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术真功夫真如功夫片中那和以神奇吗?太极大师杨禄禅、八卦宗师董海川、形意巨匠郭云深.他们是人还是神?王芗斋能否“打人如挂画”?当今武林中还有高人吗?什么是武术的真功夫?历史传说中那些一代宗师、武林盟主的功夫真是高深莫测,赛过神仙,还是有些夸大失实?当今的武林中,还有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高人?武术真功何处寻?……这一系列问题,长期以来在武术界争论不休。对那些初涉武术的小武迷们,这些问题更是一个迷,使他们困惑,使他们疑虑。那么,什么是武术真功夫?记者采访了各方人士。一个青年妇女说:我平时不关心武术…  相似文献   

2.
三流球星     
世界杯的大幕缓缓拉开,一场好戏就要上演。盘带、过人、突破、射门,巨星们的表演美伦美奂,铲断、拉扯、犯规、扑救,“鱼腩”们的反抗不遗余刀,而让我们记住的是那些光芒四射的巨星还是他身边的陪衬者?记住他们吧,在世弄杯上他们是无可奈何的配角,但在自己的国家,他们也是被奉若神明被寄予无限希望的球王。他们不必悲哀,他们也有权力接受鲜花与掌声──即然我们可以把疯狂的热情毫无节制地奉献给那些总也出不了线的不入流的所谓球星们,为什么我们要蔑视这些尽管同样“技不如人”但却为国家争得了荣誉的英雄们?朱祖·伊瓦·雅库伯…  相似文献   

3.
朱利尧 《武当》2014,(11):28+2-28
“松”本来是我们中国传统武术的精妙之处,但却被许多练太极拳的人给误解了。他们把松散或摇来晃去当成了松。在诸多的现实中,或者是在许多拳理拳法上看到的松散论,一味地强调松,一次又一次的误导着热爱太极拳的人们。不信你到网上看看,写太极拳文章的都是一个调,一味强调松散。我见过有篇文章更可笑,说什么功夫是放松出来的。我就奇了怪了,一味的胡摇乱晃讲放松,你真的能晃出真功夫来?!我是不相信的。至于“松”,到底是否需要练?如何才叫“松”?我想在这里略说一二。  相似文献   

4.
丁岑亮 《武当》2022,(9):14-15
<正>太极拳的理法文书繁多,有许多金句金字在武术界乃至生命境界都有着启迪和推动作用。在太极拳中有一个比较重要且深奥的问题——“让”与“化”。什么是“让”?什么是“化”?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等技术特点,让世人为之惊叹和膜拜。细品这些字句,好像只体现了太极拳一种被动和等待的属性,这也由此让很多人把太极拳理解为一种“让”的功夫。谈到“让”,先来组词:避让、  相似文献   

5.
上刀“山”     
人们常用刀山火海来比喻艰险和困难的地方,可怕程度自不可言。可有人就敢上刀“山”,把脚一步一步踩在锋利的刀刃上。你看,这是湖南苗族青年在赶秋节上表演上刀“山”。  相似文献   

6.
善本 《健身科学》2013,(1):26-26
先玩一个文字游戏,世界上有没有绝对的事?绝对没有!绝对没有? 前两年风行一时的几个营养“大师”可把不少人坑得很惨,现在大家都学乖了,看到某些把“养生之道”说得神乎其神、包治百病的,马上警惕起来。但还是有不少人把道听途说来的一些“养生知识”当成了金科玉律,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揭秘八个所谓“健康饮食定律”的真相。  相似文献   

7.
《当代体育》2009,(6):3-3
看见这肚皮你是不是以为见到了传说中的“二师兄”?但此人还真的不是八戒,而是一个“外星人”,名字叫做罗纳尔多。没错,就是曾经叱咤足坛那个大罗。在科林蒂安的训练赛中射入三球之后,罗尼居然狂喜得脱下上衣庆祝,而没有了球衣的遮盖之后,他露出来的却是硕大的肚皮和臃肿的身体。尽管他称自己吃了很多苦头,在坚持进行减肥,但这肚子还是没什么变化,甚至看起来比以前还要更大一些。现在的罗纳尔多看上去似乎已经让人“无法可想”,脱去了上衣之后的肚皮,松软程度似乎在表明想仅仅依靠训练和在科林蒂安斯俱乐部的集训就得到恢复对于罗纳尔多来说根本不够。  相似文献   

8.
在音乐表演中,表演者常会出现心理紧张或“怯场”的现象,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经过多次表演实践就可改善。但实践证明,如何调节表演时的紧张心理是一种需要认真对待和进行心理训练的技能,这种技能的训练可以使表演者逐步改善演出时的紧张心理和“怯场”现象,使演出获得圆满。  相似文献   

9.
承受重量的能力是指把重量放在背上或肩上,身体伸直,使重物离开地面。国际上很久以前就有一种“背举”。一般是大力士承担极大重量,在马戏团里进行表演。所谓“背举”,是在表演者颈后放一条极其结实的宽带子,带子两端在胸前下垂,与重物相连。表演者站在台上,重物(一般都是平台,上面坐人)垂在脚下,很象我们用扁担挑起一付担子。本世纪初一名俄国大力士亚历山大·札士(艺名萨姆逊),能用这种背举离地承担起坐着二十个人的平台,相当于1300—1400公斤。1957年美国大力士保罗·安德森用背举表演将四十多人的平台担起,从而创造了  相似文献   

