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活泼泼地"教育滋养活泼泼的生命,是当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也是为了更好地立德树人。高中的教育工作者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生命需求,让校园洋溢生命的律动,让课堂涌动生命的活力,让活动唤醒生命的自觉。  相似文献   

2.
<正>【活动理念】“生命树”(The tree of life)技术是由澳大利亚Cheryl White、David Denborough及南非的Ncazelo Ncube创立的,是一种适用于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群体的技术。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自己意象化为一棵树,对所画的生命树进行探索,不仅可以感知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看到自我的资源,激发生命的活力,而且可以从与他人所画的“生命树”对比中发现彼此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上官云 《教师博览》2012,(11):58-59
为了说明不同物种在亲缘关系上的远近,100多年前达尔文发明了生命树的概念。这棵在历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的生命树,如今却被分子生物学家砍倒了,但这也许并非坏事。  相似文献   

4.
马宝雄 《文教资料》2012,(17):183-184
情感教育替代传统教学已成为主流,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慢慢淡出历史舞台。在这一大前提下,新课程理念下政治"生命"课堂的构建也成为老师们探讨的问题。本文比较新旧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指出要建立起新课程下政治的"生命"课堂,使课堂有生机,学习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传统教学的被动接受,影响了课堂的活力,忽视了课堂的情感活动。那我们新课程的教学,应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用情感展现生命课堂,让生机充满生命课堂,让创新放飞生命课堂。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教育的殿堂,并由此而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潘阳光 《考试周刊》2014,(95):139-139
让课堂充满活力,让"生命之花"在充满活力的课堂得以绽放,这是课堂教学任务,是教育者的使命。课堂是生命相遇、心心相印的场所,是质疑问难的舞台,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更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快乐园地。转变思想,是构建生命化课堂的前提保证;只有开展平等的师生互动,才能切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余春玉 《考试周刊》2014,(84):110-111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解读高中体育课堂生命的构成与属性特征,旨在为高中生命化体育课堂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得出结论:高中体育课堂的生命构成包括学生与体育教师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高中体育课堂之生命属性包括生命之自由、生命之需要、生命之发展、生命之可贵。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从"知能课堂"到"生命课堂"的转变对学校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生命课堂",学校要营造人文氛围,创设"生命课堂"的和谐氛围;建设"数字化"校园,促进"生命课堂"的内涵发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推进"生命课堂"的深入发展;开发校本课程,彰显"生命课堂"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杨晓东 《课外阅读》2011,(3):117-117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积淀生成的,并为其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如同一棵生命树,学校中具体表现出来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状态是生命之树的叶子,学校中大多数人对待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等的价值取向是生命之树的主干。  相似文献   

10.
由知识课堂转向生命课堂是当代教学实践的应然选择,生命课堂应以学生的发展为逻辑起点,建构一种生命在场的课堂样态,使生命体验融入整个课堂之中。因此,生命课堂的实践转向应从"特殊认识活动观"转向整全生命教育观,从"认知领域"转向"生命领域",从"知识目标"转向"生命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有根的课"需要数学思想的统摄引领。观照数学课堂:以经验"覆盖"思想、以"彰显"解构"渗透",这些不良操作导致思想之舟在生命的河床搁浅。数学教师践履笃行,引思想活水润泽生命课堂,要在教学目标制导中积淀思想底蕴,在知识生成中还原生命课堂活力,在归纳内化中绽放理性之美。  相似文献   

12.
针对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提出了三"点"成线促使别开"生"面的观点。"三点成线"是指创设课堂情趣,激活生命课堂;尊重学生人格,保障生命课堂;发展自我意识,落实生命课堂。同时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活动的场所,教师可以运用导语设计、文本对话、课堂朗读、外加的生活元素来激活生命课堂;创造平等和谐的氛围,放飞学生个性,给予学生自由,充分相信学生以保障生命课堂;在朗读中熏陶自我、在体验中调节自我、在争辩中实现自我,以落实生命课堂。唯有如此,语文课堂才能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3.
朱清华 《生活教育》2014,(11):37-39
课堂犹如一艘生命之舟,承载着一个个高贵的生命体,呈现着一幅幅最可爱的生命画卷,生命教育课堂更应该让学生的生命得到最美丽的绽放,这需要生命教育教师掌握引领生命课堂的技巧和方法,怀有走进学生生命世界的能力和智慧。  相似文献   

14.
尊重生命,体现人性,以人为本,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是新课程课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对当前语文教学来说,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让课堂迸发生命活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已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对理想课堂形态的生命化解读,生命课堂旨在实现“生命在场”的美好课堂愿景,这种“在场”应是具体的个体生命的“在场”。后现代主义在对现代性的审慎和沉思中,赋予个体生命一种独特的诠释视角。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个体生命彰显着非理性、共生性、生成性和不可尽述性的生命特性。走向“个体生命在场”的生命课堂建构应立足后现代主义的视野,关注个体生命之非理性,构建多层次的课堂目标体系;遵循个体生命之共生性,促成“共生态”的课堂交往;立足个体生命之生成性,彰显教学设计的开放性与创造性;理解个体生命之不可尽述性,突显审美导向的课堂评价。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它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而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的。因此,教师要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关注课堂教学。当遇到课堂"意外"时,应及时捕捉生成性的教学闪光点,让"意外"之花在课堂绚烂绽放。  相似文献   

17.
叶澜教授指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语文是充满人性、人情、人文气息的学科,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对生命化的语文课堂做出如下思考:加强情感美育,唤醒学生的生命激情,让学生发现、欣赏生命之美;饱含深情厚谊,充满人文关怀;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对话生成;多元解读文本,彰显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研究对"生命"和"生命教育"严重缺失,语文教育由于应试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鲜活感和生命感.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策略:唤醒生命意识,构建回归生活的语文课程生态观;唤醒课堂情绪,构建自主建构的语文课程学习观;倡导"生命关怀"告别"宏大叙事",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语文的阅读、写作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有效性,构建生命化课堂,需要克服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泛化""窄化"等现象,也要克服生命教育"神圣化"和"课程化"倾向带来的负面影响,更要抓住生命化课堂的基本特征,结合学科特点,从传递生命化理念、教授生命知识和技能、感受和体验生命历程的意义与快乐、培养生命践行能力等多维度来构建生命化课堂。  相似文献   

20.
当人们摆脱语文工具论对课程观的束缚与限制时,对生命课堂诉求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一种新取向,把人的自身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并力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演绎人的生命内涵、价值与意义。其中,学生的感情体验就成为语文生命课堂的内核之所在,更会成为一种构建生命课堂的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