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永辉 《新高考》2007,(12):16-17
【背景材料】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推动一国走向富强的有力支撑。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报告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细化为四个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讲了一段非常深刻的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开创新局面,更好地发挥大学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教育改革发展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  相似文献   

4.
许青云 《中国教师》2013,(Z1):83-84
<正>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提出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为大学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大学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如何担负起这一使命,推动高校文化建设,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大学作为知识的集中地,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力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就要把文化建设作为教  相似文献   

6.
徐秀杰 《学周刊C版》2014,(9):234-23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对于国家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将引领我们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中不断务实进取和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创新空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特别对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作了专门论述,强调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并号召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我国大学,特别是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定要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历史贡献。大学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发挥好独特作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铁路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运行的大动脉和大众交通工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铁路的发展,也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化形态不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体现和实际内容,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实现其中国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一切有效驱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种文化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事实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动力机制;其精神实质在于激发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相似文献   

12.
人类文化的发展是伴随着历史的变迁反映时代内容的,同时也反映出本民族的特色文化,民族性和时代性是文化发展的两大要素。中国的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辉煌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性与时代性也是中国音乐的两大特色,构成中国音乐文化的有机整体,两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同时保持音乐的民族性、时代性,也是推动中国音乐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春风欣欣向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楼巍 《上海教育》2011,(22):38-39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研究部署,为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任务。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关键在于培养,这种培养又必须紧密联系我国所处的开放环境和教育所处的国际化背景。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容之一。本文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入手,结合党的革命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从而教育每一个公民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个人的发展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图书馆,是传承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枢纽,是传播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其重要地位不仅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高校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助推器”,在教书育人中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科学研究中继承和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服务社会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在同社会文化的交融中传播和推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学作为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高级阶段,全面提高质量,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并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使命神圣,责任重大。"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挖掘潜能的主体性教育,通过建设一种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不仅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中华和合文化与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合”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的精髓和首要价值,是中国文化中一以贯之的思想,也是新时期人类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时代精神和文化战略.中华和合文化蕴含着和谐、团结、平等、人本、发展等理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大学构建和谐校园,发扬求知、求真、崇尚科学的精神,形成互助、仁爱、与人为善的良好人际关系,建构大学制度,凝聚大学精神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和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应该用“和合”思想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开放、理性、有序、公正、诚信和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20.
教学文化实质上是教学过程中即“教”“学”双方互动过程中所确立的价值观,有着鲜明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大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其教学文化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新时代大学教学文化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厚根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引领,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具有鲜明的理想性、创新性、特色性和实践性等时代特征。新工科和新文科融合,实际上是大学教学文化创新发展的过程。武汉工程大学“化育天工”的教学文化品牌,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个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