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科技》2014,(3):24-25
<正>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0亿以上,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甚至比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正在步入能源密集的发展阶段,能源的日益紧张、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决定了中国不得不引进跨国企业走清洁能源之路。对于中国,能源和环境将成为国家崛起的最大障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真相"。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破解山东省偏煤偏重的能源结构性矛盾,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要牢固树立"节能是第一能源"理念,将节能作为能源革命的主阵地,聚焦管理节能、结构节能、技术节能、依法节能四个领域,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绿色、高效、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可再生能源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华 《中国科技论坛》2008,(2):111-114,120
本文综述了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及分类、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障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新兴战略产业重要着力点,具备提高能源综合效率,保障电力供给安全,缓解环境、电网调控压力等独特优势。分布式能源将在国家节能减排和调整能源结构发挥关键作为。"十二五"期间"减油,增气"分布式能源战略政策的推动下,天然气成为中国未来节能减排、减少进口石油的重要捷径,更重要的是,中国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中国  相似文献   

5.
简明扼要地分析中国当前的能源形势,关键探讨了在当前形势下,中国新能源的前景问题,传统能源的推广与新型能源开发的协同发展.在节能环保的时代背景下,电力将逐步转为高效,清洁,环保的发电方式,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新型能源.由传统单一的能源,向综合型能源转变,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西省把航空人才作为人才引进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对高层次航空人才的引进力度,有力推动了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我省航空人才与航空产业发展供需矛盾、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严重制约我省航空产业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因此,科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航空人才体系,是江西实现"航空梦"战略部署的关键支撑。文章结合我省航空人才发展现状,从航空"人才资源配置和利用、RD的投入和转换、本土培养模式、开放程度"四个角度深入剖析产生瓶颈的原因。借鉴国内外航空人才发展经验,依托航空产业"五大板块"空间布局,构建"五位一体"大航空产业发展的人才体系,有力、有效的为江西航空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郑代良  钟书华 《科研管理》2012,33(9):130-137
当前中国高层次人才政策存在政策"弱法律化"、"激励官本化"、"项目碎片化"、"弱企业化"、"重引进轻自主培养化"等显著特征,从而需从营造知识积聚环境,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人机制;出台人才基本法律,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人才政策法律体系;实践人才强国战略,启动"培养为主引进为辅"战略转型;创新政策评估机制,完善人才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国际接轨制度,强化以企业为主的人才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林业生物质能源是十分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目前来看,其能源品种丰富,具有清洁、环保的特点,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林业与工业的结合、促进环境与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可以通过工业化利用途径,将非食物类的树木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源产品和生物基产品,并且坚持走"非粮"的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随着其开发步伐的加快,将成为应对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转型、解决能源与环境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杨梦 《今日科苑》2008,(5):24-26
面对能源危机,许多国家都在下大力气研究和开发利用"绿色能源"的新技术、新工艺,并且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最近,两位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的一项发现,无疑把能源新技术推到了风口浪尖。当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公之于众的时候,有时直觉会告诉自己:"那不太可能。"如果有谁告诉你,面前的一个烧杯里正在翻腾的气泡内部温度已经超过1000万  相似文献   

10.
基于能源结构的能源强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寿富  赵定涛 《软科学》2010,24(7):49-53,64
从能源结构角度对能源强度进行结构分解分析,找出影响能源强度变化的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能源强度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出了为实现"十一五"降耗目标各类能源增长率的变化范围,以期能为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强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前言研究背景习主席在2014年6月13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出了五点要求,其中第三点要求指出:"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中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就习主席提出的要求来看,以绿色低碳为方向的能源革命已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中国区域发电能源的结构优化为导向,低碳排放为目标,具体数学模型为分析基础,为我国电力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重塑能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这给重塑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关键;而优化能源结构,构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非化石能源"三足鼎立的能源供应格局,则可从"质"上重塑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快能源外交新布局,可从合作中推动经济社会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应通过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经过两年打造,汇集了20多位院士、100多位专家心血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今年6月问世。 日前,“可再生能源”课题组组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院士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向我们描述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诱人前景。  相似文献   

14.
发展清洁能源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的环境和存在的挑战,阐释了清洁能源的新概念和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路、实施路径及重点,并提出了保障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战略实施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信息》2002,(15):43-44
河南赊店酒业有限公司是著名"赊店老酒"的生产企业,是河南省五十四家重点企业之一,位居中国500家最大饮料制造企业行列.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能源地缘政治战略及中俄能源合作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郎一环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7,29(5):201-206
罗斯石油天然气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能源出口已成为俄罗斯经济复兴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主要源泉,也是俄罗斯作为重振大国地位、"复兴国家"的重要武器和工具。从近年来俄罗斯能源地缘战略走势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①从政治关系出发,调整对独联体国家的能源政策;②"重回欧洲"大国目标出发,以"能源杠杆"制衡欧盟;③从国家经济利益出发,与欧佩克国家竞争多于合作;④从油气出口多元化出发,调整能源出口结构,向亚太国家倾斜;⑤以能源合作调剂与美国的关系。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俄双方都很重要。为此中方应做到:①加强对俄罗斯能源政策和能源投资环境的综合考察和研究;②认真研究俄罗斯国情,充分认识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多民族大国的复杂性;③充分发挥中俄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能源经济合作;④严格按照国际法规和国际通行原则,规范中俄能源合作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能源发展历史轨迹为分析基础,对广东能源利用与保障给出基本判断,结合国际国内能源环境诊断广东能源发展将面临的形势,对广东未来能源走势进行预测分析,并梳理能源发展战略设想,提出保障广东能源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8.
欧盟2020能源战略确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欧盟总能源消费结构的20%。2012年6月18日,在欧盟"可持续能源周"(2012年6月18日-22日)开幕仪式上,欧盟统计署(Eurostat)正式公布了欧盟及27个成员国可再生能源发展2010年(最新数据)统计报告,  相似文献   

19.
清洁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带动北京市经济增长、推动世界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北京市清洁能源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创新、融资、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制约。基于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清洁能源发展模式,从政策环境支持、产业集群建设、服务体系发展、投融资机制和人才建设、国际合作等五个方面,提出北京市清洁能源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能源已面临严重问题 我国石油年产难以超过2亿吨,煤年产难以超过30亿吨。这些远不能满足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且化石能源对环境影响较为严重。因此,我国必须依靠自己技术的发展,建立起可靠的、持久的、清洁的、经济的能源系统,以支持国家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