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就个人命运而言史铁生苦难深重,但他终于理解了苦难,超越了苦。指引他完成这一转变的是他对“神”(精神)的信仰,即一种在苦难时面向神秘、面向绝对价值(广博之爱)永远祈盼、永远追求、永不放弃的精神,史铁生称之为“宗教精神”。追踪史铁生的这一心路历程,对于理解他的作品和寻找灵魂的归宿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的许多困境是与生俱来的,史铁生的困境在于他的残疾,他能在思索中升华,领悟生的意义,从心灵的深渊中走出来,并且意识到心灵的残疾才是真正的残疾.对待困境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从精神上实现超越,从不断的精神超越中实现人的价值,获取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作家非常独特的个案。他以一种庄严的姿态,饱含真挚的情感,回顾了自身所走的艰辛之路,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生活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再发现。从史铁生对生与死的艰难选择出发,通过对目的和过程的深度思索不断追问人存在的终极意义,从而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救赎之路,实现了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我与地坛》作为史铁生的代表作,展示了残疾、宿命、死亡这三个史铁生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通过分析作品,探讨史铁生在不幸的人生中,在生与死的犹豫间,如何对人类终极命运采取精神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中的一个“异数”。他的自传色彩十分浓厚的散文,是其从生命绝境突围的心路历程的艺术勾勒。他之所以能够实现精神上的自我超越并彻悟人生,在于其思索具有浓厚的宗教精神和广阔的哲学视野。  相似文献   

6.
史铁生是我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哲思型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到处流露出对生命困苦极限的体验、感悟和内省,他以自身不寻常的经历和独特的写作视角,叩问生命真谛,寻求困难人生的精神救赎之途。地坛是史铁生精神家园的栖居地,母爱是他精神的支柱和希望的源泉,写作是他超越人生苦难的精神救赎之途。  相似文献   

7.
8.
在中国当代的"无神语境"下,北村、张承志、史铁生等人,成功开创了"神性写作",建立起文学与宗教这独特的一维.饱含激情地表达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情感.同样语境下,他们各自又有不同的宗教情感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9.
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做作,而是常常诘问自己的心灵,探究人性最隐秘处。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但他依然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相似文献   

10.
残疾及其拯救--论史铁生创作的心路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狭义的残疾是指生理上的缺陷,广义的残疾是指人所不能者.史铁生真切地体验残疾人在物质与精神上的生存困境,他从狭义的残疾问到广义的残疾,探寻出人的三大根本残疾,并积极寻求拯救之途.他直视残疾,不泯希望,为个人和他人找到了顽强生存下去的勇气和理由.  相似文献   

11.
死亡是史铁生作品的主题之一。从身处残疾求死到思索死亡再到超越死亡的生命体验,“死亡意识”贯穿在他创作的始终。21世纪开始,史铁生也创作了少量诗歌,此时的他,已经过艰难的探寻找到了活着的理由与方式,对死亡持有达观的态度。他的诗歌用一种超然、轻的态度看待死亡,审视死亡与永生的关系,给死亡带来了美学和彼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史铁生在作品里探视了人的死亡本能,表现出发展的矛盾的死亡意识,在不幸的人生中呈现为生与死的犹豫,但在描绘死亡过程时把死亡审美化神秘化并消解了死亡的焦虑恐惧,对死亡进行了理性的超越性思考及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13.
"诗余"作为词的一种文体称谓,从诗歌与词的关系角度来定名,指出了诗歌与词的关系。本文从梳理诗余观念流变入手,解答了词何以被称为"诗余"以及言说者隐喻的词体观念、诗与词的关系认定和诗词分野标准,勾勒了"诗余"这一文体称谓的历史发展,考察了"诗余"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在此观念影响下词论家对词体特质的认知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词作为"诗余"的真正内涵和词学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同为知青作家,张承志和史铁生虽然都高扬人道主义理想的旗帜,探寻生存的意义,力图以宗教精神来凝聚涣散的民族精神。但是他们的宗教观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人文精神的揭示,阐述了图书馆文献检索课教师的忧患意识,及其在理想志向、价值观、师德建设等方面所应操持的人文精神取向.  相似文献   

16.
“于是”的运用与语篇的性质有一定的关系,具体地说,“于是”常用于叙述性语篇中,其语用功能是:保证语篇在时间顺序上的衔接,同时具有提示因果关系等逻辑顺序的作用,间接保证语篇在逻辑顺序上的连贯。  相似文献   

17.
胡适是本人近年潜心研究的个案。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中有特殊的份量。注重文本研读;在剖析个案的过程中,不断反省原有的构想,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眼光与立场;研究中始终强调“问题意识”等。本人的人生种种缺失因与胡适结缘多少得到某种程度的修复,同时也更清楚了自己的种种缺失。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南京图书馆藏《白石山志》收录的一篇卢祖皋佚文及相关资料,证实《渔家傲.寿白石》词的寿星老是钱文子,并由此出发,修订了有关卢祖皋研究中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南京图书馆藏《白石山志》收录的一篇卢祖皋佚文及相关资料,证实《渔家傲·寿白石》词的寿星老是钱文子,并由此出发,修订了有关卢祖皋研究中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0.
张戒的《岁寒堂诗话》和严羽的《沧浪诗话》一前一后,饱含着作者对杜甫及杜诗的热情称赞之情.但两部诗话颂扬的主要方向是不一样的.它们代表了颂扬杜诗的两种方向:《岁寒堂诗话》重视杜诗的思想性,《沧浪诗话》重视杜诗的艺术性.尽管各有缺失,但在研究杜诗学上,它们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是杜诗学上不可跳越的两层阶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