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创设情境是当今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然而。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弄巧成拙,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课“教不完”,就是陷入“教者手忙脚乱,学者眼花缭乱,听者心慌意乱”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 (一)过于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目前,我们评价语文课堂教学重心是语文教师“教”的设计、“教”的过程和“教”的效果,是对教师知识传授水平的一种评估。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发展,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经常出现如下现象:有的教师上课风趣幽默,口若悬河,结果学生在一片笑声之后却感觉什么也没学到。有的教师讲课井井有条,将知识分析得很透彻,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遇到稍微变化的问题却又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讲课设置许多问题,师生、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对教学技巧的过分重视,已经导致了教师过分追求表现教学技巧而忽视学生学习效果,从而使一些课成为“作秀”课,好看而不实用。  相似文献   

3.
郁薇薇 《文教资料》2012,(12):64-65
反思现实课堂教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式的"文本研习",正面临着各种尴尬。本文从透视"文本研习"教学中的误区出发,探索"文本研习"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准确深入的文本解读能够为阅读教学增添厚重的内涵以及独到的设计,但是当下的语文课堂中,文本解读误区重重,严重制约了阅读教学效益的提升。因此,本文提出尊重文本内涵、跳出文本束缚、回归文本本位的轮回历程,从而有效走出文本解读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崔慧琴 《生活教育》2012,(19):63-65
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读的书不少,但是语文却不好","我天天看作文书,还是不会写作文"。甚至有些老师也颇委屈:"我每天都认真地上课,每篇课文都详细地分析,但是学生就是考不好"……其实这些现象都不足为怪,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清楚地知道"事必有因",只要努力寻找对策,就一定会达到豁然开朗之境。一、学生处在阅读的误区1.只阅读不思考许多学生都是只重视阅读的量而不重视阅读的质;只留意到文章的字面信息而不深入品味思考;只,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创设情境,是当今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其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少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上花了很大的功夫。然而,画虎类犬,弄巧成拙,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者手忙脚乱,学者眼花缭乱,听者心慌意乱”的尴尬情形时有出现。对于上述“三乱”情形有没有好的矫治办法?笔者试图结合对以下几个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尝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创设情境,是当今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其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少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上花了很大的功夫。然而,画虎类犬,弄巧成拙,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者手忙脚乱,学者眼花缭乱,听者心慌意乱”的尴尬情形时有出现。对于上述“三乱”情形有没有好的矫治办法?笔者试图结合对以下几个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尝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陆相胜 《中学文科》2009,(16):41-42
课程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使教师不必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框架,可以引领学生大胆地多元解读文本。于是活动课、合作课、探究课开展得如火如荼,“构建主义”、“个性体验”、“多元解读”等新名词层出不穷;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逐渐普及,又出现了新的课堂形式。这些,确实让大家看到了许多喜人的景象,但是这股大潮来得也许过猛过凶,在这轰轰烈烈的表面之下出现了一些对文本阅读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使教师不必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框架,可以引领学生大胆地多元解读文本。于是活动课、合作课、探究课开展得如火如荼,“构建主义”、“个性体验”、“多元解读”等新名词层出不穷;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逐渐普及,又出现了新的课堂形式。这些,确实让大家看到了许多喜人的景象,但是这股大潮来得也许过猛过凶,在这轰轰烈烈的表面之下出现了一些对文本阅读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涯离不开阅读,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高中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能力较差。下面本人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整理出教学生活中我们走进的教学误区,谈谈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1.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师课堂上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教学有很多误区,这里浅谈高一教学中一个常见的误区,那就是认为语文课本的教学不需要以“基本理论”来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3.
阅读文本是语文教师最为基本的素质,准确地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的基本要求。实施新课程以来,大量文本进入教科书,但作为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师的文本阅读,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许多教师讲解每篇课文,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所学知识没有科学的系统性。还有些教师仅从理论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构思、技巧,却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形象性”。使学生对语文课文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和热情。走进了孤立课文、肢解课文、忽视阅读、题海战术四种误区。针对语文教学忽视整体性和文学性的四大误区,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要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人为拔高、架空分析、主观曲解和迷信权威,是长期以来存在于我们语教学“本解读”过程中的四大误区,甚至可能还是我们有些研究、教材编写和教师的“思维定势”。本解读要想真正走近作、走近教材、走近学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走出这四大误区。  相似文献   

16.
从教“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课堂教学风格中,我们感悟到一个优秀语教师的人性、灵性、活性和诗性。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对话为学生的个性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真正体现出语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学生与本之间,是可以直接对话的。教师搭建学生与本之问对话的桥梁,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教没有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基于这种深广和多元,教师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总是力求既深又透,恨不得把学生能产生的各种多元  相似文献   

18.
鹿守权 《语文天地》2013,(11):60-61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是教师与学生。通过观照客体也就是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影响学生的解读过程。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一种伪语文现象。什么是伪语文?就是语文教学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真,偏离了语文主体内容的教学方向,过分追求语文教学内容的表层化和虚假学习形式,从而使语文教学不再是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不断改革,先进理念花样频出,可语文课堂为何越来越多的呈现出"伪语文"现象?自从1978年吕叔湘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一种令人担忧的教学套路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我一连听了6节《合欢树》(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课。6位教师上课,内容与程序却基本一致———先让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再集体讨论课文的内容: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合欢树象征着什么?然后拓展讨论: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母亲?应该怎样对待她的唠叨?应该怎样热爱母亲?最后投影一篇内容相近的写母亲的课外文章,让学生说说它的主旨。听完这些课,我不禁感叹:语文阅读课是这样上的么?但这样的课又似曾相识,仔细想想,不久前连续听了多节初中课文《散步》的教学,也是这样上的。如果打开互联网,这样的教学设计也是屡见不鲜,足见这种教学程序已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