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认知目标是教学目标体系的起点,是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实施和实现的基础和载体。高中历史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领悟认知目标分类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建构适合中国历史课程教学和学习的认知目标,促进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论地理目标教学中的认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倡导“学会学习”的当代,认知策略的研究备受关注。把认知策略作为“最重要的学习结果”纳入教学目标,已得到学者们的普遍认同。深化地理教学改革,有必要清楚认识认知策略的地位、作用及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养成是基础学力的核心,是儿童适应社会、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的基础。①知识和能力不是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和唯一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离开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具有教育性",现代教育学创始人赫尔巴特关于教学活动基本规律的论述,如果应用在饱含情感因素的历史教学中,可能更应该被表述为"历史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确实会产生多方面的情感结果,这包括情绪体验、个性倾向性的形成与改变、性格特征的形成与改变等方面。1历史教师不能仅为取得良好的认知结果而努力,更应该为获得积极的情感效果去研究。毕竟,情感目标的实现才是历史教育"元"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L.W.安德森和D.R.克拉茨沃尔于2001年推出了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修订版,将认知教育目标分为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在使用术语、目标分类结构和强调侧重点三个方面做了意义重大的调整与改变。本文将介绍这些调整与改变,并说明修订版的教育应用,以促进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标教学是以美国布鲁姆“掌握学习”及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建立的.它是以教学目标为特色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又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要实现的目的。教师须依教学目标来规定学生的学习目的,而学生须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以防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我们说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点。目标教学作为一种可供各科教师借鉴的教学方法,在各科教学的实践中,既有其共同之处,又有其各自的不同特点。那么我们使用九义英语教材时,如何进行目标教学呢?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知识领域分类”是教学设计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国际上近50年来对知识领域分类的探索已形成诸多经典研究成果,如加涅的5种学习结果分类、布卢姆的6层次认知目标分类、梅里尔的学业水平与内容类别二维分类等。然而,这些知识领域分类框架在指导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上仍然面临一些瓶颈。为此,在综合吸收和借鉴已有知识分类框架、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将知识领域划分为“是什么知识”“如何做知识”和“为什么知识”3种类型,具体再细分为事实、概念、程序(规则/步骤)、原理、策略和动力6种知识。其中,事实和概念属于“是什么知识”,程序/规则/步骤属于“如何做知识”,原理、策略和动力属于“为什么知识”。由此形成的学习过程循环可表征为“(动力与策略)+事实—概念—程序—原理+(动力与策略)”。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就是要将事实教学为主转向概念教学为主,然后再进阶到程序教学、原理教学、策略教学,同时确保有动力成分。对知识领域分类的探讨有助于教师明了教学目标的设置依据,在课堂上实现减负提质,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与评估方式,以及促进其完善最重要的教育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待思品课程有三个认识误区:没用;教不出;缺乏个性。实践表明,要消除这些误区,需要对思品课程目标建立高品位认识,注重教学目标的适切性,落实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认识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学习方式改变的重要性,从而切实提高其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9.
以往对待思品课程有三个认识误区:没用;教不出;缺乏个性.实践表明,要消除这些误区,需要对思品课程目标建立高品位认识,注重教学目标的适切性,落实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认识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学习方式改变的重要性,从而切实提高其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是具体教学活动中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而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目标的制定仍存在很多问题。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指导下,试图寻找到一些制定教学目标的清晰思路,有利于化学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学生明确学习结果,使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中更好地落实。  相似文献   

11.
