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教学鲁迅作品时,常常遇到学生问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鲁迅先生的章是现代白话,为什么也有“通假字”?为此,笔从人教版初中语教材(共6册)和人教版高中语教材(试验本,含《语读本》)的课注释中整理出了17个所谓的“通假字”(见加点字),试列举如下(括号内的字为现代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2.
吕叔湘(1904-1998)是我国现代享有盛誉的语言学家、语教育家,他不仅在语言研究领域述宏丰,而且从40年代起的半个多世纪来,一直关注并研究着语教学。他曾与叶圣陶等先生在开明书店编辑出版了几本中学国教材,建国后与周振甫先生写了《习作评改》,指导中学的作教学。后又在人教社担任副总编辑,专门指导编写汉语教材,还担任过全国中学语教学研究会会长。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中许多词语的用例可以从释放和书证上弥补《汉语大词典》之不足,可见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不仅要重视言古籍,也要关注白话作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的语言生活、语言教育和语言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语言生活和语言教育的重大变化和成就是建设全国通用的共同汉语-普通话,建设跟普通话一致的书面汉语-白话,建设书写汉语的方便字--简化字和汉语拼音,逐步推广世界通用的共同语言-英语,从而使中国语言生活走向现代化,在语言理论研究方面,不仅通过翻译外国理论,结合中国的语言实际编写了不少语言理论教材,而且在指导中国语言现代化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有中国特色的语言理论。  相似文献   

5.
根据修订后的初中语教学大纲的精神,从整套教材的指导思想出发,自今年2月起,我们对初中《语》第一册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具体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6.
明代始于14世纪,终于17世纪,历时近300年。汉语从汉魏六朝以降,逐渐形成了一种和文言相抗衡的白话。通俗文学、佛教讲经、日常应用文等常用比较接近当时口语的白话文。不少佛经、变文、曲子词、语录中往往文白夹杂,透露着白话逐渐成长的信息。白话发展到明代,已在通俗文学中占了一席之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姻缘传》以及“三言”中的不少故事,都是明代白话的代表作。白话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曲曲折折,顽强不息,直到成为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语言。研究明代300年间白话的发展变化情况是很有意义的。本文试以上述时代比较明确的6部作品为样本,来研究一下汉语反复问句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7.
金洁  王如 《天津教育》2003,(4):37-38
语教科书有没有最完美的范本?语教学有没有最佳的训练体系?翻开《中国现代语教育史》试图寻找答案时,我们吃惊地发现一百年来的语教学原来竟是如此多姿多彩。教科书的编订或重言,或重现代,编排或按时间,或按体,或按章内容,甚或无所依据而随意编排……教法也是五花八门,问题教学法、程序教学法、设计教学法、汉语学分类教学……各种教材、各种教法,其中很多颇有特色,在教学实际中也取得了成绩;然而又似乎没有哪一种教材、哪一种教法完美无瑕,能成为绝对的样板或权威。回顾近百年语教育,我们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语教学应该可以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8.
言是中学语阅读教材之一,我们要学好。但由于时代的变迁和语言的发展,言和现代在运用语言方面存在着差异。如初中语频频出现的“互”与“并提”的反常句态,若不找出其规律,就难免造成阅读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从新旧白话的差异看现代小说的语言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语言转型以往被认为是从文言到白话的转型,但是在小说领域中,它其实也是从古代白话到现代白话的转型;因为“五四”之前,白话小说已经成为主流。现代白话是经过欧化以后产生的,它的身上有许多异质成分,在构成方式和言说方式上与旧白话都有重大不同。现代白话是现代小说的前提与基础,没有现代白话,现代小说的发生、发展都是不可想像的。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课程理念”部分指出:“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实践。”言作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理也应该具有“实践性”,但是,由于现代社会以白话语体为主要交际语言,  相似文献   

