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贤煤田是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矿床水主要为第四系含水层、第三系含水层和基岩裂隙含水带。通过对现有矿区含水层及地下水的补给、排泄资料以及邻近矿区充水因素分析为下一步矿井开采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鹏飞 《科技风》2013,(15):119
根据全国各矿区突水资料的统计分析及正利煤矿隔水层的地质条件,得出正利煤业临界突水系数为0.1MPa/m。井田9号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存在底板突水的危险性大。对井田内各煤层开采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判定及分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铁山南煤矿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特别是含水层和隔水层的特征,结合实测的矿井涌水量资料,采用"类比法"、"大井法"对延伸勘查区涌水量进行预计,对铁山南煤矿全矿井最大、最小、一般涌水量频率统计进行可靠性分析,指导矿井下一步防治水设计。  相似文献   

4.
邢台矿十一采区断裂构造及隐伏陷落柱发育,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主采煤层五号煤底板隔水层薄,再加上底部大青灰岩含水层富水性强、接受奥灰水补给、水头压力高,从而给五煤开采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针对采区的水文地质特点,采用底板注浆加固的方法治理受水害威胁的区域以实现矿井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5.
在充分分析安阳市主焦煤矿矿区内主要含水层的基础上,按照矿山地质环境评估的思路,对于矿山开采中对含水层的影响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含水层保护的思路,对于生产矿山企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鸡西煤田水文地质分区、含水层和隔水层,并对含水层和隔水层进行了详细划分。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燕青铁矿的基本情况和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并分析了矿区含水层情况及矿床充水条件。在此基础上,针对矿区不同含水层分别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进行了矿坑涌水量预测,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区域水文状况、区域构造、区域地下水补径排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含隔水层特征等因素的分析,总结了矿床的充水因素,为矿山开采水害防治提供了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陕北沙漠区煤炭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脆弱,区内唯一具有供水意义和重要生态价值的含水层位于煤层之上,沙漠区表生生态对萨拉乌苏组地下水位埋深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合理生态地下水位埋深为1.5-5.0m,控制地下水位是生态脆弱矿区科学开采的核心。以控制地下水位为目标,以地质基础研究为基础,分区分类进行开发,是生态脆弱矿区煤炭资源科学开采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查阅了近几年公开发表的相关保水采煤技术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保水采煤技术发展现状和工程实践状况,并据此指出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实现保水采煤的核心是要精确探测到导水断裂带的发育高度,在不同煤矿地质条件下的煤层开采时,其相关技术参数和开采方式是不同的,实现保水采煤的技术要求,就必须重新调整技术参数及开采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孟巴矿井地质开采条件特殊,开采煤层厚度大,煤层顶板砂岩整体性强,开采煤层上覆煤系地层厚度变化较大,LDT是唯一的UDT富含水砂层下的相对隔水层,且在北翼开采边界位置LDT隔水层厚度小于10m,在南翼LDT厚度由北向南逐渐变厚,但是在大部分区域Ⅵ煤顶板砂岩以上煤系地层缺失,南翼由北向南Ⅵ煤顶板砂岩逐渐变薄,Ⅵ煤以上煤系地层也逐渐变薄甚至缺失。因此,在开采中必须既保证覆岩导水裂缝带不波及LDT岩层,同时也要  相似文献   

12.
矿区的开采本身就是在破坏着矿区及周边的生态,水文及地质结构,然而在发展和利益的驱使下,过度开采随处可见,而矿山经过过度开采,其相应产生水系调整和污染,水灾害随之产生。本文就矿区水灾害的类型及水文体质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矿区水环境灾害的形成原因以及特征,并针对矿山水灾害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旨在找到治理矿区水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7,(7)
本文以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为依据,对河北省平泉县沙沱子乡柴家沟钼矿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评价,论述了矿区地下水形成条件,赋存和分布规律,地下水补、径、排关系,划分了地下水类型和含水层富水性,利用大井法计算该矿区的矿坑涌水量。在此基础上提出结论,为该矿区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特征以及地下水的动态特征,查明龙矿区突水的主要原因,将突水的危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天基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上段含水层和二1煤层顶板含水层,间接充水含水层为寒武系含水层、太原组下段含水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主要水害类型是: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水、断层水、太原组下段灰岩和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水、二1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及老空区积水,防治水重点是二1煤层底板水、断层水。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7,(13)
随着我国煤炭产业不断发展,开采规模也日益扩大,不过在开采煤炭的过程当中对于环境的影响也很严重,特别是对水资源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局面。因此保水采煤技术就是为了避免采煤现场出现突水的现象被广泛应用,成为了采煤工程中专家们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特厚坚硬岩层组下的特殊地质环境条件,从而探讨在此条件下的保水采煤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以禹州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矿区内主要含水层的岩组特征和储水空间,以及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对矿区内二1煤层及以上各煤段充水水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矿区内矿井水患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矿井充水水源、水化学特征、充水通道及影响因素等几方面深入分析了常村煤矿矿井充水条件,详细论述了工作面涌水与含水层类型、特征、赋存条件的关系,以及与煤层顶底板隔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地层结构关系,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对其他煤矿水灾害防治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一些矿区,煤炭开采已经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和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并影响到矿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究其原因,就在于大规模采煤造成了矿区含水层结构变异,进而导致了区域含水介质发生非均质性变化,最终影响了地下水环境。本文以焦作矿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等工作,研究了采煤前后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变化,阐明了采煤活动对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煤矿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煤矿开采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的背后是对环境的破坏.其中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尤为严重,不仅影响了矿区的生态平衡,还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对煤矿开采条件下地下水资源破坏及其控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煤矿开采对矿区地下含水层结构的破坏,以及对水环境的影响,进而提出几点有利于控制地下水资源破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