10.
《精武》2009,(5):26-29
问:先生,和您讨论一个问题。继李小龙之后,成龙、李连杰主演的武打片日益火爆,成了功夫片的亮点。长期以来,武术界对成龙、李连杰是不是有真功夫争辩不已,更有人质疑李连杰的功夫不是中国功夫。请问先生,您怎样看待这些问题?您以为他们的功夫能代表中国功夫吗?  相似文献   

11.
武式太极拳讲“不在样式,在气势;不在外面,而在内”和“重意不重形”,这是指功夫较深,动作已定型,只须从内动来带动外形而说的。对初学者,还是应该先重形,后重意,先须力求姿势正确,不要单纯追求进度,只有把基础打得坚固,才能有利于技术的逐步提高。下面把武式  相似文献   

12.
团体操是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或大型场外活动中的文体表演。团体操速成是指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套团体操的方法。主要目的是节省表演者的练习时间。一、创编者目的明确创编者在创编时要明白团体操表演的目的是什么,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表演者的业余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让表演成为运动会上或是大型场外活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春节的“正月正”晚会上,八十四岁的“老解决”——赵子岳表演了他的“绝活”——手开鹅卵石。只见他气走丹田,运于掌上,随着“啊呀”一声吼,掌落石开,鹅卵石顿时碎为两截。观众全都惊讶不已,没想到这老头儿还有这等功夫! 当我问起他的气功师从何人时,赵老边笑边摆手,说道:“我这‘功夫’全是为了逗笑,蒙人的。晚会前刚刚把两块石头粘在一起,所以我必开无疑。这可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骗人’啊!”我们都大笑起来。看来,赵老毕竟是位表演艺术家,能把假戏演得这样惟妙惟肖,“蒙住”了那么多观众。但细一琢磨,他那次当场表演的俯卧撑  相似文献   

14.
6174     
表演方法:表演者从现场观众中邀请两位观众,请他们配合节目的表演。 表演者手里拿着两张电话机上的数码表,先递给观众甲一张,请甲在0-9之间默选任意4个不同的数码。假设观众甲选的是2、3、8、9(见图1)。  相似文献   

15.
宿聚生  朱广宇 《垂钓》2009,(1):40-41
东北有个词儿叫“改道儿”,民间口头语;新医疗技术时代,做直肠手术把肛门挪到肚皮上,叫做“改道儿”;好像旧社会妓女从良也有人谓之“改道儿”;有个开鱼塘的曾经被俺逼得改了道儿,咋回事?且听俺从头道来——  相似文献   

16.
一、抓住学生的好奇之心 每次上课之前都会有很多活泼分子跟着问:“老师,今天我们玩什么?”“老师,你拿着秒表干什么?”刚开始问烦了,我都是大声呵斥:“上课不就知道了,80多人我总不能每人回答一遍吧?”看着他们惊恐而无奈地转身跑去,也觉得自己的态度有一点过激,可是下节课他们仍然照样问。我就想,能不能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昵?于是我就在课前把本课的主要内容扼要地写在纸上,谁先来问就把纸条交给谁,  相似文献   

17.
理查德·杰弗森当他还是一个远在菲尼克斯的高中生时,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成为NBA的扣篮大赛冠军,那天他第一次成功地把篮球塞进了篮筐,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苦练加上天赋,杰弗森得到了自己最为得意的绰号“篮圈上的肇事者(RIM WRECKER)”。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在接到全明星扣篮大赛邀请的当天,就以六记大力灌篮拿迈阿密热队祭了刀。虽然杰弗森最终与扣篮大赛冠军失之交臂,但是他这记“反手为云”技惊四座,让我们来全程直击。  相似文献   

18.
正月初三,有幸见到了这位在武术界执教38年、刚从加拿大讲学回国度假的张植彬老师。张植彬老师5岁开始习武,8岁第一次登台参加武术比赛就获得了第一名。当时的《人民画报》刊登了张老师表演的“八方刀”的照片,赛会盛况的大型纪录片记录了张植彬老师精彩的表演镜头。张老师幼小的心灵上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他和表演团的成员在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表演的经历,他出色的表演,使在场的人都赞叹不已。这情景让他十分的感动,并立志一定要把武术练好,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1965年,张植彬从武汉体院毕业…  相似文献   

19.
王悦 《中华武术》2002,(12):24-25
如果有人对你说,陕西省有个省长独爱武术,他身怀绝技,拥有一身真功夫,你信吗?如果有人对你说,这个省长是陕西散打队的“幕后高参”,琢磨着把传统武术套路里的招法变成散打擂台上的“绝招”,经常把散打队主教练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面授机宜”,而人支的这些招在大赛中屡屡秦效,你信吗?如果有人对你说,这个省长只要一闲下来就往散打队伍,五十多岁的一个人,进了场馆就和年轻队员真刀真枪地摆开了架势练习,你信吗?  相似文献   

20.
不知从何时起,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当今武术、气功不值一提:武术,美不如体操,勇不如拳击,中看不中用;气功则要么是“有没有感觉啊?”的心理暗示,要么就是“呼风唤雨”之类的玄学等,一句话——真功夫失传了!诚然,各界人士正齐心协力把中华武术推入奥运赛场,武术运动发展盛况空前,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误区;而中华气功仅解放后就几涨几落,忽冷忽热,使得大多数人知其有用却又害怕受骗,迫切渴望“真传”、“真功夫”。但我常情不自禁地想问:究竟什么是真功夫?什么是真传?真传在哪里?得到真传者又怎么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