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阻碍了人们的相互沟通,文章分析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障碍,冲突和误解的主要原因,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注意了解和学习对方的文化规约和语言规约,避免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和习惯来解释对方的话语。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又是文化的载体,只有参悟了语言的文化因素和内涵,才能准确地掌握语言的意义和色彩,才能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对比英汉比喻的异同,可以为英语语言学习者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其跨文化交际敏悟性的培养与提高指出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周小琴 《文教资料》2006,(8):137-139
非言语交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语言交际具有补充、替代、调节、暗示、强调等作用。非言语交际行为有很强的文化属性,文化差异深刻影响着非言语交际。重视非言语交际的作用,积极开展跨文化非言语交际,避免由文化障碍而导致的误解,从而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然而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跨文化交际中难免出现由于语用失误、非语言交际失误和文化禁忌了解不够而造成的文化误解和冲突。本文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和礼貌原则以期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导致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了解文化差异.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英语学习者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谈谈日常交际中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6.
在频繁的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由于忽略文化因素及跨文化交际环境,交际过程中往往产生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导致交际中断、误解甚至冲突。必须培养"文化移情"的意识,克服文化负迁移,加强文化沟通与合作,以应对中国—东盟各国日益密切的合作往来。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语用学角度看,唠叨言语交际冲突实际上是说话者和受话人认知语境之间的矛盾。为了避免唠叨言语交际冲突,达到交际目的,发话者一定要从受话者交际角色、经验、文化等个人背景和当时的情境语境出发,设身处地地进行换位思考,这样说出的话才能让对方觉得"中听",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礼貌准则存在于每一种文化中,礼貌准则的遵循也是跨文化交际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礼貌的认同标准是不一样的.一种文化中所推崇的言语或非言语方面的礼貌准则并不一定适合于其他文化.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要了解并遵守对方的交际礼貌准则,才能达到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要学会从异域文化的角度去体会和认识对方的情感,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来感受其文化,来自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干扰就可以预防和克服,跨文化交际的顺畅进行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英语跨文化交际的研究结果已表明,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若不处理好这些异文化因素,会导致语言交流的失败,造成语用失败。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阻碍了人们的相互沟通。本文分析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障碍、失误和冲突的主要原因,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注意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避免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和习惯来解释对方的话语,使语言表达更为得体。.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总是以自己文化的习惯来理解对方的话语,常常导致文化误解,因此外语教学应注意语言与文化相结合,注重比较文化差异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12.
非言语行为是交际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对非言语行为的忽视或非言语行为使用失误往往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甚至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因此,了解中西在非言语交际方面的差异对于避免失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非常有帮助。本文旨在分析中西在非言语交际方面的差异,并提出避免非言语交际失误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以中美两国为倒,指出由于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意识形态,面子体秉,话语形式和传统文化,因此人们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所遵循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佣重点不同,这也就导致误解与不快,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要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特征,而且更应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这样跨文化交际才能持续和顺利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非语言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体态语是非言语交际的主要形式,了解英美体态语及其含义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深刻地理解英美文化和社会习俗,避免和消除交际中的误解和障碍。  相似文献   

15.
“送礼”行为,这一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社会习俗,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礼貌原则,面子观。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不同的“送礼”方式,找出面子观差异的根源,得出只有深入到文化的深层中去,成功地理解其本质特征并习得相应的言语策略,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可能引起的误解和冲突。  相似文献   

16.
郑珏 《考试周刊》2008,(3):70-7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与世界的交流愈来愈广泛、频繁,这其中跨文化交际更是扮演着越来越不可缺少的角色.而在这类交际中,非语言因素又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此,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是熟知和灵活运用非语言行为,尽量避免与国际友人在文化、价值观、心理和风俗方面引起的误解、冲突,同时增进相互了解,才能顺应全球化潮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宗教信仰、文化常识、历史传统、言语习惯、思维方式等差异可能会引起语言沟通上的歧义和障碍,但幽默语言以其独有的魅力和特质有助于达成和谐而有效的沟通.在构成手法上,英汉幽默语言既有相同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比较和把握幽默手法,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不同文化的幽默语言,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  相似文献   

18.
以非语言交际为切入口,阐述了日本人体态语的主要表现形式:面部表情、手势和身势、视线接触、体距和体触等,并分析了其形成的文化背景和原因。同时指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语言交际能力,还要了解对象国的非语言行为,避免由于文化上的冲突导致交际障碍和误解。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间交流的不断增加,跨文化交际中由体态语引发的冲突和误解的例子俯拾即是。了解体态语的作用及其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20.
张心翠 《文教资料》2006,(34):158-159
在跨文化交际中,除了语言行为之外,非言语行为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包括身势语、空间语、目光语等等,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特征。非言语交际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列入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更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正确理解文化现象中的非语言交际的行为和手段。从而解决英语与母语文化的差异和冲突,突破文化障碍,全面地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