11.
今人但知白话诗的尝试者为胡适,却未必知道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掌旗人,也是白话诗的有力倡导者与写作者,更重要的是他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实为中国白话诗最早的试验园地。陈独秀始终关注中国新诗的发展,直至晚年于狱中还对此发表过重要意见。然近年兴起的新文化保守主义对之却多存偏见。不矫正这偏见,不仅难以公正评价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陈独秀,也难以公正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2.
何谓“半句话艺术”? “半句话艺术”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方法。启发式教学在于“激其情”、“发其思”、“启其智”、“增其识”。怎样才能“激典隋”、“发其思”、“启其智”、“增其识”呢?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的文白之争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事件。就语言发展的方向来看,近代文白之争的对错是容易判定的;而就其所牵涉到的文化、民族传统和语言内部的矛盾运动等方面看,其对错又不是截然分明的。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对近现代白话文运动和运动中的革新与守旧两派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癫狂是众多文学化的疾病中十分特殊的一种.人们常常把超出世俗理性之外的行为目为癫狂--这正是以癫狂为主题的小说的基本出发点.小说中的癲狂常常在叙事语境中获得某种特殊的修辞含义,与其医学含义构成相互关联又相互疏离的复调.  相似文献   

15.
在明代中后叶戏曲与白话小说中,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在许多主人公饱尝艰辛或经历了种种不如意之后,作品大都安排了一种"补偿措施":主人公或得到封诰,或老年得子,或突发横财等,而主人公在受到伤害后,亦会想方设法进行补偿,以此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种"补偿心理"的设计与明代"重情欲"、"重人欲"的思潮有关,表现了明代社会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也体现出对弱者、善者、有才华者的同情及人文关怀.而其补偿的内涵与人物的名誉、地位等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更多地停留在物质的层面上,这反映了社会重物质轻精神、重结果轻过程的特点.这种功利性使人物拘泥于个人现实利益,无法实现精神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略论汉语文白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文白的转型适应了表达现代思想的需要,反映了时代的变革,为构建现代汉语奠定了基础.文白的转型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隐含着价值观念的更新,涉及到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等多方面.汉语自身发展的趋势和思想文化以及思维形式发展的需要导致了汉语文白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新旧之争"是作为新诗诗学起点的胡适白话诗学最初引发的反响。以"白话作诗"取代"文言作诗",首先遇到的是"白话"的合法性以及"文言"的生命力的争论,旧诗渊源深厚的审美成规、惯例又必然导致新旧文体学范式的冲突。这些在胡适诗学接受历史上主要表现为早期的"文白之争"、20年代京沪以胡怀琛为中心、东北以《盛京时报》为中心关于新诗押韵的论争,以及在论争之外的一些积极的回应和反对的声浪。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反对的声浪不再是基于旧诗的立场,而是新诗诗美诉求中对传统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8.
现代白话所代表的现代观念是传统中国迈向现代社会的重要指标,胡适在不同思想脉络缠绕的“五四”时期,以白话文理论构建了现代文学的理论话语,其理论恰好契合了“五四”时代对历史现代性的要求,不仅使得中国文学突破传统的窠臼,进入到现代语境中,并且参与了精神文化的现代化,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形态与古代文化形态的分野。因此,胡适的白话文理论在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翻译在现代白话文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不仅帮助现代白话文建构句法、文法,输入了语料语汇,而且翻译为白话文人文人诗提供了摹本,创造了实验园地,从而加速了白话文人文人诗的进程,为新文学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翻译也给现代白话文造成负面影响,留下恶性欧化的硬伤。  相似文献   

20.
古代白话小说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叠架现象,有词语叠架、句式叠架以及篇章叠架,它们在形式上、语义上犹如叠床架屋,层层堆叠。其中,最为常见的当数言成分与当时白话口语成分相糅舍而造成的叠架;其次为古代汉语词语或格式的遗留与新兴的词语或语法格式的叠架。篇章上的叠架指的是古代白话小说特有的双头、双尾结构,行关键处再穿插韵或反复吟咏、或总结前、或预示下等等,这些语言与篇章结构上的特点对形成古代白话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