经验认识以客观世界为认识对象 ,但它本身并不独立自足 ,而要以先验认识为其先在预设。先验认识虽可作为经验认识的预设 ,但它本身亦不自足 ,需要以超验认识为其预设。超验认识独立自存 ,是人类认识的终极源泉 ,人的认识乃是对超验认识的聆听与应答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当前教学设计模式分类观点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划分是值得商榷的。任何教学设计模式都是关于“教”的理论,设计的都是“教”,“教”是促进学习的行为和活动,而“学”也不是只有个体意义建构一种类型。教学设计模式建立在“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基础上,支持“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模式与学习理论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可以兼收并蓄各种流派的学习理论。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分类,应该以方法论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非理性认识形成的客观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认识主体方面来说,构成人们进行非理性认识的情感、意志诸因素和直觉、灵感等形式,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从认识客体方面来看,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偶然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以及潜意识产生的条件等等,也不是人们臆想出来的.因此可以说,非理性认识的形成,有它坚实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4.
An Embedded and Embodied Cognition Review of Instructional Manipulativ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cent literature on learning with instructional manipulatives seems to call for a moderate view on the effects of perceptual and interactive richness of instructional manipulatives on learning. This “moderate view” holds that manipulatives’ perceptual and interactive richness may compromise learning in two ways: (1) by imposing a very high cognitive load on the learner, and (2) by hindering drawing of symbolic inferences that are supposed to play a key role in transfer (i.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to new situations in the absence of instructional manipulativ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ntrasting view. Drawing on recent insights from Embedded Embodied perspectives on cognition, it is argued that (1) perceptual and interactive richness may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alleviating cognitive load (Embedded Cognition), and (2) transfer of learning is not reliant on decontextualized knowledge but may draw on previous sensorimotor experiences of the kind afforded by perceptual and interactive richness of manipulatives (Embodied Cognition). By negotiating the Embedded Embodied Cognition view with the moderate view,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re derived.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课程的科学目标取向和实践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课程设计中有三种不同的目标取向,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课程观:行为目标和结构主义的课程观、生成性目标和建构主义课程观以及表现性目标和人本主义课程观,科学的目标取向是网络课程设计的前提。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式是科学目标取向下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该模式的主要设计环节包括:内容—媒体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支持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6.
具身认知主张身体的知觉是行为产生的基础,认知是具体的个体在实时的环境中产生的。在关于世界、心智、知识和认知等多个方面,具身认知与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在范式上都呈现出很大不同。由于抓住了具身性这一核心特性,具身认知发现了一条与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关于现实的极端观点之间的中间道路,对以往的理论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扩充性。具身认知对于我们理解学习,明确一切教育实践的出发点具有深刻而巨大的意义,也为更具包容性的贯一教学设计提供了可能的认识论基础。同时,具身认知对于开展与教学活动并行的教学设计,设计整合了物理、生物与电子媒介的"认知系统"环境,对于促进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是指通过语文教学过程而让学生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提高修养的教育行为目标的分类理论。它包括两大目标领域 :一、语文知识智能目标分类领域 ,它划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五个层次行为目标 ,二 ,文化修养目标分类领域 ,它划分为接受、组织、个性化三个层次行为目标种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惯用语的认识一直存在诸多分歧。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来,惯用语范畴是由原型向边缘成员逐渐过渡的连续统一,它与相邻范畴之间的边界是交叉的、模糊的。笔者根据8部较权威的惯用语工具书,找到206个被普遍认可的惯用语原型,分析得到其特征是:口语体、语义双层、三音节、动宾形式、结构固定。以这些原型为出发点,随着在语体色彩、语义特征和逻辑形式等维度上的渐变,惯用语与词、非固定短语以及语汇系统内部的成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习用语的区别性特征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是指阅读主体借助网络中的各个站点,不断接收信息、处理信息、贮存信息,提取信息的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当今人们开展阅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应重视网络环境下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采用探究式阅读方式,保持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学科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是知识形态、活动形态和组织形态的统一体,是主体为了教育或发展的需要,通过自身认知结构与客体结构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既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又有利于知识创新的组织体系。学科的知识形态是学科的核心,学科的活动形态是学科的基础,学科的组织形态是学科的表现形式,学科的活动形态和组织形态是与学科的知识形态这一本质属性有联系的非本质属性。基于对学科本质的认识,学科的建设与改革应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活动和学科组织的建设与改革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