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资待遇与工作态度郭东斌记得犹太教法典里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人对你说:‘我工作了,但毫无结果。’你不要相信。如果一个人说:‘我还没干,就获得了成就。’你也不要相信。如果一个人说:‘我工作过了,也有所收获。’你可以相信。”第一种人认为工作不会有收获...  相似文献   

2.
笑一笑     
一个客人到钟表店拿着一只手表对着老板说: “你这不是防水表吗?怎么我买回家,才洗个澡,表面里就浸水,到现在手表里面还是水?” 老板看看手表后回答:“对呀,这的确是防水表——防止水跑出来的表。”  相似文献   

3.
婚恋教科书     
一个每月要出两期时事杂志的朋友悲愤地说,为什么我们没日没夜地做深度做责任,但发行量还是远不敌那些婚恋杂志?我没好意思告诉他,我初中时还很“铁杆”地订了两年他嘴里说的那本婚恋杂志,不知道是不是当时情窦初开又没地方开的一种注意力转移。好在我现在是不再看那类杂志,可退休的老妈仍喜欢那样的题材,为表孝心,我每期帮她买之,每次付钱时却都要努力做出事不关己的姿态,恨不得高举“真的不是我看”的旗帜。  相似文献   

4.
孤独的行星     
没想到,冬天的越南河内相当玲。至少比我当时居住的香港还冷。这是怎么回事?我不是往南飞了一个钟头吗?打开地图看以后,我才发觉,其实河内在香港之西,而不是南。总之,非得买毛衣不可了,否则会得感冒。于是匆匆去商店,发现里面挂的全是中国货。我从香港特地来越南避寒,要买中国制造的毛衣,觉得自己的处境荒谬不堪。当年河内到处都是摩托车,噪音吵闹得耳朵都要聋了;跟商店售货员说话,也要提高嗓门大声喊。  相似文献   

5.
从尼尔森的数据上来看,近些年三四级市场的增长幅度是明显大于一二级的。现在也有一个趋势,农村消费者在购买时越来越注重安全和品质。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们也要加大对整个三四级市场的关注。说到登康公司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但说到冷酸灵,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写作》2009,(3):10-10
杂志首先要办得对读者有用,要研究读者,准确定位读者,我们杂志的读者定位是新闻从业或是即将成为新闻从业者的人员,要对读者进行调查,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稿子。有的专家说,《新闻与写作》刊名太老土,可以与时俱进,换一个时尚点的名字,我觉得千万不要改,臭豆腐、麻婆豆腐名字虽不雅,但它是一个老招牌。杂志有注重实践的好传统,不要丢,针对基层读者要提供一些帮助性的建设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民营出版公司磨铁公司老板沈浩波曾为FT中文网写过一篇文章说,民营出版几乎垄断了国内畅销书市场.这句话不是吹牛,那些销量动辄百万的畅销书有几本是国营出版社制造的呢?民营出版公司目前的崛起让许多出版社大为惊叹,许多出版社目前的现状却也让人担忧.这不仅仅是由于体制的问题,观念的陈旧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迎合市场的需求是出版社未来必须要面对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游走于市场需求和国家意志间的三网融合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网融合不是替代式的你生我灭,也不是楚河汉界式的嘴上融但实质上各做各的.它是市场上海量信息、多样业务、智能终端激发出的需求融合,也是国家意志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融合.所以中国特色的三网融合,是一种游走于市场和国家意志之间的三网融合,其融合模式从最初的3+1模式,到现时的1+3模式,可能还会出现其它变局.但是不管怎样,参与各方要知道网络升级改造不是最终目的,更不能迷失于纯粹的经济利益,而是要有媒介思维,要保障信息传输安全可控,在商业模式和公共服务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9.
说这些你或许不相信。一家报纸的某记者在一沙发床垫厂采访时,对厂长说要买沙发床垫,厂长连忙挑了两只上好的,记者面对价值六百元的“席梦思”只付了一百元,心安理得地走了;  相似文献   

10.
它仍然有庄严的红色封面和那个伟人的招牌微笑,然而这是另一种解读。以我的年轻,面对毛泽东这样的大人物,我想要读些什么?我想我要读一个有趣的人,我不要瞻仰雕像或亡灵,我要看他有骨有肉地活在人间;我不要吸取教训,也不要树立楷模,我要看他什么时候放声大笑,  相似文献   

11.
有些人尽管认为网络经济是一种泡沫经济,但还是想方设法操作网络股。他们称之为“比傻”游戏,“比傻”游戏的规则很简单:“我很傻,花了这么高的价格买下这只网络股,但我相信总会有更傻的人,花更高的价格,从我手里买走这只股票。反  相似文献   

12.
佚名 《新闻世界》2008,(3):23-23
一个在街头巷尾守着书报亭讨生活的报贩子,却能赚得月薪8000元以上。上海的一个报摊主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MBA课程。我经常到楼下买报纸和杂志,逐渐地便和摊主混熟了。前些天,这位摊主问我,你每个月要买多少杂志?我算了算,《中国企业家》、《财经》、《名牌》、《三联生活周刊》、《南都周刊》等,再加上一些影碟和旅游杂志.一个月总在三四百元。他又问:“这些杂志你都保存吗?”我说:“保存它干啥呀,全是看完就扔。”他就说:“那好,以后你不用买了,你每个月给我30元,随便你借。”  相似文献   

