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1年,“网络春晚”喷涌式地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青海电视台集体亮相.这一方面是电视传媒在观众对传统“春晚”出现审美疲劳之后为了争夺收视率和影响力而采取的一种应对举措,另一方面也是在网络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电视文化与网络文化互通、共融的结果.本文从“网络春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网络文化与电视文化...  相似文献   

2.
我在上一篇有关电视文化的论文中,把当前电视界的热门话题“电视文化”作了这样一种解说,即电视文化是指“电视介入社会生活后,在电视社会成员中形成的内在和外在的行为规则。”(并非下定义)这个解说的关键点,也即隐含的前提在于,把电视的出现和存在,与当代人类内外行为规则的变化放在一起进行考察。以这样的视角进行考察,电视就既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一定发展阶段上科技进步的结果,同时又成为改变人类自身的一种驱动力。正如把资本主义的形成归结到古登堡发明印刷术的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尼尔·波斯特曼所说:“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工具的迅速发展,都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会逐渐形成另一种政治,另一种教育、另一种文化……这是不可避免的。”从这样的视角进行考察,对电视文化的研究就具有了文化哲学的意味,具有了真正丰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命题的提出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志华 《现代传播》2007,5(1):19-24
本文在对受众及社会对主持人的关注、电视文化格局的当下现状、电视节目主持人队伍的种种现象与问题以及播音主持理论研究的某些缺省等多个领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这一命题。作为电视文化影响力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节日主持人文化影响力问题的研究,不仅是对节目主持人文化责任的一种规指,对电视文化、电视媒体自身文化品格提升的路径指南,也是为建设和谐文化,为民众提供一种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4.
以电视批评著称的李幸先生在《告别弱智:点击中国电视》一书的封底有一段话:“如果电视没有批评,不是因为它太霸道没人敢吭声,便是因为它太傻了没人搭理它。”笔者认为,电视如果缺乏正确的批评和批评方法,不是电视创作者“弱智”,就是电视批评者缺少自知之明。为促进电视批评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良性互动,重构其批评逻辑势在必行。笔者认为,电视批评内在逻辑的构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深刻的文化内质分析而非简单的道德价值评判。“电视批评是一种文化选择,这是一个现实的电视实践问题。它具体表现在电视媒体宏观政策法规的调整和…  相似文献   

5.
王澍 《声屏世界》2000,(6):33-34
电视综艺节目自八十年代初出现以来,其文化定位始终处于一种摇摆不定的状态——是阳春白雪呢,还是下里巴人?定位的不确定性使得电视综艺节目的创作者无所适从,难以突破整体构架上的局限和美学追求上的偏狭,也难以满足观众日新月异的口味。一八十年代初,人们刚历经十年动乱的阵痛,文化生活非常贫瘠,电视这种新的传媒一出现,就吸引了众多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对电视综艺节目存在着一种神圣、高尚、精英的认知,认为其内容、结构一定是能登上大雅之堂的“雅文化”。在这一时期,电视综艺节目几乎等同于电视文艺晚会,也就是“用先进的…  相似文献   

6.
继电视读报节目之后,电视读网节目、电视博客节目悄然出现在荧屏上,一时间似有从“看电视”变成“读电视”的趋势。这到底是预示电视节目发展方向的一种现象,还是说明电视媒体竞争乏力的一种表现?“一切形式的传播都是紧紧交织于人类传播系统的结构之中,而不能在我们的文化中彼此独立存在。每当一种新的形式出现和发展的时候,它就会长年累月地和程度不同地影响一切其他现存形式的发展,共同演进与共同生存,而不是相继进化和取代”。①罗杰·菲德勒这句话在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尤其意味深长。旧媒体的沉淀积累和新媒体的崛起,使电视媒体的…  相似文献   

