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比较金属离子Fe3 与Cu2 氧化性强弱时,容易误认为氧化性Cu2 >Fe3 .其原因是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Fe比Cu活泼,而金属活泼性越强,其对应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在比较金属离子Fe3+与Cu2+氧化性强弱时,容易误认为氧化性Cu2+>Fe3+。其原因是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Fe比Cu活泼,而金属活泼性越强,其对应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那么如何比较Fe3+与Cu2+的氧化性呢?我们利用Cu与FeCl3反应(2FeCl3+Cu=CuCl2+2FeCl2)来比较,但由于FeCl3水溶液的黄色很醒目,要看到黄色转化成  相似文献   

3.
李静 《柳州师专学报》2004,19(1):121-122
就NaClO与KClO3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分别与相同的还原剂反应和改变其电极电势所产生的不同变化,以及各自的特殊性质,讨论了它们的氧化性。  相似文献   

4.
1 用氨水 取两溶液各少量分别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氨水,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其原溶液中含有Fe3+;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则原溶液中含有Fe2+.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教材上Fe3+与Fe2+相互转化的实验进行了拓展和探究,并对Fe3+与Ⅰ-的反应及其限度进行了课堂探究.  相似文献   

6.
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3章第3节"氧化剂还原剂"中有一个"活动·探究"内容,现摘录部分如下: 实验室提供下列试剂:铁粉、稀硫酸、FeCl3溶液、FeCl2溶液、氯水、稀硝酸、KSCN(硫氰酸钾)溶液.分别以金属铁、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为例,探讨其氧化性、还原性. 学生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够很快设计出实验方案,并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 FeCl3→滴加KSCN溶液变血红色→加入足量还原铁粉(1) 溶液褪色→加入稀硝酸,溶液变血红色 (2) (3) 在随后的学生分组实验中,学生很顺利地观察到了(1)和(2)两种实验现象,但始终观察不到(3)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够,还是实验中的步骤有问题呢?  相似文献   

7.
浓HNO3与稀HNO3氧化性强弱的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二氮族元素第三节有介绍HNO3氧化性的演示实验,发生如下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实验后有学生提出:浓HNO3与稀HNO3到底哪一个氧化性强?由于教材没有明确说明,因而学生仅从HNO3中氮元素在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化合价的降低多少去判断,认为稀HNO3的氧化性强。通常教师都是口头解释:HNO3的氧化性强弱是指其氧化其它元素的能力的大小,而不是自身被还原的程度。因浓HNO3氧化性较强,即使反应中生成了NO,又被它氧化成为NO2…  相似文献   

8.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在各类考试中经常出现,是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重要考点之一,为便于同学们理解、巩固和掌握,下面笔者给出几个重要的判断依据及变式练习,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见到如下试题,有下列四个反应:2X十y_2=2y+X_2;2y+z_2=2Z+y_2;2z十w_2=2w+z_2;2X+z_2=2z+X_2列出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还原剂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这是一类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来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的试题,解答这类试题的难度大,涉及的知识面广,易答错.那么怎样正确地解答这类试题,判断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是什么?影响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因素有哪些?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就含氧酸的组成、结构与氧化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提出其氧化性强弱的定量计算公式,并计算了常见含氧酸的E~0值.  相似文献   

11.
1同种元素不同价态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判断通常情况下,同一种元素氧化性能是从低价态到高价态,不断加强的,而还还原性则是不断降低的。同一元素从从高价态到低价态,还原性是加强,而氧化性是不断降低的。比如说:NO2氧化性强于NO,而Fe的还原性比Fe2+的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液膜扩散法鉴定溶液中存在的Fe3+和Fe2+.鉴于不同浓度的Fe3+、Fe2+与不同的鉴定试剂反应呈现不同的现象,通过不同反应体系的"比邻式"或"同心圆"的自然扩散实验,得出一定实验条件下Fe3+、Fe2+与不同鉴定试剂反应的最佳浓度比,可以鲜明、准确地对Fe3+、Fe2+进行鉴定,由此为中学化学实验中其他常见阳离子的鉴定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浓HNO3 和浓H2 SO4 的性质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强氧化性是两酸共同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能氧化很多金属和非金属 ,如铁、铝等金属常温下遇两酸后会发生“钝化” ;非金属碳、磷等在加热时均能被两酸氧化成二氧化碳和磷酸。那么如何区别两酸的氧化性强弱呢 ?本文将从化学热力学角度、成酸元素R的性质以及酸分子本身的结构对该问题加以探讨。一、从化学热力学角度分析 ,含氧酸的氧化性强弱与其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ΔrGm°- )的大小有关含氧酸的ΔrGm°- 数值越负 ,表示生成该含氧酸的趋势越大 ,该酸也就越稳定 ,越不易接受…  相似文献   

15.
用超顺磁性氧化铁制备磁共振造影剂的报道较多,其中的磁粒均为Fe3O4。本文提出了用Fe2O3的可行性,并根据超顺磁性理论推导出两种微粒显示超顺磁现象的临界尺寸理论值分别为24.8nm、31.6 nm,在1.5T磁共振磁场中的临界值为7.1 nm、11.1 nm;根据磁学理论,分析了磁共振造影剂稳定的机理;推导出在磁共振磁场中,两者在造影剂中稳定悬浮的极限尺寸为13.3 nm、14 nm。得出在造影剂中,两者既能稳定悬浮又具有超顺磁性的临界尺寸为7.1 nm、11.1 nm的结论。同时分析了两者用做磁共振胃肠造影剂的优劣点。  相似文献   

16.
1设计思路和教学流 程对于苏教版《化学1》专题3第二单元Fe2+和Fe3+的相互转化的教学中,按教材要求,教师都认识到该单元应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1.依据元素周期表(1)同周期(从左到右)(以第三周期为例)如: Na Mg Al Si PS Cl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2)同主族(从上到下)(以第IA族和第VIIA族为例)  相似文献   

18.
物质的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失去电子的性质(或能力)。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主要可从元素的价态,金属活泼性等这些方面来判断。  相似文献   

19.
<正>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规律为: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但是请注意,此规律是有应用条件的,即仅限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借此顺便提出,中学化学常见的氧化剂中,不时会见到关于O_2和Cl_2两者氧化性孰强孰弱的争执,有人依狄康法制Cl_2,由前强后弱推出O_2的氧化性大于Cl_2,忽视了反应条件及催化剂的作用,而实际上我们都知道,Cl_2与H_2O  相似文献   

20.
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高中化学教材,其理论知识零乱、抽象、难懂,尤其是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知识虽零散,但仍有规律可寻,现将常见的判断方法和理论依据总结归纳如下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活动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