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巩固政权,明太祖朱元璋在上台伊始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惩治贪官污吏,尤其注重法律在惩治贪官污吏中的作用。这些措施虽不能从根本上遏制贪污腐败的产生。但对明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政权的巩固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其惩贪治吏在于维护朱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调整了生产关系中某些严重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在历史上有进步作用。对当前开展的反腐倡廉运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明太祖朱元璋目睹元朝官吏的腐败 ,惧于农民起义的威力 ,在明初采取制定酷律、加强教化、整顿吏治 ,严厉查处、强化监督等一系列反贪治赃措施 ,对平息社会动荡 ,恢复经济发展 ,健全封建社会官吏的考课、监察制度等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所采用的一些反贪治赃的措施和方法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反腐败斗争仍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西汉社会的崇奢犯赃与惩贪问题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崇奢风尚日渐盛行,上流社会的腐化堕落引发了官僚贵族的贪贿狂潮。尽管统治者采取了系列抑奢惩贪的措施,但由于监察制度的缺陷,官吏立法不完善,人治强于法治等因素,贪贿之风仍屡禁不止,西汉王朝也因此一步步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5.
《唐律》惩贪治吏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贪治吏思想是唐律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不仅因为它是唐律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因为它与唐初的强盛紧密相联。作为盛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官吏奉法守职,为政以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惩贪治吏之法自夏商始至明清止历经3000余年未衰断,形成了若干特点:一是沿革清晰;二是规制详密;三是刑罚苛酷;四是收效甚微。其利弊得失也为当今廉政建设和法制建设提供了若干昭示。主要包括:一、必须做到有法可依,保持相关法律、措施之间的协调一致。二、必须体现从严治吏的精神。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惩贪治吏之法自夏商始至明清止历经3000余年未衰断,形成了若干特点:一是沿革清晰;二是规制详密;三是刑罚苛酷;四是收效甚微。其利弊得失也为当今廉政建设和法制建设提供了若干昭示。主要包括:一、必须做到有法可依,保持相关法律、措施之间的协调一致。二、必须体现从严治吏的精神。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赃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宋代为惩治官吏赃罪,改善吏治实行"重禄法",意图通过提高官吏的俸禄而避免腐败现象的出现。"重禄法"的实施,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了官吏赃罪,提高了行政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宋初以来官吏贪财受赇的不良风气,但仅靠重禄是无法消除这种社会现象的。  相似文献   

9.
赃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宋代为惩治官吏赃罪,改善吏治实行"重禄法",意图通过提高官吏的俸禄而避免腐败现象的出现。"重禄法"的实施,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了官吏赃罪,提高了行政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宋初以来官吏贪财受赇的不良风气,但仅靠重禄是无法消除这种社会现象的。  相似文献   

10.
11.
古代惩贪,不仅仅体现在对犯罪的罪行规定以及惩处方面,亦即消极对待方面;更重要的,它还通过考察制度,分别殿最,奖励清廉,通过适当、合理的官吏报酬制度等等,从犯罪的预防方面积极止贪倡廉,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化的惩贪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历史上,清代是惩贪力度较重的一个王朝,而有清一代的惩贪又以康乾盛世时期最有特色。康熙帝表彰清官、雍正帝实行耗羡归公、高薪养廉、乾隆帝则屡兴大狱,惩治手段绞斩徒流无所不用,涉及犯官之多、打击面之广以此时为最。应承认三帝的惩贪收到了一时之效,保证了盛世的产生和延续。但总的说来是屡禁不止,究其原因,皇权专制造成皇帝执政过久、崇尚奢华、执法不一。专制主义官僚体制造成的官吏无耻、庸碌、拜金,社会风气的虚糜浮华等都影响着惩贪的彻底。康乾盛世不乏惩贪的手段,却缺少相应的防贪的制约机制。总结这一历史,当给人以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惩治贪污腐败是高拱主持隆庆吏治改革的重要内容.他执政两年半,共惩办贪案64起,惩处文武贪官169人,一时仕路肃清.高拱惩贪的对策举措是奖廉与惩贪、却贿与惩贪、惩贪与罚酷、惩贪与查勘相结合,这是其惩贪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当然,高拱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即对大要案的认识和处理与次辅张居正存在重大分歧,使其交离交恶,最终高拱...  相似文献   

14.
明朝张居正针对嘉靖、隆庆时期的政治腐败、贪风甚行的社会状况,对惩贪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思考,并在万历时期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未能取得彻底的胜利。其原因主要有:中央权力斗争限制了惩贪的力度;用人失察;张居正未能始终廉洁自守;封建统治阶级不可能彻底惩贪  相似文献   

15.
元代前期,官吏犯赃已较为普遍。随着对官吏犯赃严重性认识的逐步深化,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禁治措施,包括大量诏敕条格的颁降、纠举、考较与检核等。但由于受省台之争、台察官不"举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官吏犯赃的禁治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语感是对语言内涵的一种整体的、深刻的直觉能力。学习一门语言,归纳到最后是对语感的准确把握和敏锐感受,这是学习语言的规律。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新课标也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可见培养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回归其本身规律的有效举措。小学语文教学加强语感的培养,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7.
人们知道 ,朱元璋出身贫贱 ,当元末吏治腐败引起民变之际 ,他也毅然参与到反对黑暗统治的农民起义潮流中。也许当时人们并未想到 ,正是这个朱元璋 ,最终当上了皇帝 ,建立了明朝。朱元璋胜利了 ,但当他看到明初许多官员蹈袭元朝之弊 ,擅权枉法 ,贪赃受贿 ,蠹政害民 ,联想起民变的教训 ,自然深知他距离“成功”尚有多远 ,不由得加倍地增添了警惕和忧虑。为此 ,洪武二年 ,朱元璋告戒群臣 :“不禁贪暴 ,则民无以遂其生。”“此弊不革 ,欲成善政 ,终不可得 !”概括起来 ,朱元璋的反腐惩贪 ,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订立重典 ,动用酷刑 ,打…  相似文献   

18.
朱元璋的“重典治吏”政策是。刑乱世用重典”思想的具体体现,对稳定明初的社会环境,整顿吏治,巩固明朝的统治有着重要意义,并对明清硬代的法律制度有着深远影响。本文考察了朱元璋“重典治吏”政策的具体措施,分析了朱元璋“重典治吏”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启示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批贪腐官员的落马,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且落马官员的贪污受贿行径无不令人咋舌。纵观古今,吏治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部分。朱元璋鉴于元末的腐败吏治,早在明初即开始"重典治吏"。立法方面,《明大诰》堪称典型产物,绝大多数案例都涉及对违法官吏的严厉制裁。《明大诰》的颁布,标志着朱元璋把"重典治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梳理分析《明大诰》所载案例,对当前我国的惩贪反腐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朝前期,政清人和,吏治清廉,促成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盛世地位。本文对唐初的防腐治贪措施归结为五个方面:德才并举的官吏选任、完备的官吏考课制度、完善的监察制度、防范官吏腐败的回避制度、对贪污受贿行为严厉惩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反思历史利弊得失,企以有古为今用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