7.
王嘉 《声屏世界》2002,(8):49-51
(一)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曾经断言:“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DanielBell《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版),一语道出了“电视日常化”时代的面目。电视已普遍渗入了人类日常生活的范畴,被提升到一种姑且称之为“生活日程”(LifeSchedule)的层面。正如陈燕妮在《告诉你一个真美国》一书中所说:“美国民众对电视的依赖已经达到空前地步。处于永远开播状态的电视机在美国家庭中比比皆是。”遗憾的是,作为一种“生活日程”,电视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年长者而言存在着选择的相对必然性,而…  相似文献   

8.
周毅 《声屏世界》2001,(11):9-11
“文艺需要批评才能发展,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的结论。当湖南电视文艺迎来一片辉煌的时候,留给文艺批评界的却是一个寂寞和无奈”。这是湖南电视文艺界…位有识之士分析了新世纪湖南电视文艺的文化姿态之后发自肺腑的一声叹息。对此,笔者亦有同感。电视文艺与电视事业与生俱来,共同发展。湖南电视文艺事业诞生三十多年来,在几千年湖湘文化的浇灌下,在几千万电视观众的呵护下,在湖南电视人的苦心经营下,湖南电视文艺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先后捧回“飞天奖”“星光奖”“金鹰奖”等全国性电视文艺奖百多项。  相似文献   

9.
日前,由辽宁人民出版社与阳光文化媒体集团推出的“阳光文化电视图书”是以阳光卫视播出的栏目及节目为蓝本,经过适合书籍为文化载体的二度加工和再创造,形成的一种既有电视视觉特征又有图书阅读价值的图书品类。首批推出的“阳光文化电视图书”有35种,分为“杨澜访谈录”、“人物志”、“未解之谜”、“历史碎片”、“百年婚恋”、“战争与武器”六个系列。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电视文化”的观念被提出来了。对于这一新的观念究竟应该如何认识?电视文化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促进电视文化的发展?……这  相似文献   

11.
电视,是一门视听艺术.电视纪录片,是一种最能展现视听艺术的电视体裁.然而长期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视”和“听”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2.
电视与书评     
当今社会,尽管电视已成为新闻与娱乐的王后,但她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我们仍然强烈地感觉到她的文化意味中似乎缺少一点什么。我苦苦地思寻,蓦然发现,原来是缺少一点关于书的文化。由于电视缺少这一点,至少使她失却了一部分文化人观众。为此,我们呼唤电视书评。所谓电视书评,是一种“跨文化传通”,是电视与书评的结合。它是运用电视来传播书评内容,开展对图书的评论,把电视文化与图书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形式。电视开展书评无疑给电视自身注入了新内容、新生机,提供了一个新品种、新节目,在电视和文化人读书人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使电视自身开掘了更深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的文化建设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比如她能抓住社会的读书热点、思想文化热点运用电视形式进行快速评论,最大时效、最大限度地引导中国的读书潮流。电视完全可以在这一片广阔的天地中找到新的用武之地。同时,书评也要借助电视这一现代最新传播媒介把图书推进每一个家庭。中国是一个图书大国。图书出版界需要书评舆论监督,图书阅读者需要书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3.
当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借助于电视的传播活动,一个民族的文化很容易跨越原来的狭小范围,与世界文化相交融,文化从此成为世界性的东西。电视与文化之间,电视不仅作为文化的载体,而且电视本身又构成一种媒介文化,文化是电视的社会属性。电视首先表现为一种物质文化。电视的发明和改进是人类科技进步的一大标志,电视及其传播系统作为“实物”而存在,是我们通过感官直接接触的实实在在的感性世界的一部分,它同时又恰恰体现了在感性世界中的人的力量和人的品格。电视又表现为一种社会文化。电视传播的信息成为一种作用巨大的生…  相似文献   

14.
王亚军 《青年记者》2016,(26):69-70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似乎走进“娱乐至上”的怪圈,无法自拔,就如巴赫金所说的“狂欢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当下的电视荧屏上演绎为一种电视娱乐文化.“在这些具有大众文化倾向的电视文本中,艺术不再承担启蒙的重负,而总是被娱乐所替代.”①大众眼中的“娱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愚乐”的意味.  相似文献   

