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母性不良行为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性(或母亲)不良行为在思想、心理状态、行为方面误导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母性追求享乐,只要金钱、不要情操,缺乏理智,把对子女的教育当成感情发泄,缺乏管教、放任自流等,是未成年人变坏的不良外部因素。重视和加强对母性的教育,使她们树立高尚的理想、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文化素质、法律观念和家庭道德观念,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对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据新华社调查显示,多数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而初中阶段是不良行为的高发阶段。参加调查的关颖认为,大量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证明,一般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的前兆。从接受不良影响,到道德缺陷、私欲膨胀、交友偏离,进一步产生一般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最后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未成年人在这一过程中种种表现或隐或现,总有蛛丝马迹。如果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各尽其责,把握其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是影响社会安定的突出问题。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往往是未成年人犯罪经历的三部曲。因此,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学校必须首先预防未成年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4.
不良行为是指容易引发未成年人的犯罪,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不良行为是消极行为,不构成犯罪,但是不良行为的恶性发展,可能导致犯罪行为。所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与教育。  相似文献   

5.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青少年学生处于生长发育、学习成才的重要时期,更需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加强自律,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加强遵规守纪教育,抵制各种不良行为,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项重要措施。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力武器。法律规定,加强青少年学生遵规守纪教育,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包…  相似文献   

6.
4年前,我校还是一所校风、学风、教风不正,人心涣散,社会声誉相当差的学校.当时,学校德育方面存在五大问题,校园脏乱;学生中抽烟的多;校园失窃严重;学生流失率较高,每年流失学生都在10%以上;校园周边治安差,校门附近经常聚集一伙不良青年,威胁学生,勒索钱财,学生和家长有不安全感.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举的未成年人的九种不良行为和九种严重不良行为中,我校少数学生至少犯了七八种.可见,我校预防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一项相当艰巨而重大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4年前,我校还是一所校风、学风、教风不正,人心涣散,社会声誉相当差的学校.当时,学校德育方面存在五大问题,校园脏乱;学生中抽烟的多;校园失窃严重;学生流失率较高,每年流失学生都在10%以上;校园周边治安差,校门附近经常聚集一伙不良青年,威胁学生,勒索钱财,学生和家长有不安全感.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举的未成年人的九种不良行为和九种严重不良行为中,我校少数学生至少犯了七八种.可见,我校预防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一项相当艰巨而重大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自身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不平衡及不良外部因素是未成年人出现不良行为主因。应尽快改变目前以学习课本知识为主、以将来"成才"为目的的教育,对未成年人实施人格完善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感恩回报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等精神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9.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当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不断发生,且呈上升趋势,并给家庭、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关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发生,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家庭幸福的一大社会问题.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长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教育方式都与未成年人犯罪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极大的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甚至成为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良好的家庭教育及家庭环境,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健康地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党、政府和全社会神圣的责任。由于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不良行为和现象,加之所处的环境使得未成年人的犯罪成上升趋势,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救助性措施,避免其犯罪,让他们知错悔改,成为社会的正常公民。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法律保障。社会各界必须依法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重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 ,帮助未成年人增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1999年6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并于1999年11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法律体现了党和政府解决犯罪问题以“预防为主”的战略思想,强调德育和法制教育的基础作用,突出家庭、学校的主体教育责任和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重视对不良行为的及时矫治和对未成年人的挽救和保护。 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立法依据 1.制定本法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中国现有未成年人近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近1/3。未成年人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栋梁。未成年人好奇、求知欲强,渴望独立,感情奔放,敢说敢做,但是经验少,自制力差,思想容易冲动,行为容易过激,容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这一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现在,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中的中心人物。但面对未成年人行为、心理上不断增多的问题,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犯罪,家长仍然感到无条,甚至痛心疾首。近日,在天津市妇联举办的“母亲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论坛”上,专家根据《全国未成年犯抽查分析报告》中的真实案例,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心理特点。参与这项调查的天津社科院关颖研究员向家长们提出:要特别关注孩子在初中时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的培养,90%以上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出现不良行为的“危险年龄”是在13岁到14岁。这项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项调查。通过对2000余…  相似文献   

15.
由于生理、心理等原因,未成年人认知能力较差,人格尚不健全,加之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丽水市近几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分析丽水市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促进和谐丽水之创建。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法律保障。社会各界必须依法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重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帮助未成年人增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不良环境和家庭教育缺陷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要预防未成年人的犯罪,必须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家长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犯罪家庭预防观念。同时,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一般是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其具有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性质恶劣化、涉案类型相对集中、犯罪目的模糊、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方式集团化、犯罪技术智能化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做到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收集信息,及时矫治未成年人不良心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道德教育;在学校和社区中建立完善的教育辅导、治疗体系;有效打击、妥善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阶段,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兴旺、民族的未来。然而,受社会上拜金主义、贪图享乐等不良思潮的影响,加上凶杀、暴力、色情等影视作品及网络、报刊杂志等也常常对不良行为的渲染,使一部分未成年人误入歧途,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令人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犯罪一般是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其具有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性质恶劣化、涉案类型相对集中、犯罪目的模糊、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方式集团化、犯罪技术智能化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做到: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收集信息,及时矫治未成年人不良心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道德教育;在学校和社区中建立完善的教育辅导、治疗体系;有效打击、妥善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