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主要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现象遮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的发展形式,而且商品拜物教的消除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的中国,客观上有商品拜物教产生的条件,因而有必要分析现实中形形色色的拜物教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深刻理解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试图为当前中国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科技商品经济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科技商品的堆积,而单个的科技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从马克思商品理论和劳动价值论的维度看,科技商品的"二因素"是科技使用价值和科技价值。科技使用价值是科技商品的基础性因素,它主要是从"物"的属性方面对科技商品进行考察的结果,它所展示的是科技商品的"物"的属性,在实质上所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科技使用价值与一般物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相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即"科技使用价值之一般",同时又表现出自身的独有的特征即"科技使用价值之特殊"。科技价值是科技商品的核心因素,它主要是从"人"的属性方面对科技商品进行考察的结果,它所体现的是科技商品的"人"的属性,在实质上所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科技价值与一般物质性商品的价值相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即"科技价值之一般",同时又表现出独特的属性和特征即"科技价值之特殊"。作为科技商品"二因素"的科技使用价值和科技价值,既相互区别、各不相同,又相互依赖、相互依存,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科技商品,因此科技商品是科技使用价值和科技价值的辩证统一体。而这种辩证统一性,是从"物"的属性和"人"的属性相统一的角度进行考察的结果,在实质上体现的是科技商品之"物"的属性和"人"的属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是在《资本论》中得以完整阐述的。它主要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掩盖,其根源便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后马克思主义者齐泽克从欲望出发对商品拜物教理论进行了拉康式的解读,两人在商品拜物教的特征、起源和破除的可能性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运用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理论,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际关系及其产生的原因,对于理解各种人际关系,加速“四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一、要区分不同社会形态中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和特点马克思在分析“商品拜物教”的性质时明确地指出:“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他还说:“劳动产品一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的谜一般的性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这种形式本身来的。”“是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所谓特有的社会性质,是指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变为社会劳动的这种社会性质。这就告诉我们:第一,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有商品拜物教存在。这里讲的是商品拜物教的一般。  相似文献   

5.
商品拜物教的性质是社会生产关系还是社会意识?这是学术界中一直有争论的问题.本文根据对《资本论》德文、中文的对照考证及马克思对“商品”、“资本”的拜物教性质的论述,得出如下结论:产生上述争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混淆了“商品的拜物教性质”与“商品拜物教”这两个有着重大区别的概念.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商品的一种社会属性——即把人的生产关系歪曲地表现为物的关系的属性.它是商品社会关系中客观存在着的一种生产关系.而商品拜物教则是一种社会意识——即人们的主观世界对商品社会中人物颠倒关系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商品拜物教的存在基础是商品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商品拜物教广泛而深厚的存在基础,这既符合商品拜物教广泛存在的实际,又符合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和商品生产关系的论述。我们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商品拜物教二者关系必须坚持辩证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拜物教发展的总趋势是逐步减弱,但在其减弱过程中,在某些特定时期、特殊条件下,其作用会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7.