15.
电视栏目剧是新近在我国省级地方台兴起的一种节目类型,如河南电视台的《中州夜话》,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湖南电视台的《新闻故事会》等,在出现一段时间后,电视栏目剧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因而被不少电视台当做“拯救”收视率的法宝和电视剧之外的重点自制节目。目前,电视栏目剧这一独特的电视艺术形式已经作为一种电视文化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16.
刘亚玲 《现代传播》2003,(4):120-121
电视媒体包装是电视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电视媒体为树立自己鲜明的个体形象、提高收视率 ,通过一系列的视觉、听觉设计把自己的传播理念、传播信息简洁生动地传达给观众的艺术化过程。其包装的范围包括电视台整体的包装 ,频道、栏目、节目的包装等等。目前 ,电视包装已经成为媒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 ,电视包装相对于电视频道、栏目的具体内容而言只是一种形式 ,但他们之间呈现出的互动的关系 ,体现出的“面目”和“胸襟”的关系 ,使我们在讨论电视包装这一问题时必须切入到电视媒体的具体定位、观众的心理分析、文化地域特征以及…  相似文献   

17.
于海婷  唐英 《青年记者》2016,(23):117-118
喻国明教授在《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中指出,互联网具有高维媒介的特性,“互联网不仅是一个媒介,更深刻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重新构造世界的结构性力量”.①互联网的这一特性使它更加自然地向下兼容电视这种低维媒介,却不容易为电视所兼容.所以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既要把握传统电视媒体的独特性,又要兼顾互联网自己的发展规律.技术属性决定了电视无法像互联网那样具有高度互动性和开放性,但电视在诞生之初就具有家庭休闲的功能,有高度的“强关系”社交属性,是客厅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互联网与社交电视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是调动电视的“关系”特性,实现电视观看的场景化,构筑电视观众深度介入的场域.  相似文献   

18.
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作为临界点,之前大陆电视有着非常明显的“中国特色”,受严格的行政指令控制,节目形态较为正统,话语生硬单一.之后发生了“微妙而重要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和消费社会来临的新形势下,以精英旨趣为主导的理性沉思型高雅文化丧失了主流地位,并裂变成大众文化、主导文化(以群体整合、秩序安定和伦理和睦等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和高雅文化的三足并立新格局.在这种一分为三的新的文化格局中,大众文化是作为主潮兴起和存在的.”①尤其是到了互联网时代,有了通信技术上的支持,有了电视观众的分化和其不同旨趣之间的博弈,大陆电视终于冲破藩篱,跨上了大众文化的高地.谈到大众文化,人们可能想到诸如“商品化”、“产业化”、“媚俗化”、“感官刺激”、“身体狂欢”之类的语汇.当然这忽视了大众文化的积极因素,像“对抗极权话语”、“重塑新型文化”以及带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励志故事等.但总体来看,这些语汇很大程度上概括出了大众文化的特征.作为现代化传播媒介,电视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因此有学者将其视为一种新型的大众文化.李良荣曾在公开场合讲过“电视生来为娱乐”,这一定让很多抱着电视理想主义的人不高兴,但其观点相当富有洞见,当今电视荧屏上的内容便是最好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李兴仁 《新闻知识》2007,(10):74-75
长期以来,舆论界和学术界对电视这一客观的文化存在及其文化身份给予了种种感性或理性的界定:"电视文化是通俗文化"、"电视文化是消遣文化"、"电视文化是娱乐文化"云云。但是,任何一种单一的说法都不足以定义电视文化。同时,对于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文化是什么?它与文化栏目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在我们讨论文化栏目之前,有必要先对电视文化做一些了解。1.关于电视文化:有文化与无文化。很多人曾对“电视文化”提出质疑,那么电视究竟有没有文化呢?《辞海》中对“文化”一词是这样解释的:“从广义来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电视具有传播信息、教授知识、普及教育、服务大众、娱乐百姓等功能,理所当然是有文化的。电视文化是以独特的电视符号系统来表示的物质形态和人们运用电视传播技术实现自身存在与发展的社会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