处世等方面的伦理道德准则,以别具特色的教化功能和教化方式促进了良好家风的形成,对我们今天治家教子、立身处世及创立具有时代精神的新的家训文化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家训主要体现在家庭、家族活动中经常发生的各种各样具体教育行为上。这些鲜活、丰富的教育行为可细分为直接与间接、正面与反面、正向与反向、专门与随机、单一与复合等多种类型,但都在中国传统教育观念指导下发生,与中国古代社会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密切相关,是中国古人家教智慧的产物,具有特殊的家教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传统家训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形成和繁盛起来的一种家庭教育形式,主要是指父祖对子孙、家人对家人、族长对族长的直接训示、亲自教诲,其主要内容是人生教育和伦理教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百科全书。传统家训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但关于我国传统家训的研究则起步较晚。相关著作直到80年代末才开始出现,至今为止,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家训的辑录著述,多是从史书、典籍中爬梳钩沉,再现前人家训的内容,并对其加以汇编、注释。  相似文献   

14.
家训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解放以前,除了《颜氏家训》有些专门研究之外,传统家训基本上处在撰写、订立、编印和传播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家训学的研究在我国空前繁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学者们从历代古籍中爬梳钩沉,筛选整理,重印、再版了大量传统家训著作,撰写、出版了家训研究的一批专著、论文,对家训产生、分期与发展历程、内容作了全面的探讨,在挖掘、弘扬传统家训这一珍贵遗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家训在家庭教育中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家训又称家教、家范、家规或家诫,是封建士大夫阶层教诲其子孙后代如何安身立命、做官处世的教育读本”,家训的出现在中国由来已久,汉代东方朔的《诫子书》、刘邦的《手敕太子文》、郑玄的《戒子益恩书》、三国曹操的《诸儿令》、诸葛亮的《诫子书》及陶渊明的《与子俨比疏》。在家训中,以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为始祖。  相似文献   

16.
朱红莉 《成人教育》2014,(11):34-37
"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且蕴含着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仁义礼智、修齐治平、中庸之道等美德和思想。这些内容和思想对当代人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对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以及个人的人生修养和人生实践,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中国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家庭的道德情操更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于家庭教育是每个国家重要的社会职责,也是继承中国传统优秀的历史文化的有效途径。它是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庭文化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在教育子孙忠君报国、诚实守信、勤俭治家、孝亲尊长等道德树立以及品格培养方面表现出了积极的作用,这些可以给我国现代社会提供许多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家训,是传统宗法社会父家长垂诫训示子孙后代,用以规范家人行为、处理家庭事务的一种言行准则,是父权与族权的重要表达形式。中国传统家训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它以父权制宗法大家庭为基础,适合于阶级国家政治需要、家族成员社会化需要及家族求生存发展需要而产生。从理论与史实结合上揭示中国传统家训产生的时期与原因及特征,以期推动对中国家训和传统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学习是每一个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必经之路.《颜氏家训》中有这样几句明示:“晓学吏用,济办时须”,“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有学艺者,触地而安”,“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可见,正确的治学观决定着切合实际的就业观.如何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使其实事求是的结合自身特点同时服务于就业观是本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古徽州素有修谱习俗,谱牒中的族规家训是训导族人的道德规范,其中既有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道德观念,又有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反映.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文字记载,揭示了族规家训对平民阶层伦理道德观、宗法观、妇女婚姻观等的社会教化效应.在构建现代社会道德理念的今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仍可供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