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马克思这位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革命导师,与历史上和工人运动中一切自命为“先知者”和“预言家”的人们不同,一贯反对以空想代替现实,以抽象的说教代替实际的行动,以少数人的密谋冒险代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无论是在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在革命风暴时期和革命低潮时期,还是在指导无产阶级国际组织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都可以看到马克思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在纪念马克思忌辰一百年之际,学习马克思的求实精神,对于完成我国历史发展新时期的伟大任务,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正> 作为一个监考,看到考生违纪,自然要照章办事,但同时不由想到教师的责任、课程的深度、所传授知识的实用价值,乃至整个成人教育体制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都不能不对考生答卷有影响。在当前所进行的成人教育改革中,这些问题已被纳入必须解决之列,这是值得欣喜的。笔者以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指导原则在于要有求实精神。成人教育有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没有幽默的生活是乏味的生活,那么没有幽默的课堂则是枯燥的课堂。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 9万名学生进行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幽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巧妙灵活地运用幽默的语言,就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   一位语文老师正在上课,教室里飞进一只蝴蝶,同学的注意力就投向蝴蝶了。这时,老师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停下课来说:“我现在提个问题让大家回答,你们说这只蝴蝶为什么飞来飞去不愿离去 ?”同学们一时不知道怎样回答。这位教…  相似文献   

4.
5.
最近,翻翻自然科学史,读到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我国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过程中,数次远出考察,进入深山采药,拜访当地的樵夫、药农和猎户,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药草资料,而且纠正了前人的许多谬误,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比如一本旧《本草》把漏篮子与虎掌当成同一种药,李时珍经过实践发现,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药,虎掌是有毒的,漏篮子是无毒的,如果把虎掌当作漏篮子配给病人吃,只会加重病人的病情,造成医疗事故。又如,唐代的《本草经集注》说远志的叶小,而宋代的《开宝本草》却说远志叶大,究竟哪种说法对呢?李时珍向自然界调查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语文教坛内外,舆论热烈。一方是社会舆论,批评语文教育没抓素质培养,“应试”泛滥,学生的语文水平下降,人文素质跟不上时代,说是某些理工大学,拟开设“大语文课”以补后天之不足;另一方是教育战线的人士,析原因,说界限,讲原则,骂“应试”,献计献策。这当然是好事,至少可以醒醒头脑,看清教改方向。只是,在诸多问题面前,不是坦坦荡荡地正视,而是躲躲闪闪,有的甚而至于借故推脱。因而,直至现在,错误的作法似乎也没有“禁”,“应试”也没有止。有迹象表明:升学率的竞争,仍在或明或暗地进行,各种备考习题册,…  相似文献   

7.
早年毛泽东的求实精神,是其早期思想中颇具特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源于中国经世致用思想传统、胡适宣传的实用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思想,并结合当时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强调任何事情都要注重积累,打好稳固坚实的基础,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西方文化,注重社会调查研究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初步认识到求实精神与解放思想的内在统一性。早年毛泽东的求实精神不仅是早年毛泽东世界观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还深深地影响着他后来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并对当时新民学会会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生动而精湛的课堂:有的课堂聪颖而灵动,有的课堂含蓄而缜密,有的课堂趣味横生。课堂上,有的教师自信沉稳而神采飞扬,有的老师高屋建瓴而纵横捭阖,有的老师神态悠然而口吐莲花。从这些名师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具有一种澎湃高昂的情绪状态,那就是激情。激情是什么?激情是一种强烈的、具有爆发力的情感状态,是一种兴奋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需要理性的分析,更需要激情的浇灌。因为课堂上教  相似文献   

9.
教学<落难的王子>一课,我的安排是以学生自读为主.没曾想,刚读了一遍,学生们便跃跃欲试,都迫不及待地想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这一则也太简单了,不就是想告诉我们厄运使人坚强这个道理吗?学生们能够通过自读,读出寓言的寓意,当然让人欣慰.  相似文献   

10.
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而和谐发展的核心是人格的和谐发展,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在平等的对话中,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信念、  相似文献   

