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出乎争     
顾颉刚在总结他与谭其骧的争论时,使用了"真出乎争"四个字.我认为,这应该是我们对待争鸣的态度,也是探索和争鸣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次习作,学生引用《资治通鉴》。顾颉刚说:"引用古书资料,要用原始书,《资治通鉴》是二手货,不足取信于人。"又一次,学生粗心大意,写错字,顾颉刚骂他:"要细心,一个字都不可轻轻放过。"再一次,学生出大题目要写作,这次顾颉刚骂他更狠:"你的毛病好出大题。要知道大题目费大功夫,不易做得充实;小题目可以做得充实有力,无懈可击。某些事,可以大题小作,在学问上则要小题大做。"  相似文献   

3.
陈俭英 《师道》2012,(3):25-26
那是一个星期二的早上.大课间的铃声响起了。第一节刚下课,班长小鹏就哭丧着脸对我说:“老师,我的手机丢了。”我听了十分惊讶,连忙问:“你为什么带手机来上学?”因为我曾规定学生不准带手机到学校,而小鹏是个乖学生,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不会违反纪律的。果然不出所料,小鹏说这部手机是他爸爸的,他借来贮存资料,因为英语老师昨天布置了一项任务,让他回家查找资料,今天把整理好的资料用移动硬盘带回学校交给老师。但是小鹏家里没有移动硬盘.于是只好用爸爸的手机把资料带回校。没料到刚上完早读课就发现手机不见了。  相似文献   

4.
说服,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班主任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但现在较为常见的现象是,老师们往往把说服看成是对学生的单向“训导”,而不是双向交流,于是教师“说服”学生的姿态就和“授课”差不多了。而且许多班主任看不到说服的局限性,他们竟然以为:我一“说”,你就应该“服”;既然我说得对,你为什么不听?这些班主任对“说服”的期望脱离实际了。  相似文献   

5.
禹贡学会是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由顾颉刚、谭其骧等人发起组织的,它以专门研究沿革地理的民间学术团体而著称,并出版了机关刊物《禹贡半月刊》。禹贡学会不仅把传统的沿革地理学推到了高峰,最为重要的是开启了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新局面,促进了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在中国学术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真出乎争     
顾颉刚在总结他与谭其骧的争论时,使用了“真出乎争”四个字。我认为,这应该是我们对待争鸣的态度,也是探索和争鸣的实际意义。争鸣是一个探索真理的过程。根据“宣传有纪律,学术无禁区”的原则,争鸣应该享有充分的自由,不存  相似文献   

7.
《吕氏春秋·应同》保存了稷下学者邹衍的五德终始思想。对《吕氏春秋·应同》篇中为何仍作"代火者必将水",顾颉刚猜测:"《吕氏春秋》钞录《邹子终始》之文,未加润色";与《吕氏春秋》编撰时代人们的"天子"观念有关。顾颉刚的第一个猜测是合理的,《吕氏春秋》保留了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原貌,而李善《文选》注对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理解存在误差。顾颉刚的另一个猜测则有欠妥当。基于对顾颉刚"两个猜测"的考察,可见他认为邹衍的学术思想对《吕氏春秋》的编撰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师[出示课件]:小明上学有几条路线,有哪几条?[学生自由说] 师:在这几条路线中哪一条最近?为什么? 生1:中间这一条近,因为“弯路比直路长”。 生2:我也觉得中间这条近,因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相似文献   

9.
<正>风云激荡的20世纪,许多名师完全放下架子,视学生为亲人,待学生同子女,或乐善好施,或因材施教,或慧眼识珠,谱写了一段段动人的师生佳话。1920年春,顾颉刚在胡适的帮助下,任职于北大图书馆,但是,薪酬较低,入不敷出,导致顾颉刚忧心忡忡。为了摆脱顾颉刚的窘境,胡适安排他标点《古今伪书考》,自己每月贴上三十元。顾颉刚在致胡适的信中写道:"我的职事,承先生安排,使我求学与奉职,融合为一,感不可言。薪  相似文献   

10.
难忘的教训     
我刚任教的第一天,学校就决定把一个最乱的班交给我带。起初我的信心挺大,一心想把这个班抓好‘教学中我看到学生有不对的地方,就赶紧纠正。可是有一件事却让学生教训了我。 我在自习课上,发现班里大部分学生写字时把本子放偏写,我便向学生说:“写字时应该把本子放端,斜放着会影响写字的。”学生听了很快都把本子放端了。可是有一天我在教室里写字,一个胆大的学生悄悄地走到我的身后,把我的胳膊压住,别几个同学笑着说:“吴老师,您要我们把本子放端写,您自己怎么不把本子放端写呢?”又一位同学说:“还比我们放得斜呢。”当时我望着这些调皮的小孩子,脸  相似文献   

