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主义教育管理伦理观是一种将效率和效用作为管理的元价值,主张"伦理中立"、"价值无涉"的教育管理伦理观.尽管从根本上而言,科学主义教育管理伦理观并非一种科学意义上的伦理观,但其注重组织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强调对教育管理现象进行客观研究,主张通过培训的方法来使管理人员掌握教育管理理论等,对我们当前的教育管理伦理理论和实践还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管理伦理观是以一种以主观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教育管理伦理观,它反对科学主义教育管理观所秉持的"价值无涉"的伦理观点,认为教育管理乃是"价值关涉"的,并不可能保持"伦理中立"。尽管人文主义教育管理伦理观的哲学基础决定了其并非是一种科学意义上的伦理观,但其关注组织中人的因素,认为不能离开人来谈论组织的管理和决策,强调重视人的价值和伦理理性及人的非理性在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对当前的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管理伦理观是以一种以主观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教育管理伦理观,它反对科学主义教育管理观所秉持的“价值无涉”的伦理观点,认为教育管理乃是“价值关涉”的,并不可能保持“伦理中立”。尽管人文主义教育管理伦理观的哲学基础决定了其并非是一种科学意义上的伦理观,但其关注组织中人的因素,认为不能离开人来谈论组织的管理和决策,强调重视人的价值和伦理理性及人的非理性在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对当前的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醒世姻缘传》中,西周生对当时儒家家庭伦理崩塌的现状深感忧虑,试图匡扶传统的家庭伦理观,但他饱含夸赞之情塑造的几位正面女性形象,却有力反衬出当时的男性群体已经不堪为天的现实,在客观上表达了传统家庭伦理的不合理之处与其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西周时期的君臣体系,总体呈现出层叠架构的态势。其中,王臣的存在,对王权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但到了西周中晚期,这一君臣体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方面,在体系内部,周王与一部分王臣之间的君臣关系发生了隔断,而王臣而他们的臣属之间的君臣关系却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在王官系统内部,逐渐产生出新的君臣层级,且与此同时,个别王臣在王朝中的地位也发生变化,上述种种变化,从多个方面削弱和动摇了西周王权。  相似文献   

6.
家臣制度是周代贵族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文化。春秋时期的家臣文化,强调臣属必须效忠于宗主之家族,以宗主为"君",要只知其"家"而不知其"国"。这一家臣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西周金文资料表明,"委质为臣"的仪节在西周晚期已经形成。宗主任命家臣时,强调家臣要遵循其政令,善于其职事,这是家臣效忠宗主的根本表现。家臣与宗主之间存在着血缘或假血缘的亲属关系,西周时期亲属关系的政治化趋势,构建了家臣与宗主之间的君臣关系,强化了家臣对宗主的人身依附。  相似文献   

7.
《国语》保留了许多时人关于政治伦理的表述,体现了前诸子时代的政治哲学特色。在《国语》时代的哲人看来,政治活动本质上是高贵的道德优越者对道德低下者的教化,以德为政是最基本的执政原则。忠、礼、信构成了西周和春秋社会政治行为的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8.
"谟"体是生成于诸侯朝聘天子之礼的.<皋陶谟>是春秋时人面对当时诸侯朝聘天子之礼的崩坏,而欲建构新的政治组织结构,托之于上古的舜与大禹、皋陶的一次朝聘之礼,以君臣问对的方式对西周诸侯朝聘天子之义的当下诠释,体现出了周公礼乐为治的精神和原则.  相似文献   

9.
国际政治伦理追求国际政治的向善之道,邓小平的国际政治伦理观中所蕴涵的“和”性伦理.责任伦理、正义伦理是国际政治关系不断走向和谐的重要理论基础,应该认真梳理邓小平的国际政治伦理观。当然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还应该对邓小平的国际政治伦理观进行延伸思考,才能更好地促进和谐世界的真正构建。  相似文献   

10.
《奥赛罗》以嫉妒、盲目、报复为主题展现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与无助。列维纳斯的伦理观把爱作为伦理的基础,强调他者的不可知性和他异性是自我对他者回应和负责的根本原因。只有忘我的以他者为中心、对他者敞开心扉才能让爱的伦理关系存在并延续。借助列维纳斯的爱的伦理观阐释《奥赛罗》三位主要人物对爱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揭示出导致人物之间伦理关系破灭和导致的爱消失的原因,再现莎士比亚这位文学巨匠的超前历史眼光与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