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说"糁"     
“糁”是用禽、畜肉类、麦米、葱、姜、盐、面粉、酱油、胡椒粉、味精、五香粉、香油、醋、中药等多种精料调制而成的一种肉羹,是闻名遐迩的临沂小吃。历史上临沂糁业兴旺,如今更是糁铺林立,且种类齐全,以鸡肉糁和牛肉糁为正宗。俗话说:“关不完的医馆,开不败的糁馆。”临沂糁以它独特的“热、辣、香、肥”四美,流淌在饮食文化这条河流中。它改善丰富了临沂人的饮食模式,融入临沂人的日常生活,辐射向山东各地。  相似文献   

2.
下午离园时间,孩子们还在三三两两结伴看图书。这时,恒恒把书伸到我面前问道:“老师,这是什么意思?”我仔细看了看说:“这是涂颜色的,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找出来,然后涂同种颜色。”恒恒高兴地说:“那我去拿水彩笔了。”“拿水彩笔干吗?”我疑惑地问道。“涂颜色呀!”“不要涂!你涂了颜色,不就等于把答案告诉小朋友了吗?”恒恒用略带恳求的语气说:“老师,我想涂颜色,你让我涂吧!”“给其他小朋友一个动脑筋的机会吧,要不还有什么意思呢?”我顺手摸了下恒恒的头。恒恒失望地回到了自己的坐位。看到恒恒失望的样子,我有些内疚。如果我能事先…  相似文献   

3.
造句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础训练,是作文训练的起步,所以指导造句要与作文挂钩,不但要“求对”,而且要“求好”,以充分发挥造句的功能.所谓“求好”,就是所造的句子不但用词准确、句子通顺,而且须意思完整.有思想意义,有感情色彩.例如学生用“显然”造句时,写了这样的句子,“显然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显然有人动过我书包里的东西了.”这类造句的问题是没有把意思写完整.我便要求学生写出“什么行为”明显错误,“哪个迹象”说明有人动过自己书包里的东西了.这样一添改,句意就完整明白了:“上课吃东西的行为显然是错误的.”“我刚刚放在书包里的笔不见了,显然有人动过我书包里的东西了.”又  相似文献   

4.
1.read,look,see,watch这四个单词均有“看”的意思,但用法有别。(1)readv.读;阅读read作“看”讲时,多指看书、看报、看杂志等。例如:Hereadsnewspaperseveryday.他每天看报。LiLeiisreadingapicture-book,andImreadingastory-book.李雷在看一本画册,我在看故事书。(2)lookv.看look通常为不及物动词,强调“看”这一动作。若后跟宾语时,需加介词at,构成短语lookat,意思是“看……”;此外,look还有“看上去”,“看起来”之意。例如:Look!Theboyisswimmingintheriver.看!那个小男孩正在河里游泳。Lookatthegirlinredhat.Shesmysister,Kate…  相似文献   

5.
对面的同学看过来——看看用英语怎样说“看”。英语里的“看”可没有汉语里这样简单,我们至少可以说出三个表示“看”的单词:see,look,watch。那么这三个单词都在什么情况下适用呢?see:眼睛睁着时自然映入眼睛的东西。如:I see him.我看到他了。look:有意要看,有意识地将视线朝向它时。如:Look at the blackboard.看黑板。(上课时老师经常这样说)watch:利用一段时间注意去看动态的或可能移动的东西;观察如:watch TV看电视I see something on the floor.I look at it.It is an ant.I watch it.我看到地板上有什么东西,(仔细)一看,是只蚂…  相似文献   