11.
王学典、孙延杰的《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从顾颉刚的史学成就及与其弟子们的学术传承、私情交往等方面,对顾颉刚及其弟子们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介绍。本文即是从这些内容时该书进行了深入的评介。  相似文献   

12.
我们学校每在学期结束时都要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项是学生对各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下一学期开学时,学校会把这些材料反馈给老师。今年刚开学,每位教师都收到一个信封,里边装着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对自己的“谏言”。我打开信封认真浏览,里面不乏赞美之辞,但有一条建议很醒目,说我“上语文课时废话太多,经常把语文课上成班会课”。  相似文献   

13.
顾颉刚是“中国史现代化的第一个奠基人”。1926年,顾颉刚出版其史学巨著《古史辨》,轰动史林,胡适称之为“中国史学界的一部革命的书,又是一部讨论史学方法的书”。《古史辨》的出版,标志着一个新的史学学派古史辨派的诞生,顾颉刚也当然地成了这一学派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4.
吴玲 《师道》2014,(7):52-53
记得有一天,上幼儿园的儿子被邻居接回来时,刚看到妈妈就问:“妈妈,我的同桌小青说我是从树杈间落下来的,”还骂我是野种。我到底是从哪几来的啊?”  相似文献   

15.
王石 《小读者》2013,(7):28-28
我在哈佛遇到一个曾在万科工作过的留学生。有一天,他找我说想上《非诚勿扰》。我很吃惊:“《非诚勿扰》是找对象的一个节目,你一个哈佛的博士生上那节目想干什么?”他说他博士快毕业了,要找对象了。我说:“那哪是找对象的呀,那是一个娱乐节目,你到那儿能找到对象吗?”他举出几条理由说服了我。他说,第一,毕业之后他准备回国创业。上《非诚勿扰》一期节目是20分钟,以节目的收视率和广告费用折算,20分钟就是两百万。  相似文献   

16.
所谓“古史辨”学派,是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派别。长期以来,人们都把顾颉刚作为这一史学派别的创立者,这自然是不错的。但应该指出:胡适是“古史辨”学派的启示者和支持者,没有胡适,就不会形成“古史辨”学派。 “古史辨”学派的学术成果,体现在朴社出版的七期《古史辨》中。该书开首一篇文章,便是胡适1920年11月上旬写给顾颉刚的一封信,题为《询姚际恒著述书》。从此以后,顾颉刚在胡适的引导下,开始辨伪书;由辨  相似文献   

17.
爱情在山顶     
一个很内向又很固执的中学女生爱上了她的老师。为了让这爱情能封住所有人说三道四的嘴,她首先让自己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然后写了一封几十页的求爱信,把爱的理由和决心说了个如山如海宁死不悔。她把这封信交给老师时说:“不接受我,就回信说服我!”  相似文献   

18.
张奎 《山东教育》2008,(6):16-16
下午第一节课刚上课,学生们就纷纷来告状,说小鑫和同位因为打架被叫到了德育处。果然,不一会儿,两个学生脸红脖子粗地带着打架的余火回到了教室。学生们一下子静了下来,等着我来“发落”这两个犯了错误的同学。我站在讲台上,沉思片刻,对他们说:“犯了错误就要接受惩罚,你们愿意接受惩罚吗?”显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低着头怯生生地说:“愿意。”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月出版的周本淳先生的《诗词蒙语》(下文简称《蒙语》),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学者讲坛系列”第二辑。此辑中尚有章太炎《国学略说》、贺麟《文化与人生》、顾颉刚《我与古史辩》、朱光潜《谈文学》、朱自清《读书指导》,等等。此集的特点是故人多———当时健在的仅此书  相似文献   

20.
作为教师,可以读读张晓风的文章《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面对文中那句忐忑不安、顾虑重重的问话一“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下面三位老师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一句评语,成就学生一生.季羡林先生在《忆恩师董秋芳先生》一文中写道:“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我的白话作文(注:一篇记叙回家奔丧的作文)竟受到了秋芳先生(注:系其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读书时的语文教师)的激赏,说我是‘全班甚至全校之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