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应用准经典粒子理论和量子力学测不准关系,得到了在抛物线型势阱中二维电子气的能级宽度。基于上述计算结果发现抛物线型势阱中的二维电子气的能级比三角形势阱中的相应能级要低,同时抛物线型势阱中的二维电子气的能级宽度随着电场的增强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摸拟手工图解法过程,在 UCDOSS.0的支持下应用QBASIC语言编写了绘梯级图、求精馏理论塔板数的计算机程序.运行该程序时输入已知的气液平衡摩尔分率数据,通过计算获得三次自然样条插值函数,以确定溶液的气液平衡关系,接着输人釜残液浓度;塔顶馏出液浓度;料液浓度,沸点或非沸点进料时,或输人回流比或输入实际回流比与最小回流比的比值,非沸点进料时,输入进料热状态参数.便能计算出理论塔板数和加料板的位置,和手工绘图的结果吻合,同时在高分辨率状态下,经过坐标变换后,以样条曲线代替气液平衡关系曲线直观而清楚地绘出梯级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卷烟厂风力送丝系统中影响烟丝造碎率的两个主要因素:输送风速与料气比。基于目前大多数卷烟厂风送系统不具备调速功能或者调速效果欠佳,造成风速过高、烟丝造碎高、烟尘增加、能耗大等问题,提出了风速平衡控制的设计方法与调节手段,有效控制烟丝输送风速在18-22m/s范围内,降低烟丝造碎,系统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工程实践,证实了稀相正压气力输送系统用于小规模高温萤石粉输送的可行性,推荐了料气混合比、输送气流流速等几个重要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5.
土壤外源尿素水解速率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回归设计方法,对尿素在土壤中的水解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培养时间、尿素浓度的关系及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尿素水解速率与四因素的回归模型.对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培养时间和尿素浓度与尿素水解速率呈二次回归关系;(2)对尿素水解速率影响大小的顺序为培养时间>尿素浓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3)各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级精品课程"生物物料学"建设中,以创建"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一流大学为目标,改革"生物物料学"中物料电学特性实验内容,对以往的实验进行了优化,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进化成研究性实验,研究利用智能LCR测量仪、高频Q表等仪器对小麦含水率、陈化度、禽蛋新鲜度等进行快速测定,并对生物物料在不同电环境下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了检测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苦瓜叶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苦瓜叶中黄酮类物质用乙醇和微波法进行提取,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乙醇提取因素由强到弱顺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得到比较优势的组合为乙醇浓度为80%,料液比1:30,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4h.在微波法中影响苦瓜叶中总黄酮的提取效果各因素顺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而得出比较优势组合为乙醇浓度为70%,液料比50:1,提取时间为3min,提取次数为3次.从时间及成本等方面考虑微波法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8.
电渗析法脱除粗钨酸钠中的游离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价阴离子选择膜从粗钨酸钠溶液中脱除游离碱的可行性,考察了操作电流密度、料液中游离碱浓度、回收碱浓度等工艺参数对过程能耗、电流效率及碱钨迁移速率比等工艺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一价阴离子选择膜电渗析法从粗钨酸钠溶液中脱除游离碱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在超声波辅助条件下脐橙渣中类黄酮的提取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研究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对类黄酮得率的影响,建立了各因子与类黄酮得率关系的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4%、液料比26 mL/g、提取温度70℃.此条件下类黄酮的得率为3.59%,与预测值3.67%接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季铵型聚合物CO_2解吸附过程温度和CO_2浓度等变量对解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空气CO_2捕集供给植物增产的耦合方法,降低空气CO_2捕集与利用的能耗与成本。创新点:1.基于变湿吸附技术,探究了季铵型聚合物CO_2解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2.获得了CO_2作为气肥供给植物增产的关键影响参数;3.建立并优化了空气CO_2捕集与植物利用的耦合模型。方法:1.通过CO_2吸附平衡与动力学实验,获得季铵型聚合物CO_2解吸附的平衡常数和动力学常数的影响参数;2.通过植物CO_2吸收实验,获得CO_2供给植物增产过程中CO_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吸收速率的影响;3.通过理论推导,构建解吸附CO_2浓度与吸附剂质量、温度以及吹扫气流量等的关系,获得空气CO_2捕集与植物增产的耦合模型并计算CO_2捕集的能耗与成本。结论:1.季铵型聚合物材料吸附CO_2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吸附、解吸附动力学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2.CO_2供给植物增产的最佳浓度和光照强度为1000 ppm和8000 lux。3.基于优化的空气捕集与植物利用的耦合算法,CO_2的捕集能耗与成本分别为35.67 k J/mol和34.68 USD/t。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香菜总黄酮的超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溶剂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所考察的因素对香菜总黄酮的提取率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为: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乙醇浓度,物料比。超声提取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30℃,乙醇浓度80%,物料比1∶35超声波法提取效率高于常规的提取方法,并具有提取时间短、简单、无需加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河西学院学报》2018,(2):53-60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增液承气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提取液中梓醇、毛蕊花糖苷含量为指标,采用L_9(3~4)正交设计安排实验,考察提取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A_1B_3C_2D_3,即以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20,回流时间90min,提取3次.结论:优化工艺设计合理、结果稳定,可为增液承气口服液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关系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是由系数a、b、c决定的,系数符号与抛物线有如下关系: 1.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a>0 开口向上;a<0 开口向下。2.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b/2a。  相似文献   

