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鬼》是一篇叙事性的抒情诗,是屈原艺术上最优美的诗篇之一.全诗写山鬼去赴与情人幽会的过程,一共只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写动身赴约时的情景与心情;第二层写她来到幽会之处没有见到情人时思绪纷繁,微妙复杂的感情;第三层写她最终的失望与怨恨,挣扎与疑惑,以及余下的一片绵绵无尽的苦恼《九歌》,特别是《山鬼》,与《九章》,特别是《离骚》的风格迥异.《九章》与《离骚》,屈原是用满腔激愤之情与大声镗鎝的气势来写的.而《九歌》中的《山鬼》,屈原却是用一腔幽怨,如泣如诉  相似文献   

2.
《山鬼》是一篇叙事性的抒情诗,是屈原艺术上最优美的诗篇之一。全诗写山鬼去赴与情人幽会的过程,一共只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写动身赴约时的情景与心情;第二层写她来到幽会之处没有见到情人时思绪纷繁,微妙复杂的感情;第三层写她最终的失望与怨恨,挣扎与疑惑,以及余下的一片绵绵无尽的苦恼《九歌》,特别是《山鬼》,与《九章》,特别是《离骚》的风格迥异。《九章》与《离骚》,屈原  相似文献   

3.
《九歌》。名为“九”而实为“十一章”的现象,为历来《楚辞》注家重视而不断进行探讨的问题。通过考证:我们发现《九歌》,原本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等九章,《礼魂》是前九章的“乱辞”。屈原《国殇》写于楚怀王十七年,是作者后来或后人编入《九歌》的,因而形成名为“九”而实为“十一章”的格局,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九歌》是屈原创作的楚国郊祀祭歌。  相似文献   

4.
读了《社会科学战线》创刊号孙常叙同志的《<楚辞·九歌>十一章的整体关系》后,有些怀疑,写在下面,请孙同志和读者指正。(一) 作者说:“《楚辞·九歌》通体十一章,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是“楚怀王……命屈原而作的。”(见该刊249页4行、16行)。  相似文献   

5.
三章是顺序关系所谓三章是顺序关系是指一、二、三章是按照故事发生的客观顺序发展的。第一章写姑娘约“我”在城墙角落相见,却躲起来不见“我”,急得“我”抓耳挠腮,不断徘徊,这是开始。第二章写约“我”的姑娘终于出现了,还送给“我”美丽精致的彤管。第三章写到这个爱慕“我”的姑娘还送我另外一样礼物——“荑”。这二、三章可以看作是故事的结果。对于这种顺序关系,我们还可以分成两种理解:其一,把落脚点放在故事发生的地点“城隅”上,这样全诗就是说明这次约会姑娘送给“我”两件礼物,一件是彤管,另外一件是“荑”。其二,前两章发生在…  相似文献   

6.
更有情痴抱恨长──屈原《九歌·河伯》之我见天鹤,天华河伯是黄河之神。本篇写河怕失去爱侣的痛苦之情,是一支勾魂夺魄的抒情恋歌。河伯的爱侣是谁?这是弄清本篇的一个关键问题.《九歌》多以优美的神话故事为题材,从本篇内容所透露的信息来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有关...  相似文献   

7.
《卫风·氓》是一首以爱情为题材的叙事诗。诗中讲的是一个古今中外反复上演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全诗六章,情节单一:一二章写婚前,三四五章写婚后,第六章写结局,整个故事是在抒情女主人公的追述中展开的。分析抒情女主人公的形象应是教学这首诗的重点之一,而抓住抒情线索则是分析女主人公形象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国殇》在《九歌》里,正如马茂元先生说的那样,是一篇“和其他各篇有所殊异”、“独标一帜”的作品.它不象其他篇那样写神与神或人与神相恋的故事;它写的是一个激烈的战争场面,塑造了为保卫楚国而勇武不屈,视死如归的将士们的英雄群象.它与《九歌》其它篇一样,也是有所寄托的.屈原之作《国殇》旨在“风谏”.作者是以战争题材,借对死难将士们的赞美和歌颂来劝谏楚王的,希望楚王“悟过改更”,以振兴楚国.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诗经三首》中收录了《静女》篇,该诗歌脍炙人口,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为角度,描写了一次不成功的约会。全诗共三章,"教学参考书"提示:第一章重在写场景,交代事件,描写现实;第二章第三章重在写心理,回忆过去的场景。  相似文献   

10.
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在这个浪漫国度里,当然会发生许许多多浪漫的故事——浪漫的童话故事。女作家乔治·桑写过童话故事集《祖母的故事》;爱德华·拉布莱依写有《蓝色童话集》;阿纳托尔·法朗士写有《蜜蜂公主》。在  相似文献   

11.
屈原所作《九歌》,传本《楚辞》分为十一章(首),篇名与章数不合。这个问题自宋以来,即引起许多学者的注意,提出了若干不同的解说。这些解说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意见是存而勿论,如朱熹说:“篇名《九歌》,而实十有一章,盖不可晓,……今姑阙之,以俟知者;然非义之所急也。”(《楚辞辩证》上)由于不可晓而阙疑,态度是慎重的;但他说非义之所急,就不对了。因为这实在是文学史上一个不小的问题。辩明《九歌》的章数,解决篇名与章数不合的矛盾,对于我们准确地了解《九歌》的性质与内容,了解《九歌》这种体裁——姑且称之为“九”体吧——的体制及其渊源,以及屈原所作《九歌》对后  相似文献   

