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工具,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对于当代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多种知识,更要具备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使用与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应用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对于小学生意味着在学习过程中与时代共同进步,意味着在学习知识之余能够掌握计算机操作知识、学会相关技能。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掌握了信息技术就意味着小学生在日后发展中具备了扎实的基础,意味着未来有初级竞争力。本文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为例,研究了以迭代式项目学习环节的设计与实施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基础、对应方法,从设计到实践尝试引导小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中实现自主学习,同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使学生能够真正自主学习、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1,(23):107-108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小学教育要与时代同步,让学生更快更深入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学生接触互联网知识的前提,所以更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更快地融于信息时代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意义和作用十分巨大。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小学生具备“举一反三”思维,具备勤学苦练毅力,具备不耻下问精神,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综合技能。教师要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充分渗透德育教学活动,以帮助小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坚定学习信念、提升学习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全面增强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不忘初心,立德树人”思想为重要教学理念,开展多样化、创新性教学活动,并且详细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每个学生都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也是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在新课标改革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向趣味性方向探索,以求满足新时代小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一生所需要的大部分知识要在工作后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来充实和更新。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论断,已经被迅猛发展的事实所证实,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面对以几何速度不断翻新的信息洪流,一个希望获得成功的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不再是他已经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他能否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自主学习最新知识。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适应性自我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涛 《成人教育》2004,(2):27-28
信息社会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信息社会是一个学习社会,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观念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需要和新一轮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15):113-114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信息素养是人们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在高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有效的途径。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本文以《程序的选择结构——if条件语句》教学为例,论述了如何将任务驱动贯穿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人们清醒的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所谓信息素养,就是具备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信息素养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传统图书检索技能中,包含很多实用、经典的文献资料查找方法。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使这种能力同当代信息技术结合,成为信息时代的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教育已进入了一个信息共享、平等竞争和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信息技术引发的知识教育已初见端倪。学生需要掌握多种知识技能,更需要养成主动探究知识技能的习惯,具备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支配资源能力、高情商合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这正是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呼唤。基于以上认识,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小学生的整体信息素养,成了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讨论的重点。本文拟对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高度融合在一起,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就学习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体系,让我们能从更多途径获取更多知识。信息技术时代,知识的传播途径各种各样,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的传播程度。此外,人们获取新知识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人们才能熟练、创新地使用信息技术为生活、工作、学习服务。本文主要从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着手,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希望能够有效地完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将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3.
正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使信息技术成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人们清醒的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电脑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己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社会知识不断更新,新问题不断出现。因此,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更需要具有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更需要具有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就应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亲自探索,发现知识、获得知识,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黄海军 《中小学电教》2010,(11):115-115
<正>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画图"虽然是小学生  相似文献   

16.
吴宏 《安徽教育》2013,(2):52-52
<正>一、寓学习于游戏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游戏。老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唤起他们主动创新的欲望。例如,对初接触信息技术的小学生,可利用教师机与学生机联机,播放一些学生喜爱的动漫,趁他们看得高兴时,告诉他们电脑是信息时代的标志,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必须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电脑不但能  相似文献   

17.
黄松华 《天津教育》2021,(9):122-12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进入了信息时代,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具备信息素养成为社会评价人才的标准之一,为此学校特意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建构其全新的知识体系,培育信息核心素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信息技术为例,探究培养学生信息核心素养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人们清醒地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电脑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时代,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非常大的影响,为了避免学生被信息时代淘汰,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进行了优化,从协作学习的角度出发,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提高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从学生的发展来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信息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受人们的观念、师资状况、软硬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农村的信息技术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