审视消费社会中文化商品拜物教现象的出现,是以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思想作为理论根基,融合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思想的集合和演变,从而对文化商品拜物教现象进行研究和批判。在资本逻辑和符号逻辑的双重引导下,文化成为供人们选择和消费的文化商品。由于大众传媒对文化商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传播,使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消费时所需要的自我身份和个性特征的符号化认知。这种自我身份和个性特征通过各种媒介不断地被传播,并在社会成员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心理定势:自己就是消费时所需要的、与他人不同的、有价值的符号。而这种新的心理定势就是文化商品拜物教式样化。因此,通过对消费社会中文化商品拜物教式样化的研究,有益于我国辩证地看待西方的消费现象,避免我国陷入不健康和非理性的消费文化中。在消费生活蓬勃发展的今天,这一反思对于健康、绿色消费观的建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健 《安顺学院学报》2001,(1):35-37,4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当作商品拜物教所阐述的商品关系的状况,在我们的制度并未完全消除;由于经济的原因,更增加了社会主义商品拜物教存在的必然性和复杂性;也必然使教师职业道德产生这样那样的变化。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当作商品拜物教所阐述的商品关系的状况,在我们的制度并未完全消除;由于经济的原因,更增加了社会主义商品拜物教存在的必然性和复杂性;也必然使教师职业道德产生这样那样的变化.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周晓晓 《河西学院学报》2007,23(3):36-38,41
通过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的发展形式以及商品拜物教的内涵和本质的分析,得知商品拜物教和拜金主义在来源、性质以及和商品经济的关系三个方面存在不同,从而得出“商品拜物教≠拜金主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自由主义的阐释者们从黑格尔的主人-奴隶辩证法得出历史终结论是有悖于辩证法主旨的。主人-奴隶辩证法至多宣告了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终结,随之而来,它不得不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统治形式——无主人的奴隶制。商品拜物教世界是黑格尔主人-奴隶辩证法所探测到的现代社会的边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具有发达较早、较为活跃的特点。但其在实质上是一种简单形态的商品经济,是封建自然经济的附属物和补充部分,这种封建依附性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商品生产发展不充分,基本上表现为交换价值形式下的使用价值的生产;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单纯商品流通领域即商业的异常活跃;三、商品经济缺乏自由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缺乏独立的性格。因此,商品经济既不能不得到充分的发展,也不能从根本上促成封建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商品拜物教及其观念在我国社会现实存在的主要表现是:物质崇拜;商品货币关系的泛化;拜金主义。为此,要坚持以人为本,反对只见物不见人;明确市场交易的边界,防止和纠正商品货币关系的泛化;抵制和反对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秦汉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征与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商品经济有较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商品交换显加强,都会市场呈现繁荣,以及货币流通量相对较大等三个方面。但秦汉时期新兴的地主制经济才确立不久,加之受历史、政治诸因素的制约,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有限度的,它不可能和近代的市场经济相比。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教科书以其巨大的社会辐射力,在"自强"与"求富"中迅速进行着现代商品经济启蒙。教科书通过强调商业意义、普及金融常识、介绍企业制度、引导商品营销、刷新财富观念,大胆言商、大肆言富,直接挑战了中国社会传统的贵义贱利观念。同时教科书作为社会中想象力和愿望的浓缩,现代商品经济启蒙呈现出全球图景、突出实用以及传统在场等特有风格。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产生的根源、发展的过程和主要的特征,其中蕴含着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应具有的优秀品质的要求,即恢复人作为主体的地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倡导先进的消费理念等。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奇"物化"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卡奇从对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现象的分析出发,深刻揭示了普遍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进而提出无产阶级要通过“整体性革命”来克服物化的理论。分析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具体内容,探寻物化理论的思想渊源并揭示其哲学本质,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协调好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二者关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客观因素是商品混乱,商品混乱表现在无序流通中造假售假,根源是人们对商品概念及本质认识不够完善,现行《商标法》是市场经济商品流通的不科学的法律规范,根据商品本质产生的价值规律要求,对消费市场商品流通只有实行二元控制的理论方法,别无其它正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农业为本、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高潮.这些高潮期都处于社会变迁的关键时段,商业的发展对社会转型往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商品经济发展走向新阶段。这三个阶段各自具有时代和阶段性的特点。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商业繁荣与发展的基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商业发展的客观前提。由于政治地位及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开放程度等主观因素的限制,以及交换媒介形式(即货币的形式)与交通运输水平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国商业的发展历经坎坷。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中,劳动生产率作为影响商品价值量的重要因素,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成反比,已是理论界长期广泛应用的定论。但若深化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我们还能发现,从简单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两个前提出发,我们完全能获得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关系的另一解: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提高或降低),与劳动劳动量的支付能力成正比,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无关,与单位时间内商品的价值总量成正比。这一认识也是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间的真实关系的描述,这样的认识并不妨碍我们对传统经济理论的若干重要问题的理解,且可能提供出一个解释现代社会诸多经济现象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