6.
这一期我们来聊一聊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特别喜欢的东西,那就是“红包” 虽然“红包”在英语里是一个新词,但由于这是中国特有的东西,因此它的拼音“Hongbao”已经作为一个英文单词,直接收录到了很多权威的字典中.一起来看看关于“红包”的三种比较流行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有个谜语:一院隔成两下,三男二女分家,两家打得乱纷纷,打到清明才罢。(打一用具)谜底是算盘。但人们常常猜不出来,因为往往把谜语中的“清明”二字理解为清明节,进而认定这个“用具”一定是清明前后用的一种农具。其实这里的“清明”应该理解为“清楚明白”的意思。像“打到清明才罢”这样一个语句形式同时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思的现象,就是句子的歧义。在日常生活交际中,有些语言常常存有歧义,往往要在点破之后才恍然大悟,比如“咬死了猎人的狗”,一是动宾关系,理解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一是偏正关系,理解为“把猎人咬死的那条狗”;再如“饺子包好了”,也有不同的意思,既可解释为饺子制作好了,也可以指用别的东西把饺子包裹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据说“东西”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有一天,南宋理学家朱熹去拜访他的朋友盛温和,正遇盛温和提篮上街.朱熹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盛温和幽默地答道:“上街买东西.”当时还没有“东西”这一说法.朱熹不解地问:“买‘东西’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买‘南北’?”盛温和并没有直接解答,只是笑着说:“真不明白?你这位大学问家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你把五行和五方对照一下就会豁然开朗了.”朱熹稍作思忖,“东”即“木”,“西”为“金”,“南”属“火”,“北”乃“水”,他豁然开朗,原来盛温和是说,上街去买金木之类、可装入篮中的物品!若说“南北”当然不对了,篮子里怎么可以装水火呢?从此,“东西”就成为了物品的代名词,直至今天.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中小学生中,“有得”一词的用法越来越广泛,几乎与“没有”的用法等同无异。他们对这两词的区别不甚了解。例如,有的同学问:“你吃饭了吗?”答曰:“有得吃”。回答者的意思究竟是没有饭吃呢还是没有吃饭呢?回答者说是后面一种意思,但听的人却可理解为前一种意思。又如,问  相似文献   

10.
“ +”是 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造的 .它的意思是 :在横线上加上一竖 ,表示增加 ;“ -”也是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 .它的意思是 :从加号中减去一竖 ,表示减少 ;“×”是 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 .它的意思是 :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 .因而把加号斜过来写 ;“÷”是 18世纪瑞士人哈纳创造的 .它的含义是分解的意思 ,因此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 ;“ =”是 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的 .列科尔德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两条平行而相等的直线更相同了 ,所以用来表示两数相等“+”、“-”、“×”、“÷”、“=”的来历$湖…  相似文献   

11.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他就会乐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学习数学知识也一样,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我在这方面的体会是:“数”海无涯“趣”作舟. 一、开讲生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虽然是短短的几分钟,但却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教学“分类”时,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好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如玩具、图片、水果等,问:“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该如何摆放呢?”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有的说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有的说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还有的说把好玩的东西放在一起,好看的东西放在一起,好吃的东西放在一起……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引导学生探求新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在这一教学中,教师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2.
《画杨桃》(五年制第六册 )有一个统领全文的“文眼”———老老实实。抓住这个文眼组织教学 ,既能扣住文章的中心 ,又有利于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文章中三位主要人物的言行 ,把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父亲”叮嘱 :“不要想当然”———老老实实三年级学生不易理解“想当然” ,但对“不要想当然”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去领悟。教师引读 :“你看见一样东西 ,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提示 :看下文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会悟出 :意思是“不要想当然”。教师点评 :尊重事物的本来面目 ,就是实事求是 ,也就是“不…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的事就是“怪”,本来很复杂的倒容易理出个头绪,很简单的却有不少难以说明的。1+1=2这道题连三岁小孩都能解,但有一种l+2的问题却成了老大难题,成为众多数学家为之呕心沥血苦思苦想的“哥德巴赫猜想”。有一次我给学生出一道“8=?”的数学题,学生异口同声:8。对不对?对。但我还不至于糊涂到把高三生与三岁小孩等量齐观,给高三学生出这样的题必有别的“复杂”的意思?什么意思呢?就是测试一下在开放改革的今天,学生的思维是否还封闭在固有的定势里。其实这道题的作案是:8=7+1,8=9-1,8=10-2,8=4×2,8=16÷2,8=64~(1/2)……。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古文,那些笔划多、不常见的词组合而成的句子。教师学生翻译起来往往并不觉特别困难,误译也不很多,而由那些笔划少、常见的词构成的句子。虽然似乎一看就“意会”。但真正“笔传”、“言传”起来却常常一下子被“卡”住。或是一译就偏,或是  相似文献   