13.
声屏博客     
《声屏世界》2009,(4):18-18
钱超:珍视自己的价值一位禅师为了启发他的门徒.给徒弟一块很大很好看的石头,叫他去蔬菜市场。禅师说:“不要卖掉它,只是试着卖掉它,然后告诉我在蔬菜市场它能卖多少钱。”徒弟从蔬菜市场回来后告诉师傅:“许多人想买石头,说它可以做很好的摆件,或者可以把它当作称菜用的秤砣.但是他们只愿意出几个小硬币。”禅师说:“现在你去黄金市场,问问那儿的人,但是不要卖掉它。”从黄金市场回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上海为首的华东地区房地产市场人气旺盛,房价节节攀升,而以广州为首的华南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却长期低迷,开发商惊叹售楼难,房价一跌再跌。两市房地产的冷热不均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缺乏宏观调控信息指导,造成消费者或盲目跟风,或持币观望,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正常发展。过冷的广州房地产市场广州的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广州是内地第一个从香港引进卖楼花做法的城市,但这早已成了历史。如今不要说排队买楼花已难见到,就是建完的现楼也要3年才能卖得差不多,这已成了广州楼市的普遍规律。在广州市中…  相似文献   

15.
1996年1月我应邀在《中国青年报》上写了题为“你知道正版光盘的收藏价值吗?”的文章。盗版光盘当时就很猖獗,我认为“打击盗版,宣传正版”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盗版光盘与正版光盘都有使用价值,但正版的收藏价值是盗版光盘所没有的。 当时我想,邮票有收藏价值,图书也有收藏价值。电子出版物是青年人创作的高科技产品,也蕴藏着非常大的收藏价值。如果着眼于光盘的使用价值,那你得买电脑。但如果你考虑它的收藏价值,甚至可以没有电脑,只买光盘。而光盘的收藏价值一旦被认识,相信在技术上一定有人去钻研正版和盗版之…  相似文献   

16.
写了很长时间的书评,我也略有心得,书评要有质量,就要弄清楚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要表达什么,这是最基础的东西.不是说有了这个基础书评一定是好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它书评一定是失败的.《中国经济大萧条还有多远》一书似乎在挑战我,书中以多个主题在岔开我的思维线路,我常常看得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7.
电影的发行一直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瓶颈,文章提出要变被动为主动,不要完全把市场寄望于院线。即以它之前所"对峙"的区域发行体制来说,也是各有优长。电影发行要坚持改革之路,要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考虑如何让群众更快更方便地看到电影,因而建议电影主管部门推进电影四级发行体制的改革:院线体制、区域发行体制、文化专业户体制、网络体制。而最后一级体制,需要转换原有思路,大胆探索,它适应现代社会观赏电影的需求,但它也相应带来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信不信由谁     
前些时,收到一张表格,是某新闻研究单位寄来的抽样调查表,表格中栏目之一是新闻的“可信度”,是要调查人们对当前新闻报道是否相信和相信到何种程度。这一栏中又分为“可信”、“基本可信”、“不可信”和“基本不可信”等项填表者不必署名,因此,是可以说些真心话的。我思索了一番后,本来是想填写上“半信半疑”的但表上没有这一栏,只得在“基本可信”上勉强划个圈。我之所以在“基本相信”这一格划圈,是因为我对当前某些新闻报道是不十分相信的,咱们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信不信由你”或“信不信由他”,现在人家来向我做调查,那自然该是“信不信由我”了。但我的信与不信又由何而来?我认为,从最根本点来说,可信与否,应该是由  相似文献   

19.
我从前是这样说过:“任何一个孩子,照我的方法,都可以成为写作天才.”这样说,很像一个江湖骗子.现在很多孩子不要说当什么天才了,就是要他按规定完成作文,就愁眉不展.肯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而错不在孩子,而在我们的评价标准.我当时写这些话的时候,的确是蛮激动的,蛮确信的.那天醒得早,想到这个,就睡不着,早上5点钟起来,一气写了三个小时.可以想见,当时我说的和想的完全一致,不是存心要骗人的.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一本书的出版要经过反复的讨论,要做出一份详细的营销计划,包括出版时间、公关、广告、书目等内容;再做出一个市场预算,计划卖出多少本,采取何种营销方式,明确每个渠道能卖出多少本书:为每本书做一个盈亏表,再把单本书的盈亏表做成一个同类书盈亏表,然后再总结出全社的损益表,根据这个财务预算表,尽量多做利润高的项目.在中国,许多编辑仍以"我需要的读者"为图书策划起点,不去做深入的市场调研,或到市场"走马观花",将自己看到的局部市场当做整个市场,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策划选题,或不分青红皂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结果图书品种越来越多,但单种销售却越来越少,每本书越来越薄的利润,又使出版者拼命增加品种来获取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