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散步》,很多教师在主题的确定上基本上是"孝顺"、"尊老爱幼"、"责任",在情感价值的教育上自然也会以此为基点,营造氛围,诸如布置放学后给父母洗脚这一任务也比比皆是,至于洗了没有,也没了下文,故而只是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而已,未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领会,情感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流于形式。《散步》的主旨更深入地说,应该是体现了一种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
<正>单元主题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以单元主题为核心,遵循"整体性原则",以一个单元的教材为单位组织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如果把单元主题比作一根藤,一篇篇课文比作藤上的瓜,形象地说,单元主题教学就是以藤串瓜,进行整体设计,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以达到省时高效,还要加强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它是一种思想主题的整合,是课内与课外的整合,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实现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形象被许多人描绘过,母亲的品格被无数次赞美过。读罢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我再次被母爱的伟大与崇高深深感动了,母亲三次伤心落泪的画面更是让我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小巷深处》时,我请学生说出文中最令人感动的情节,并谈一谈现实生活中父母有没有做过令他们感动的事,结果只有几个学生轻描淡写地提及文中盲母送东西后站在风中的情景及自己生病时父母的照顾。如此情感充沛的文章,学生读完反应为何如此平淡?我不禁开始反思,如何才能让学生体会到那些直击心灵的感动呢?一、如历其事学生在理解故事文本时因和故事存在隔阂,常  相似文献   

5.
《去年的树》一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如何引导学生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执着与信念,感受其间的动人情愫呢?笔者认为,必须通过“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多样地读,逐层深入地读,在琅琅书声中与文中的人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说明语文教学中活动教学的意义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地阐述活动教学实施的途径。本文就以《我的母亲》一课为例,从语文教学中开展活动教学的必要性、活动教学的现状以及语文教学中活动教学的实施、途径和有效措施进行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将知识、能力与情感的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体验,升华学生的美好情感,始终是我们探索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是情感的营造者,是态度的表现者,是价值观的升华者,是整个过程的调控者。运用史实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必须考虑创设历史情境,展现历史事实,让学生穿梭历史时空,感受历史的脉动,在"随风潜入、润物无声"中完成情感教育,摆脱教师的空洞教育。  相似文献   

9.
《我的母亲》这是一篇自传,回顾了作者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从而表达了对母亲深挚的怀念和敬爱之情。我在教读本文时,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使自己在教学中有了很多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和体悟。"此要求教师能真正落实到阅读教学的不多。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慈母情深》,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进行对比感悟,以读代讲,以读代思,以读代悟,真正让学生懂得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  相似文献   

11.
12.
一、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刮蜡画的有关知识、技法,能利用各种笔触表现画面;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甜蜜梦境"的感受及表现,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及创造力;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技法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提升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美好梦境的体验,感受刮蜡画的技法、表现;难点:运用刮蜡画表现梦境。三、教学过程:(1)导课:创设情景、贯穿科学知识、师:这节课,老师带  相似文献   

13.
严海波 《考试周刊》2012,(71):55-56
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会读、会写书后的三个生字,理解生词和新出现的词语意思,了解小品文的一些常用写作方法。2.能力目标:学习阅读质疑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学习其中运用比喻等说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因此,作为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不能一味地对学生强调该怎么做,要注意什么,这只能是一种模仿,学生不能深刻理解.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应从他们已有的知识出发,让他们亲身操作、实践,通过自我探究,进而有所发现,从而真正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实现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韩天然 《学子》2014,(7):23
正在使用"课标"新教材的最初阶段,包括我在内的不少语文教师对新教材发生的种种变化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盲目性。而今,经过反复的教学研究和感悟,日益感悟、发现教材编辑中一些颇具匠心的处理。我们只要找出新版老版教材都有的课文,对其教学处理进行对比研究,就能够显豁和深入地领会到新教材理念的不同和处理的高妙。新老教材中的这些课文,虽然文本相同,但文后的练习不同。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练习设计反映了不同的教学理念。这启示我们,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在熟悉的课文的教学中使用熟  相似文献   

16.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推行文本的个性化阅读已是语文教学的必然之举.并已经成为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一道旖旎的风景。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为师生提供了共舞的恢恢空间!  相似文献   

17.
我们语文教师上课,相当多的是对知识的低层次重复,翻来覆去的是在字、词、句等上面做文章,教法畸形了,语文的情感教学不见了,教学的效果还能好吗?从文化过程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中教师和文本之间是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的。教师对文本的选择、处理、加工、改造都是在个人经验阅历、文化视野范围内进行的。教师文化素养的高低,教学视野的狭阔,生活阅历的多寡,思维活跃的程度和思想的深刻度直接影响着他对文本的选择、处理、拓展和使用。下面就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的对话教学为例,谈谈对教学视野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情感体验”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目标,作为一种阅读结果的“情感体验”是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体验”来实现的。初中语文课文的内容广泛,它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情感体验的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下面以苏教版九年级语文《台阶》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情感体验中升华学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她是我的朋友》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鲜血。这篇文章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对人物献血时的神情、动作做了细致传神的描述,表现了阮恒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本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与文本对话,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品读感悟,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20.
“学习历史在于知道过去的真实和真实的过去。”但由于时间的跨度,历史事件在学生看来往往只是“遥远的传说”,缺乏真实的感受与体验。为解决这一教学疑难,教师须合理地选“点”铺“面”,引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下面,笔者借助《春天的故事》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