14.
一、关系 二次函数y=ax~2+by+c(a≠0)的图象是由系数a,b,c决定的,系数符号与抛物线有如下关系: 1.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a>0开口向上; a<0开口向下。 2.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b/2a。 b=0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 ab>0(a,b同号)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重金属铬对作物生长的影响,选用小麦和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人为添加法及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中不同浓度的铬(VI)对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及体内色素含量与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的铬(VI)能促进小麦和玉米的发芽生长,而高浓度的铬(VI)则抑制小麦和玉米的发芽生长;但是铬(VI)对小麦和玉米产生的这种"低促高抑"作用的浓度水平不同,小麦的浓度为150mg/kg,玉米为90mg/kg;这说明玉米比小麦对铬(VI)更敏感一些.(2)铬(VI)对小麦和玉米的生长高度有抑制作用,铬(VI)浓度越大,小麦和玉米生长越缓慢.  相似文献   

16.
选用60头体质量为35.29±1.5 kg的育肥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在日粮配方一致的基础上,对照组饲喂粉状料,试验Ⅰ组饲喂一次制粒颗粒料,试验Ⅱ组饲喂二次制粒颗粒料,研究饲料二次制粒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二次制粒处理日粮的试验Ⅱ组平均日增质量比对照组提高3.7%,比试验Ⅰ组提高1.75%,差异显著(P0.05);料肉比比对照组降低11.48%,比试验Ⅰ组降低3.91%,差异显著(P0.05);发病率比对照组降低29.29%,比试验Ⅰ组降低8.89%,差异显著(P0.05);试验前期,各试验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及IgG的质量浓度差异均不显著,但试验后期的31 d、46 d和60 d,试验Ⅱ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采用二次制粒工艺处理配合饲料可以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17.
铬(Ⅵ)对小麦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熏金属铬对作物生长的影响,选用小麦和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人为添加法及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中不同浓度的铬(Ⅵ)对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及体内色素含量与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的铬(Ⅵ)能促进小麦和玉米的发芽生长,而高浓度的铬(Ⅵ)则抑制小麦和玉米的发芽生长;但是铬(Ⅳ)对小麦和玉米产生的这种"低促高抑"作用的浓度水平不同,小麦的浓度为150mg/kg,玉米为90mg/kg;这说明玉米比小麦对铬(Ⅵ)更敏感一些.(2)铬(Ⅵ)对小麦和玉米的生长高度有抑制作用,铬(Ⅳ)浓度越大,小麦和玉米生长越缓慢.  相似文献   

18.
以乙醇浓度、物料比、温度、超声波提取时间为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蚕沙中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路线,并以芦丁为标样,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蚕沙中总黄酮的含量。经实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路线为50%的乙醇:料液比1:12(w/v),在80-85℃下提取4小时,超声波辅助提取50min,每批原料提取二次,可得总黄酮的最大提取量为12.52mg/g。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小麦产量回归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及模型解折,研究了播期、密度、氮肥、磷肥、追肥时期等主要栽培因素与产量的关系,提出了小麦高产栽培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提取纯化木芙蓉叶总黄酮的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并用聚酰胺纯化.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3次,乙醇浓度50%,料液比1∶10,提取时间1.5 h.聚酰胺纯化条件为上样浓度2.25 mg/mL,乙醇解吸浓度70%,解吸速率2 BV/h,洗脱液用量为2.5 BV.结论 利用本实验的优化工艺可使总黄酮纯度达到60%,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