12.
《文学教育(上)》2010,(3):159-160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的新书《呼吸钟摆》,讲述的是发生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劳改营里的故事。《呼吸钟摆》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1945年,按照斯大林的指示,所有17岁至45岁的罗马尼亚籍德国人都被运往苏联的劳改营,被迫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长达五年之久,衣食无着,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这部小说由64个章节构成,每一章都反映了劳改营里地狱般生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3.
《九歌》是一组楚人祭祀时娱神的乐歌,为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所创作。它的篇名“九歌”,据说是天帝的乐章;它的内容写的是神的故事;它又土生土长,具有浓厚的南郢之邑、沅湘之间的民歌特色;再加以诗人的奇思异想和精心编织。所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九歌》,既古朴典雅,又绚丽多姿,可以说是一组优美动人的神曲,两千多年来一直放射着浪漫主义的光彩。关于它的意旨,研究者甚多,可以说是万家争鸣;而关于它的艺术,探讨者甚少。本文主要想谈一下《九歌》在艺木方面的一些特色,以就教于《楚辞》方家和《楚辞》爱好者。  相似文献   

14.
《九歌》是屈原吸取楚地的民间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形式写成的一组意象清新、语言优美并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抒情诗。《九歌》除少数是对天神的礼赞和对楚英烈的悼念外,大多数篇章写的是自然神的故事。这些作品既充满着美丽的浪漫主义幻想,又凝聚着人民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美好的愿望,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屈原《九歌》中的《河伯》和《山鬼》两首诗,都描写了男女之间的爱情。这本来为我们深入研究这两首诗的思想内容,提供一把很重要的钥匙。但是,由于近代一些人,根据史籍中记载的西门豹严打“河伯娶妇”的故事①,抓住“河伯娶妇”中的“河伯”,与《九歌》中《河伯》同名,一口咬定《九歌》中的《河伯》,就是写“河伯娶妇”,并由此推断《九歌》都是写“人神恋爱”。所以,我们研究《河伯》和《山鬼》诗之间的关系,先要简略了解“人神恋爱”论。  相似文献   

16.
《荒野里的呼唤》是一本很好的书,我很喜欢.这本书讲了动物们的各种各样的故事.有兔子的,有雄鹿的,也有山猫和豪猪的.其实,我喜欢魔法故事胜过动物故事,可同时我也喜欢动物故事胜过魔法故事.至于我为什么这样说,你只能自己去想了. 《荒野里的呼唤》充分地展现了动物世界里的弱肉强食和命运之神对于动物的残忍和冷酷,以及猎人布下的陷阱的可恶.好端端的动物,就这样给杀了,是不是有一点太残忍了?从这本书里我看出了动物的血腥以及猎人的残忍.我印象最深的是本书的第二章,写的是空中之王——秃鹰.  相似文献   

17.
对于《九歌·少司命》的内涵,古来训释甚众。少司命神的职司较最古老的神祇各司一职已有所发展。如《楚辞》里常见的丰隆,即兼雨、雷、云神于一身。在原始《九歌》内,少司命神很可能具有战神或准战神的身分。《九歌》本来是祭祀战神的巫歌巫舞;少司命神厕身《九歌》诸神的行列,必与战神存在难解难分的因缘。上古人祭祀战神,主观愿望自然是祈求战神佑助战争奏捷。神的出现序列是自然神最先登场(原始人“万物有灵论”的反映);图腾神联袂而至(“图腾崇拜”的反映);宗祖神接踵而来(祭祀宗祖的反映)战神较“抽象”,部落中冲突频繁,方有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孙常叙先生在《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八年第一、二期上,发表了《<楚辞·九歌>十一章的整个体系——<楚辞九歌>通体系解·事解》之一、之二,对《楚辞·九歌》作了新的解释。对孙先生的解释,我有不同看法,现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提出来商讨。先说《河伯》篇的错简:今本《河伯》篇共五节,第一节是:“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第二节是:“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第三节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灵何为兮水中?”第四节是:“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  相似文献   

19.
《文学教育(上)》2010,(4):159-160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183;米勒的新书《呼吸钟摆》,讲述的是发生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劳改营里的故事。《呼吸钟摆》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1945年,按照斯大林的指示,所有17岁至45岁的罗马尼亚籍德国人都被运往苏联的劳改营,被迫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长达五年之久,衣食无着,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这部小说由64个章节构成,每一章都反映了劳改营里地狱般生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五册《我国古代的车马》一文,选自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古代文化常识(四)》。1963年10月第一版时,文章即出现了如下错误:“所以《楚辞·九章·国殇》说:‘左骖殪兮右刃伤。’”《国殇》是《楚辞·九歌》中的篇目,不是《楚辞·九章》中的篇目,应该说,《楚辞·九章·国殇》的错误是很明显的。造成错误的原因可能是笔误,因为文章下面的注释说“见本书上册523页”。打开上册523页,在选文《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