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笑 《家教指南》2006,(3):47-48
春节过完了,幼儿们纷纷被送往幼儿园,这时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组组镜头:  相似文献   

2.
新的幼儿刚入园时,他们会或多或少表现出"分离焦虑",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每个孩子都会有。面对人生的第一次转折,怎样让孩子们尽快消除分离焦虑,融入快乐的集体生活,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可以采用双元教育:一方面是家庭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幼儿园的教育。作为幼儿教师,面对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爱心和耐心,去理解、同情和维护幼儿稚嫩的心灵。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科学地教育孩子,他们会很快地消除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3.
分离焦虑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以婴幼儿、青少年、父母亲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分离焦虑研究主要探讨分离焦虑的影响因素、诊断、治疗、与其他心理行为障碍之间的关系等。总体看来,存在研究对象狭窄、研究广度缺乏深入、研究定位局限于心理障碍水平等方面的不足,未来会在开阔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手段、深化研究层次等方面展现新趋势。把握分离焦虑研究的现状、不足和发展趋势,对依恋、心理治疗乃至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天天是一个小男孩儿,大大的脑袋,白皙的皮肤,甚是可人。只是小眼睛里总是盛满了泪水,刚入园那会儿,每次来园,总是缠住大人,哭着不上幼儿园,我们想了许多办法,可都无济于事。家里人也十分无奈,每次送天天来园,天天纠缠多时之后,他们只得狠狠心,硬生生掰开小手,在天天声嘶力竭的哭喊声中,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幼儿园。  相似文献   

5.
《教师》2018,(6)
分离焦虑是指儿童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所表现出的强烈不安和丧失感。在《百科全书》中,分离焦虑是指儿童与其所依附的人或最初照顾他的人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焦虑情绪。新入园的幼儿出现哭闹的现象就属于幼儿分离焦虑,过度的分离焦虑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文章主要探究如何帮助幼儿更加顺利地度过分离焦虑期。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新生家长“分离焦虑”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幼儿园新生家长的分离焦虑,一直存在却往往被忽视,它直接影响幼儿的顺利入园,也影响到家长安心工作,克服这一问题是幼儿园一项重要工作,新生家长的分离焦虑有一定的原因,幼儿"分离焦虑"和家长"分离焦虑"密切相关,应当同样重视,同时采取系统措施加以解决,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9.
胡嫣  小鱼 《家庭教育》2005,(9B):22-23
宝宝长大要上幼儿园了,这是值得庆贺的事。可是令人烦恼的是宝宝离开父母和家人难免会有些不适应,“入园焦虑”困扰着年轻的父母,如何帮助宝宝度过艰难的9月?让我们听听来自家长们高招,看看“前人”用过的好方法,是否可以让我们即将入园的家长和宝宝效仿。  相似文献   

10.
母亲教育观念与儿童心理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着重于探索母亲教育观念与儿童心理特点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作者发现,母亲教育观念主要包合儿童发展现、教育观与期望三个方面的内客。调查结果显示,母亲教育观念与儿童性别、年龄差异以及儿童心理特征,尤其是与气质特点有关的心理特点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探讨母亲人格、母亲教育观念与幼儿分离焦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泰然 《江西教育》2004,(18):43-43
在一次《写给老师的话》为题的习作训练中,一位学生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老师,有一件事我觉得很委屈。在上星期二的语文课上,您向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其实我和洪刚的意思是一样的,洪刚得到了您的表扬,而我却受到您的批评,说我上课不愿动脑筋。因为这事,那节课我就稀里糊涂地过去了,也为这事,我几天吃不饱,睡不好觉。因为这不是我的过错!老师,您  相似文献   

13.
孟玲 《山东教育》2007,(9):34-36
幼儿的分离焦虑已经成为每年新生入园时幼儿园和家长非常重视和关心的问题,也被教育工作者视为教研工作的重点。但是新生入园时是否只在幼儿身上存在分离焦虑呢?作为家长,面对与幼儿的分离又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世间的事情无奇不有,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一步步依循学校教育路线老老实实走过来的,但仍然还是少不了一些敢于突破常规的人,比如说不让孩子接受正常的幼儿园教育和学校教育,而是回家自己教。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育》2005,(10):49-50
“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小孩子时经常说的话。大人的本意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可是,这种教育要把握好尺度,如果在成人偏颇、过激甚至错误的引导下,孩子心理中善良的成分会越来越少。在一些家长看来,“从小不吃亏”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实际上,没有善良之心的孩子也不可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6.
薛凤 《山东教育》2004,(33):50-50
年轻的父母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正当你为自己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而感到自豪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早上,她(他)却歇斯底里地大哭起来,拉着你的胳膊可怜巴巴地恳求你:“妈妈(爸爸),不要把我留在这儿,我不想上幼儿园!”瞬间,你的脑海里就会重现孩子刚上幼儿园时那些困难的场面。而且,这种情况很可能在孩子们上幼儿园的这几年里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17.
刘霞 《生活教育》2013,(10):119-122
新学年开学初,应南京某幼儿园的邀请,给全园的家长们做专题讲座。讲座结束后,家长们邀请我加入他们的QQ群,以方便交流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家长们提问非常踊跃,我发现大约有80%都来自托班的孩子家长,主要集中在孩子不适应幼儿园新环境的相关问题上。碰巧,那日的晚间新闻里也在报道儿童医院里多了很多新入园的小病号,多是因为心理上抗拒去幼儿园,由分离焦虑引发的身体疾病。由此看出,新生入学,尤其是幼儿园新生入园的分离焦虑正困扰着很多适龄儿童以及他们的父母。  相似文献   

18.
奖励能够振奋人的愉悦情绪,激发人的向上精神,对于开发人的内在潜能具有积极的作用。孩子长期得不到奖励,对自信心的树立是很不利的。怎么办呢?笔者认为,一是家长或老师要多注意观察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尽量多地给予一些表扬、奖励;二是要教导孩子学会另一种奖励方式一自我奖励,就是自己给自己颁奖。这种奖励只要适当,同样能够收到奖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瑞典,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 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师长  相似文献   

20.
刘萍 《宁夏教育》2006,(1):69-69
1、使孩子软弱无能。父母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去做的话,就会使孩子软弱无能。同时,通过帮孩子做事情,父母也向孩子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因为我对你不放心。如果孩子一直接受这样的生活观念,对他的心灵成长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反而会使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越来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坚强。而且,这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弱,因为父母为他解决了一切阻碍他成功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