14.
“意思”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如下义项:1 是语言文字的意义;2 是意见;3 是指礼品所代表的心意;4 是指某种趋势或苗头;5 是指情趣、趣味。但在实际生活中“意思”所指都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请看张三给李四局长送礼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15.
让我们首先把书本知识比作海洋。在这样的海洋面前,常见的两种偏颇行为是:一、搭船过海;二、深入不出。前者指的是读书上的以“看”代“读”。不必讳言,眼下“看”书的人多了,“读”书的人少了。有人也许会提出疑问:难道看书与读书不是一个意思吗芽粗说,是一个意思。细说,不是一个意思。例如眼下,可“看”的变相“书籍”与日俱增,如电影、电视、电子游艺设施、卡通读物等。有人看过了许多由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片子,就自认为已经看过了这些文学名著本身。还有的人,捧过一本读物,或是报纸、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用很短的时间来一番走马观花,略知…  相似文献   

16.
“不疯魔,不成活。”人要迷上什么东西呀,山崩地裂都挡不住。有时候妈妈会对你说:“你呀,把这劲头用一半在学习上有多好。”说的也是,“迷”的确是个好东西,就看你怎么用。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有些习语的含义与字面意思全无关系,所以不加以记忆,便会产生误解。本文以“器官”词在英国习语中的运用为例说明正确理解习语含义的重要性。通过本文读者会发现“器官”词在英语习语中的运用是多么的广泛而奇妙。 一、眼(eye)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能够了解人的心理状态。英语中含“眼睛”的习语自然也很丰富。请看这句话:Joker is the apple of his mother's eye.该句中的习语the apple of one's eye如何理解呢?句中的Joker怎么会变成了一个苹果而且就在她母亲的眼里。让人不可思议。Joker并非孙悟空说变则变。这习语必有其深刻的含义。该习语源出《圣经·旧约》。在古代,the apple of one's eye是“瞳孔”的意思。古人认为瞳孔是球形,就把它比做apple(苹果),现在人们则用作比喻,表示“对某人来说,象眼球一样宝贵的东西,不能代替的东西,掌上明珠似的东西”的意义。in one's eye则可以直译为“在某人眼里”也就是“在某人看来”。再看:My mother always keeps an eye out for bargains at the supermarket.此句中的  相似文献   

18.
这儿要说的“俱”与“具”,是就它们在文言里作“范围副词”使用的情形而论的。这两个词的读音,今天完全相同:jù;而它们的古音却不尽同:“俱”是“见”母“侯”部,“具”是“群”母“侯”部。从使用频率上看,它们较多用作副词表范围,且意义相通,都有“全”、“都”的意思。因此,王力先生把它们列为同源词(见《同源字典》1987年版184~185页)。这两个词不仅古音有别,就是用作范围副词,也是有别的。一般地  相似文献   

19.
书法的传统与正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书法创作 ,首先不能回避的就是对待“传统”的态度问题。细究起来“传统”可分解为两个意思 :一是“书法的传统” ,另一是“传统的书法”。两者显然是两码事。大家在许多问题上的争论 ,都与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把两种意思混淆有关。我们就分别从这两个概念说起。一、先说“书法的传统”“书法的传统”是指一种精神的东西 ,是指存在于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而且也是仍在发展着的一种精神的东西。也就是说 ,它不是一个时间概念 ,而是一个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东西。它与整个汉文化的发展有关 ,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人传统、文人精神有关。它…  相似文献   

20.
Here you are     
同学们,当你把东西递给别人时,常说:“Hereyouare.”这里,“Hereyouare”是“给你”的意思。这句话还有别的含义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Hereyou/weare原意是“这就是你们(或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或要到达的目的地”。在不同的场合用这句话,它就表示不同的意思。如:当几个朋友一道乘车,车进站停车时,乘务员对他们说:“Hereyouare”,意思是:“你们到站了。”如果他们当中有人说:“Hereweare”意思是:“我们到达目的地了。”如果你上车时或进影剧院时对检票员说:“Hereyouare”,意思是:“你要检的票在这儿。”如果在商店里营业员对顾客说:“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