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根据砖混结构房屋抗震加固的3种类型及实际使用中,实践总结从满足安全,经济的要求出发,概括出抗震加固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及加固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云  杨锦辉 《职业技术》2007,(4):149-149
一、现有建筑物进行抗震鉴定加固的意义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南亚至地中海地震带的交汇区,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建国后,由于当时人们对地震灾害及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砖屋震害资料的分析研究,就其结构选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砌体结构是我国目前建筑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其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 ,决定了它的脆性性质 ,从而使其在遭遇强烈地震时 ,破坏较重 ,抗震性能很差。本文对砌体结构抗震承载力、抗震构造措施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其中对抗震构造措施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5.
在强烈地震中,砌体结构的震害相当严重。砌体结构是我国建筑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因此是抗震加固的主要对象。虽然人们对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是对选择适合的加固方式仍然存在着疑惑。本文对目前常见砌体房屋的加固方法进行简要讨论,并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6.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是我国房屋建筑的主体,而砌体结构在历次地震中的震害又是最严重的.针对多层砖房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从抗震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抗震措施等三个环节,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中等城市,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尤其是多层砖砌体结构房屋,由于构造简单、造价低廉、施工方便以及能就地取材等优点,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我国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底部框剪多层砌体房屋在我国地震区一些中小城市的临街建筑中已被广泛采用,并有继续扩大使用的趋势.房屋底部采用大空间的框剪结构,可用作商场、餐厅或停车场等,上部采用砌体结构,可用作住宅、办公用房或宾馆客房.底部框剪多层砌体房屋由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和上部砌体结构两种承重和抗侧力体系构成,底部刚度小于上部,是一种上刚下柔结构.  相似文献   

8.
程丹琳 《华章》2007,(9):265-265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由于砌体结构自身材料的脆弱,整体性差,致使房屋抗震性能较低.因此,必须把抗震措施作为重要的课题进行探讨.本文通过分析地震震害特点,及抗震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针对抗震承载力的计算,实践中柱和圈梁的设置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地震活动日益频繁,某些砌体房屋在地震中经受着极大的挑战.本文从各方面报道及震区倒塌房屋的实际情况简单分析了一下砌体结构房屋在抗震设计及施工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设计主要内容之一是进行墙体截面抗震验算,其计算要点为:1、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楼层剪力;2、根据一定原则求出墙体(段)的层间抗侧力等效刚度;3、选择承截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体(段)进行截面抗剪验算。  相似文献   

11.
在渠道衬砌损坏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衬砌渠道损坏的主要形式,并对每种损坏形式进行了原因分析.针对损坏原因,从设计、施工和管理上找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802.11i新标准下的无线局域网可能发生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用来检测并防御这种攻击,并且提出了惩罚不正确行为的矫正措施。在充分考虑了无线局域网中抵御拒绝服务攻击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困难后,作者提出了一种利用Agent软件的解决方案,能够实现行为监视并且采取适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提高村镇建筑抗震设防能力的基本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村镇建筑在抗震设防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规划、设计、管理等几方面提出了基本满足现阶段抗震防灾需要,又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对村镇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前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缺乏先进的学前教育办学理念,没有明确的本科、专科的办学方向,对实习环节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等问题。因此,办好学前教育专业要有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好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高质量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在学前教育的大专业下细化专业方向等几个方面的工作。从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幼教师资。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投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芳 《职业技术教育》2003,24(19):20-22
中等职业教育投资不足是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制定职业教育投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投资,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规范个人成本负担,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投资效益,以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东日本大地震给日本和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一方面从震后灾民避难生活暴露出的城镇避难所规划与建设的隐患和不足中汲取教训,另一方面日本救灾体制健全,建筑物抗震性能高,国民防灾意识强.大量建设避难场所,重视防震减灾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等,都为我国地震避难所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堤防表面震害调查,利用物探初步了解基岩地震破坏带的分布;根据地震破坏带与堤防的位置关系,分析了堤防的安全性。据此提出震害危险堤防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破坏力巨大的地震的预测、预报,既是地震理论上的难题,也是技术上、实践上和政治政策上的难题。在我国曾有过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人为因素不能回避的惨痛的教训。在学术上存在着地震不可预测预报与地震可预测预报的尖锐争论,而这种争论又因为掺杂了政治上的因素而变得更加微妙、复杂、纠缠不清和难以深入,也制约着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地震不可预测预报论是目前的主流观点。不可预测预报论与可预测预报论的学术立场分歧也必然延伸到人们的防震减灾的社会实践当中。六十余年来,可预测预报论者积极进行预测预报上的学术创新,先后诞生过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翁文波的信息预测理论和天灾预测法、耿庆国的旱震关系理论、钱复业等的"潮汐力谐振共振短临前兆模型"、钱学森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论"与"定性与定量的综合集成法"等等理论和技术成果。可预测预报论突破传统科学的还原论思维模式,积极发展现代系统论的思维模式,并挖掘中国古代传统科学中的一些要素和整理利用中国古代积累下来的对自然灾变观测的丰富资料,进行理论创新,并在地震预测预报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然克服不了种种理论的批判和质疑。尽管如此,可预测预报论者仍坚信如果能更好地克服思想上、体制上的障碍,中国地震预测预报科学研究工作者能创新出一种"半经验半理论的系统科学方法"的地震预测预报理论,在该领域为人类的科学进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许昌地区历史地震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许昌市1000年以来的地震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许昌地区的地震具有震群型地震和孤立型大震相间分布的特点,地震活跃期一般持续4~20年左右。地震平静期为60年的倍数,即大震发生的周期为120年,地震发生的位置多分布在许昌市的东南、东北10km的范围之内,引发地震的活动断裂为开封—汝南深大断裂和许—禹断裂。  相似文献   

20.
指出图书馆污染主要是空气污染、图书污染、公共设备污染和现代信息设备带来的电子污染,并提出了图书馆污染控治措施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