11.
课堂要有激情,课堂呼唤激情,学生呼唤激情课堂,没有激情的课堂不可能是高效的课堂.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激发课堂激情呢? 1 丰富的语言表达及和谐的课堂氛围 要使课堂富有激情,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课堂语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平时要博采众长,要学习一些看似与教学无关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一直是教师最为重视的问题。本人试着将竞争机制引进课堂,让比赛贯穿课堂,让课堂充满青春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第一堂课下来,总觉得有点儿不对劲,问指导老师。他说:“其他都还好,就是太拘谨了,气氛有些沉闷。要笑笑!”指导老师拍拍我的肩膀:“早上来时多吃点好的,别老绷着脸。”我笑了,指导老师也笑了。渐渐地,在实习中我体会到这句话的道理。于是乎,想了不少“点子”。在教《蝙蝠与雷达》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贴鼻子”的游戏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先做个游戏,愿意吗?”“愿意!”学生回答整齐响亮。我用手帕蒙住两个学生的眼睛,分别让他们去“贴鼻子”。结果,一个学生把鼻子贴到头发上,另一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以理性见长,由此带给学生更多的是“一本正经”的严肃和紧张,较之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更易使学生产生疲倦。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不妨适时地幽默一下,让学生乐一乐,对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润滑知识教学均有好处。一、幽默,让学生快乐地爱数学海因·雷曼麦说:  相似文献   

15.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往往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视为教学中唯一重要的关系,提倡和采用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至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则始终未能受到重视。事实上,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学生健康的认知发展所必备的条件,是学生身心发展赖以实现的基础,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资源和有效途径。一次,学课文《赤壁之战》,由于学生很熟悉内容情节,我就准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然后总结文中涉及到的文言常识并讨论人物形象。没想到我一宣布这一方式,学生好像出笼觅食的鸟,查字典、看参考书、讨论,小组成员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研究与评论》开设"课堂观察"专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们应从课堂观察的价值、意义和方式的探讨,去开启"课堂观察"。一、课堂,开满鲜花的窗台对课堂,对教室,有不少比喻,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解读着课堂、教室的深刻含义。比如,课堂是课程的透镜。它折射出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彰显着课程改革的意义以及未来的走向。"课堂观察"要擦亮这一透镜。比如,课堂是学习生活的基地。课堂里的学习方式,影响着未来的生活方式;课堂里  相似文献   

17.
观摩了不少新课程标准的研讨课,自己也有意无意地关注过自己身边的课堂,与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相比,现在的课堂学生动口、动手的机会显然多了。很多时候,充塞语文课堂的是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七嘴八舌的讨论声,热情四射的演讲声,间或还可以看到学生下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谈论。一句话,我们的课堂生动起来,活泼起来,有诗意起来。很多专家、学者为此齐声叫好。但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掩盖阅读教学里的问题,我以为,活泼的课堂里缺少了一种叫宁静的美丽,一种叫沉思的美丽。一、自主学习时需要一份宁静,一份沉思。自主、探究、合作是《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的语文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途径和方式”。反观我们的课堂,无论是学生自主读书,还是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过少。这种现象在研讨课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即使是面对一个挺有难度挺有深度的问题,学生难得用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往往是稍加思考后就急匆匆地进入下一轮活动——讨论与交流。很多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虽然学生发言踊跃了,发言的次数多了,也敢于质疑问难了,但仔细倾听,这些发言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往往是在一些...  相似文献   

18.
学校让我上一节引领课,思忖了许久,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了《我喜欢》一文。这是一篇清新隽永的散文。见微知著,捧着这篇文章,托着沉甸甸的教案,上完《我喜欢》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课堂需要在哪些方面引领呢?一、课堂需要田野品性——学生视角——角度《我喜欢》一文源于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这是丰富情感的自然流淌。学生们阅读《我喜欢》的视角自然是童真  相似文献   

19.
学校让我上一节引领课,思忖了许久,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了《我喜欢》一文。这是一篇清新隽永的散文。见微知著,捧着这篇文章,托着沉甸甸的教案,上完《我喜欢》之后,我陷人了深深的沉思:课堂需要在哪些方面引领呢?  相似文献   

20.
智慧,在字词纠错中克服定式、平添机趣.纠正错别字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汉字形近字多,给纠错带来了诸多不便,许多教师和学生在纠错中就字论字,深感枯燥无味.如果教师动用智慧,利用汉字表意的特点,就会在纠错中克服思维定式,化枯燥为机趣,为识字教学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